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记诵笔记(部编版)-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口号:自强求富

4)政治派别: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比较开明的官员)。

5)代表人物:中央是奕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1)军事工业:

指导思想:自强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民用企业:

目的:求富,辅助军事工业。

代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其他方面:

新式学校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翻译馆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留学生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建立新式海陆军

1)新式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目的:加强西北塞防。

经过: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

建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3)新式海军:

筹建阶段: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初步建立: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立,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加强管理: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在台湾建立行省。

4)洋务运动的结果: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5)洋务运动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6)洋务运动的评价:

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爆发时间1894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3)名称由来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1894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

A.时间18949月。

B.主要舰艇:致远舰(清政府)和吉野号(日本)。

C.地点:黄海海面。

D.经过: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E.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

A.中国的抗争: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B.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四天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威海卫战役:

A.时间1895年初。

B.概况: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援兵无望情况下,自杀殉国。

C.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加强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春。

2)地点:日本马关。

3)主要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日本获得大量战争赔款,得到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市场扩大,实力上升,逐渐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3.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概况:《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影响: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提出国:1899年,美国提出。

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认识: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3)瓜分狂潮:

瓜分内容: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具体划分:

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戊戌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1)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目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经过:1895年,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结果: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但轰动京、沪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地位)

2)创办学会报刊:

主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作用: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时间与名称:1898年(农历戊戌年)6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到921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内容:

方面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最终,戊戌变法失败。

5)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6)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口号扶清灭洋

4)概况:

兴起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5)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6)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2)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3)基本史实1900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外国军队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7月中旬,天津失陷。814日,联军攻陷北京。

4)暴行: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中国人民的反抗:

廊坊阻击战: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侵略军。

围攻教堂和使馆: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进行天津保卫战,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3.《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

2)签订国: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3)主要内容:

经济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中国近代化:也叫资本主义化,其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对中国而言,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新出路的过程。

2.洋务运动的特点

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2)投资形式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

1)对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等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相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和实业救国的思潮)。

2)对日本: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教育和军事等,使其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3)对远东地区:刺激列强加剧了在远东地区的争夺,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或半殖地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5.《马关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1)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借用外债进行赔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和经济。

3)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财富。

4)设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清政府难以抵抗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

3)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7.戊戌变法的背景

1)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中国急需改革。

2)经济: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康有为等所受的教育和经历。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2)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急于求成。

4)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9.戊戌变法的教训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2)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10.《辛丑条约》内容的影响

1)经济: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敞;关税主权丧失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西方列强。

2)政治: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军事: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4)外交:使东交民巷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国中之国);便利了帝国主义通过外交途径控制清政府、侵略中国。

11.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在此背景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利益。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民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记诵笔记(部编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下一篇: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记诵笔记(部编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