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1 cm/s B.1.1 m/s C.1.1 km/s D.11m/s

2.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物体停止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仍能发声

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6.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7.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他自己的船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

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可以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写上单位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各级领导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方力量进行营救。如图,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1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在学习之余,梁萍同学用刻度尺对八年级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m B.1cm C.1dm D.1m

13.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4.在我校体育文化节中,初二年级胡小彬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整个100m用了12s,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8.3m/s C.7.15m/s D.7.75m/s

15.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7℃,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7℃,现把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杯水中,稳定后它的示数为6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61℃ B.60℃ C.67.8℃ D.6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6.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利用甲刻度尺测该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为     cm,利用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为     cm,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选填“量程”、“分度值”或“零刻度线”)不同。

 

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一节课40min=     s;

2)30cm=     m;

3)72km/h=     m/s

1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     ;它测量温度的原理是液体具有     的性质;它的示数是     ℃;使用时,它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

 

19.(2分)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我们人耳能够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s,已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所以我们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     m。

20.(2分)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21.观察图,甲图可知汽车做     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     直线运动,如果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02s,则图中苹果下落共计     s.

22.(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     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让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     (选填“增加”或“减少”),发现电铃的声音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23.(10分)李响和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

3)该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其主要目的是能让海波受热更     (选填“缓慢”或“均匀”)。

4)由图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5)图中海波熔化过程共经历     min,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第4min到第6min,海波处于     状态。

6)最后小明还想探究冰是否是晶体。他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选填“可行”、或“不行”)。

24.(5分)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3)实验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小车的位置和停表示数,完善下面的表格。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

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

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v3(m/s)

     

     

     

     

     

4)分析数据,你认为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或“小”)

四.论述计算题(25题8分,26题8分,共16分)

25.(8分)如图所示,杨家坪中学林荫道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郁郁葱葱的树叶俨然成为了道路两旁的天然屏障。由于地处商圈核心区,毗邻区政府,紧靠动物园,来往的车辆很多。

为维护师生安全,我校校园内的汽车严格实行限速行驶。已知某天早晨上班时,王老师驾驶小汽车在林荫道上匀速行驶的速度为5m/s,从学校正门到绿杨广场一共行驶了20s,求:

1)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2)如果一名学生步行走完了这段相同的路程花费了100s,求他的平均速度。

 

26.(6分)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车站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9

13:21

457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正常人平均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1 cm/s B.1.1 m/s C.1.1 km/s D.11m/s

【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答题。

解: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符合实际,1.1cm/s太小,1.1km/s、11m/s都太大,都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数据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m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

解:A、如果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m,那是不可能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如果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合17.5cm,符合实际长度,所以B符合题意要求。

C、如果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是3.5m,那太厚了,所以C不符合题意要求。

D、如果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m,就太厚了,所以D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m为单位,将各个物体的长度换算,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长度情况。

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但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物体停止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仍能发声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故C错误;

D、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物体停止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不能发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分析】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解: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是一种生物现象,不属于物理现象,不是物理问题。不符合题意。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是光现象,不是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物体机械运动时,相对于参照物来讲,可能是距离的变化,可能是方位的变化,也可能是距离和方位同时变化,这些情况都属于机械运动。

6.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7.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他自己的船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

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河岸的位置不断变化,而相对于他自己的船位置不变,我们说游客是静止的,是以他自己的船为参照物,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可以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写上单位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C错误;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A是错误的;

B、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故B是错误的。

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1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各级领导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方力量进行营救。如图,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利用了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解:地震后,困在废墟中人通过敲击铁管向外求救,是利用了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快,传声效果好的缘故。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难度不大。

1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解:由图知: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在学习之余,梁萍同学用刻度尺对八年级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m B.1cm C.1dm D.1m

【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

由记录结果可知,25.91cm和18.45cm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4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mm,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3.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解:在四个选项中,横轴均表示时间,纵轴均表示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不随时间变化,故v﹣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

14.在我校体育文化节中,初二年级胡小彬同学参加百米赛跑,整个100m用了12s,他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

A.5m/s B.8.3m/s C.7.15m/s D.7.75m/s

【分析】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解:已知此同学跑完100m用了12s,

所以百米速度为v==8.3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5.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7℃,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7℃,现把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一杯水中,稳定后它的示数为6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61℃ B.60℃ C.67.8℃ D.63℃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90格(97﹣7)表示,即1格表示(10/9)℃,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54格(61﹣7)得出液体的温度。

解:

温度计7℃时的实际温度是0℃,97℃时的实际温度是100℃。

所以1格表示的温度=℃/格=(℃/格

在此杯水中的格数=(61﹣7)格=54格,水的温度=54格=(℃/格=60℃。

水此时的温度是6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6.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利用甲刻度尺测该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为 1.45 cm,利用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为 1.4 cm,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分度值 (选填“量程”、“分度值”或“零刻度线”)不同。

 

【分析】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由图知: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在1.4cm和1.5cm中间,估读为1.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5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cm和1.5cm之间偏向1.5cm一侧,估读为1.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cm;

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故答案为:1.45;1.4;分度值。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一节课40min= 2400 s;

2)30cm= 0.30 m;

3)72km/h= 20 m/s

【分析】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3)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解:(1)40min=40×60s=2400s;

2)30cm=30×102m=0.30m;

3)72km/h=72×m/s=20m/s。

故答案为:(1)2400;(2)0.30;(3)20。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 体温计 ;它测量温度的原理是液体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它的示数是 37.2 ℃;使用时,它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待测物体再读数

 

【分析】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解: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叫体温计;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的1℃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7.2℃;

2)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故答案为:体温计;热胀冷缩;37.2;可以。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最好和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记忆。

19.(2分)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我们人耳能够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0.1 s,已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所以我们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为 17 m。

【分析】要想听到回声,原声与回声必须间隔0.1s以上,根据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就会算出要想听到回声我们至少要距障碍物的距离。

解:要想听到回声,原声与回声必须间隔0.1s以上;

v=可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

s=vt=340m/s××0.1s=17m。

故答案为:0.1;17。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的原理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属于基础考题。

20.(2分)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放出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故答案为:熔化;放出。

【点评】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应用的,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21.观察图,甲图可知汽车做 匀速 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 变速 直线运动,如果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02s,则图中苹果下落共计 0.06 s.

【分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根据苹果下落的时间间隔算出下落的时间。

解:由图可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都是20m/s,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频闪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苹果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图中苹果下落共计0.02s×3=0.06s。

故答案为:匀速;变速;0.06。

【点评】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2.(7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几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 转换 法。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 空气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让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发现电铃的声音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逐渐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属于转换法;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1)物体振动;转换;(2)空气;不能;(3)减少;变小,变大。

【点评】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注意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运用。

23.(10分)李响和小明探究海波熔化时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温度计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从下到上 (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

3)该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对海波进行加热,其主要目的是能让海波受热更 均匀 (选填“缓慢”或“均匀”)。

4)由图可知海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48 ℃。

5)图中海波熔化过程共经历 4 min,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第4min到第6min,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6)最后小明还想探究冰是否是晶体。他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可行 (选填“可行”、或“不行”)。

【分析】1)在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需要秒表控制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用水浴法;

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

5)晶体在熔化之前是固态,吸热升温;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后,完全成为液态,吸热升温;

6)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解:(1)此实验中需要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所以用的测量器材除了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

2)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在固定石棉网时,因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3)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且加热过程缓慢,有助于时间的测量;

4)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48℃就是其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5)由图可知:在0min4min的时间内,海波还没有达到熔点,处于固态;在4min8min处于熔化过程,熔化经历了 4min;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固液共存态;第8分钟开始海波的温度又继续上升,此时海波所处的状态为液态;

6)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采用这样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是可行的。

故答案为:(1)温度计;(2)从下到上;(3)均匀;(4)晶体;48;(5)4;不变;固液共存;(6)不正确;可行。

【点评】学会观察和分析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象,是我们学习该实验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本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但是没有多大的难度,只要知识够扎实,还是很容易做对的。

24.(5分)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刻度尺 

3)实验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小车的位置和停表示数,完善下面的表格。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

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

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v3(m/s)

 2 

 0.02 

 0.05 

 3 

 0.03 

4)分析数据,你认为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做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大 (填“大”或“小”)

【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3)根据刻度尺和停表读出各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算出个段的平均速度;

4)通过比较(4)中的速度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

5)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v=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3)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AB段的距离是sAB=10.00cm﹣6.00cm=4.00cm;AB段所用的时间,tAB=2s,

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2.00cm/s=0.02m/s;

BC段的距离是sBC=6.00cm﹣1.00cm=5.00cm;BC段所用的时间,tBC=1s,

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5.00cm/s=0.05m/s;

AC段的距离是sAC=10.00cm﹣1.00cm=9.00cm;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

小车通过AC段的速度v3===3.00cm/s=0.03m/s

4)由(3)小题的计算可以看出v1v2,则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过了A点再计时,计时晚了,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3)

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1(s)

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v1(m/s)

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v2(m/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t3(s)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v3(m/s)

2

0.02

0.05

3

0.03

4)变速;(5)大。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四.论述计算题(25题8分,26题8分,共16分)

25.(8分)如图所示,杨家坪中学林荫道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郁郁葱葱的树叶俨然成为了道路两旁的天然屏障。由于地处商圈核心区,毗邻区政府,紧靠动物园,来往的车辆很多。

为维护师生安全,我校校园内的汽车严格实行限速行驶。已知某天早晨上班时,王老师驾驶小汽车在林荫道上匀速行驶的速度为5m/s,从学校正门到绿杨广场一共行驶了20s,求:

1)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2)如果一名学生步行走完了这段相同的路程花费了100s,求他的平均速度。

 

【分析】1)由v=变形可求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2)根据v=可求他的平均速度。

解:(1)由v=可得,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

s=vt=5m/s×20s=100m;

2)一名学生步行走完了这段相同的路程花费了100s,他的平均速度:

v′====1m/s。

答:(1)这辆小汽车行驶的路程是100m;

2)一名学生步行走完了这段相同的路程花费了100s,他的平均速度是1m/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

26.(6分)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车站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9

13:21

457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

【分析】1)首先求出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求出速度;

2)依题意可知火车过隧道时火车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即s=s隧道+s,则由速度公式v=求火车的长度。

解:

1)由动车时刻表可知,南京到武昌的路程为s=841km﹣301km=540km,

所用时间t=16:11﹣12:11=4h,

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

ν===135km/h;

2)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时,动车行驶时间t′=2min=120s,

动车的速度:v′=72km/h=20m/s,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vt=20m/s×120s=2400m,

因动车完全通过隧道,则有s=s隧道+s

所以动车的长度:

s=s﹣s隧道=2400m﹣2000m=400m。

答:(1)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35km/h;

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路程的计算。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重庆市南开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重庆市江南新区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