资讯

这个暑假,低层次的父母只会“压榨”孩子,高层次的父母 却是这样做的......

导读

教育不焦虑,培养健全的人格,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抵御风雨,立足于社会。


前几天一大早,刚好碰到闺蜜赶着送孩子去上奥数课,还跟我“炫耀”:一个暑假都被各种补习班承包了。


其实,像闺蜜这种,每天忙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的身影,随处可见。


下班之余,奔跑在各个课外班的路上;


为了让子女进最好的名校,对孩子成绩格外紧张,想尽一切办法各种“补”,全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就连假期也不放过。


结果到头来,绝大多数孩子吐槽比平时上学还累,分分钟都不想学习。


《人民日报》说:


“真正优秀的人,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


一味“压榨”孩子的父母,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父母变得压抑,孩子也不断内耗。


焦虑的父母,内卷孩子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7%的父母攀比心理很严重。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得到的教育不够,不补习就会落后,因此,需要更多的补习班来提高能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网友@毛利分享道:


暑假想带孩子出去玩,约以前的玩伴一起去,结果,大家都表示要上补习班,钢琴课,游泳课......一周都空不出来。


为此,他不禁感慨:我们这一群玩在一起的,本来就是佛系组,大家什么时候都叛逃了呢。


不少父母把“暑假”视为分水岭,不努力就被别人拉开差距。


暑假本来是让孩子放松的时光,现在却被很多家长看作超前学习的黄金时段。


现在的社会环境,过度内卷,父母累,孩子更累。


《人民日报》是这样写的:“焦虑不会消除明天的悲伤,它只会消耗今天的力量。”



焦虑是一种对自我心理的消耗和磨损,精神内耗会让自己感到无比疲惫。


《大考》中有这样的情景:


喜欢画画的吴佳俊,报名了艺考,想做一名原画师。


可妈妈却威胁儿子,要么滚出去自己赚钱养自己,要么继续学习考985。


孩子可以为了高考活在应激状态下,可今后漫长的人生,要孩子一直在不感兴趣的领域中,拼命内卷,很可能会把孩子推向迷茫的深渊。


把成绩作为人生的全部,不断内卷孩子,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父母在攀比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变成“内卷游戏”,孩子变成内卷的牺牲品。



过分在意孩子的成绩,养出焦虑的孩子


电视剧《小舍得》中有这样的情景:


田雨岚为了让儿子颜子悠上个好学校,整天逼儿子补课。


颜子悠乖乖地学下来,然而一味地隐忍却换不来妈妈的理解与体谅。


喜欢的足球活动,说取消就取消,换成了刷题,背单词。


在老师公开责骂颜子悠的时候,田雨岚只是缓缓说句“没事,成绩提高重要”。


让颜子悠误以为“我的妈妈不爱我,爱的是考满分的我”,自己只能在一个角落偷偷地痛哭。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一味地希望儿子走上自己为他规划的人生,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到情绪奔溃,最后不得已去看心理医生。



过分注重成绩的教育,只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而父母却一直以“爱”,“为你好”之名强制规划,这种附件条件的爱,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


为了那命根般的分数,面对繁重的补习课,孩子们实在是有苦无处诉。


周国平说过:


“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沉重的负担。”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紧张,不仅会屏蔽对孩子的爱,还会毁掉孩子的成长动力。


父母从小对孩子严厉,期望值太高,当能力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被嫌弃,孩子也会活得很痛苦。


精神上的内耗,往往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孩子变得非常的脆弱,稍微一点点挫折,或者别人的一个否定,或者跟别人的一些冲突,或者一次考试失败,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父母不快乐时,孩子也快乐不起来。



比起孩子的成绩,孩子的人格健全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去评判一条鱼,它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在孩子教育上,父母都是紧盯成绩、考试排名,把成绩、考试分数当作孩子的成长的指标;


一旦离开学校,父母和孩子很容易失去方向,变得焦虑,迷茫。


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


余淮是一个学霸,但一遇到重大考试就发挥失常。


妈妈对他的期望非常高,时常向他哭诉:“我这都是为了谁?”


妈妈的话,让余淮倍感压抑,所以总在考试时因为焦虑而发挥失常。


只看重成绩的父母,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焦虑,甚至发生人格扭曲。


如果,在每一次受伤都有父母的安慰,每一次失落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次开心都有父母可分享,那么,孩子才会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这种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变成孩子塑造健全人格,迎接挑战的前提和底气。


成绩是短期的,人格健全的成长才是一生的。


微博一则热搜:


安徽合肥一位妈妈,在38度高温天带10岁儿子体验当外卖员。


这位妈妈称,之前孩子在小区看到有外卖员送外卖,感觉很好玩就想体验一下。


等他放暑假,就想带他体验一下,吃点苦头。


结果,孩子当天上午送了5单赚了19.8元,用赚到的钱吃了煲仔饭。


看到孩子坚持把接到的单送完,妈妈很欣慰,孩子也感受到送外卖的辛苦。


妈妈表示,这是孩子在补习班和学校里无法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让孩子在成长中造就健全的人格。


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一味地报补习班。



目光长远的父母,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假期


看重孩子成长的父母,更愿意孩子享受自己的假期。


让孩子为了成绩而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得不偿失。


他们不会逼着孩子去无止境地学习,也不会放纵孩子无节制地玩耍。


暑假被安排得满满的,不代表孩子就能学得充实;孩子在玩的时候,也不意味着他在虚度光阴。


所以,无需“内卷”,太用力的人生走不远,还孩子一个轻松的人生。

1.调整状态,学习松弛有度


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趁暑假可以逆袭,付出努力,但不强求极致。



找到适合孩子的速度,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度轻松,恰如其分,匀速地用力,松弛有度,每天进步一点点。


放下焦虑,鼓励孩子,学习时就应该专心学习,玩的时候就应该踏踏实实地玩。


可以陪孩子共读几本书;陪孩子每天运动几个小时,让孩子在学习路上充满动力。


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2.鼓励孩子,给予信心


长期被“鼓励”的孩子,内心力量强大、自信,敢接收挑战,独立,有想法,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与其批评、责骂,倒不如多鼓励孩子。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中获得满足感与自信心。


在孩子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经常用“你好棒”等正面词汇鼓励他们,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也是正向的指引。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全面去发展自己,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去发展,认识世界。


改变对孩子的预期,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让孩子学会享受努力过程中的成长和价值。


因材施教,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该建立在“材”这个基础上,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挖掘孩子的发展潜力。


3.拓宽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偶尔来一次彻底的放松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们的心灵充充电。


除了多读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还可以带孩子“行万里路”,与父母一起,去认识和探索世界,更加阅历的机会;


和孩子一同体验人生百态,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学会包容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对孩子的未来,不妨放下焦虑,少一些期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导他找到自己的热爱,道路,勇气。


愿父母,给孩子一个轻松充实的假期。


放松精神压力,学习新技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教育不焦虑,培养健全的人格,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抵御风雨,立足于社会。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 



上一篇: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下一篇: 放暑假孩子就摆烂?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会管的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