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升学季,各位家长会提前为孩子准备各种入学材料。每年三四月份是人户分离、租赁备案登记业务受理的高峰期。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办人户分离?租赁登记备案有什么用?家长口中相传的“小绿本”“小白卡”又是什么?今天小编继续就热点问题作升学答疑。提醒各位家长,2023年的入园、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即将发布,在政策发布前,有一些纸质材料可以准备起来了,之后入园
入学的信息登记流程才会顺畅。
家有入园娃,看到报名时需要租房备案申请表或者租房登记证明,这两样我在刚办居住证时办理过,孩子居住证都办了三年了,现在入园还需要这些,该怎么办呢?
孩子今年幼升小,人户分离要到哪里去办理?
近期上海升学后台家长提问涉及不少入园入学材料的准备,小编和您一起来关注。
PART 01
在了解“人户分离”登记前,先来说说入园入学政策中的“人户一致”,人户一致指的是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和房产证上的地址一致。如果户口所在地跟房产证地址不一致,便为人户分离。
人户一致以及对应的人户分离针对的是上海户籍的适龄儿童。外省市居住证持有者及外籍(港澳台)儿童不适用此条。在入园入学信息登记时,需要填写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地址与居住地地址,如果孩子选择居住地入学,就需要办理“人户分离”证明;人户一致的,无需办理此项。
但需要提醒的是,从录取排序上来说,人户一致的孩子会排在第一档,优先于人户分离孩子的排序,所以是否办理人户分离,家长一定要慎重考虑,一旦选择人户分离,若居住地所在地对口学校学额招满,就有可能面临被统筹风险。
人户分离如何办理线下办理:根据《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办理人户分离,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一)《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表》;(二)本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个人户口卡》或加盖单位人事(或保卫)部门印章的《集体户口个人信息页》复印件等有效身份证明;(三)居住房屋产权证明、租用公房凭证、由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或单位人事(或保卫)部门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如果是小朋友需要办理居住登记,则由其监护人负责申请办理,并提供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成年人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居住登记,提供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委托书即可。
家长准备好如上材料,前往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经中心审核,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当场打印《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回执)》。
有了这个回执,家长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入学登记和学校验证。
线上办理:近日,本市“一网通办”平台新增监护人代办功能,家长在手机上就能为小朋友办理“人户分离”居住登记和注销。
PART 02
申请材料:
1、住房证明原件
2、身份证明原件
3、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申请书原件 注:本市政府部门核发材料可通过电子证照、数据核验等方式免提交,具体以实际办理情况为准。
线下办理流程: 携带办理材料前往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及经认定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住房租赁企业。线上办理流程:
1、主申请人填写房屋信息。
2、主申请人填写租赁当事人身份信息、租赁信息。房屋产权人为多人的,均应添加为出租人。承租人和居住使用人请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3、主申请人在《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申请书》上签名。
4、其他当事人(其余出租人、承租人)登录并在《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申请书》上签名,全体当事人完成签名之日为申请提交日(居住使用人无需签名确认)。
5、申请提交后的次日,当事人可查看办理结果。审核通过的,可在手机端或电脑端“我的证照”中查看备案通知书;在“我的办件—办件进度”的对应事项中查看住房租赁网签合同文本(使用随申办APP的,请点击本办理须知左下方“进度查询”查看合同文本)。
注:在线办理如遇问题,可至全市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各区租赁服务中心办理。 办理地点:线下通过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办理。
(图片来源:上海疾控)
小白卡:“小白卡”全称叫预防接种卡,是记录儿童打预防针疫苗接种的白色小卡片。
(图片来源:上海疾控)
0~6周岁孩子在完成接种对应时期需要注射的疫苗后,可以凭自己手上的接种小绿本去医院换取小白卡。
家长们需要了解,预防接种证相当于是儿童入园、入学,包括成年后就业、出国的“健康身份证”,需要家长妥善保管。在孩子入学信息登记后,到学校办理入学验证时,就需要“小绿本”。在9月入学前,孩子们会完成对应时期的疫苗接种,在开学新学期的时候,学校老师会要求上交小白卡,那个时候孩子们应当都完成了相关接种。
这两年因疫情等影响如有遗漏接种,也请家长们注意翻出《预防接种证》,根据疫苗接种程序表和接种记录查看是否漏种疫苗。
有些地段医院会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提醒家长,请家长注意及时确认。
如有漏种,也可在“上海疾控”公众号下方:服务信息-疫苗接种-预约接种进行线上预约,并凭《预防接种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进行补种。或者可以持《预防接种证》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由预防接种医生再次核对是否漏种疫苗。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