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解析版)

1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答案】 B   

【解析】A.春风化雨描述天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上浇油属于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叶落知秋描述季节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                                      B.铁粉可与氧气和水反应——食品保鲜剂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冰箱除臭剂                       DCO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答案】 D   

【解析】A.盐酸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铁锈,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铁粉与水和氧气反应会生锈,能消耗氧气、水,可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冰箱中异味,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其还原性,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3.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 D   

【解析】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符合题意。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答案】 C   

【解析】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5.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答案】 B   

【解析】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6.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B.实验 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 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

【答案】 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蜡烛火焰会逐渐变小直至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故B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 D中的白烟是固体的蜡烛颗粒,具有可燃性,可再次被点燃,故D不符合题意。

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 -2 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

【答案】 B   

【解析】A、蜡烛燃烧时,温度升高,蜡烛会熔化,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A不符合题意;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蜡的蒸气,而不是水蒸气,B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时,液态的蜡要气化,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D不符合题意。

8.如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和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活塞,一周之后,观察现象,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a管中的铁钉不生锈                                            Bb管中的铁钉不生锈
C.一周后L端比R端液面高                                  D.把水换成食盐水,铁生锈会更快

【答案】 A   

【解析】铁锈蚀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温度、湿度、溶液的酸碱性都能加快铁的锈蚀。

Aa管铁钉同时接触空气和水,生锈;

Bb管铁钉只接触空气,不生锈;

C.由于a管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会导致L端比R端液面高;

D.食盐水能加快铁的生锈。

9.以下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生锈,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B.甲、乙、丙三根铁钉都不会生锈
C.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D.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

【答案】 A   

【解析】A、由铁的锈蚀条件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所以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锈蚀,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故A符合题意;

B、由A选项分析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而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均没有发生锈蚀,故B不符合题意;

C、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故C不符合题意;

D、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10.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
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

【答案】 D   

【解析】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符合题意。

11.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使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使水倒流入集气瓶
C.把红磷改为铁丝再进行实验                            D.可以直接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进行实验

【答案】 C   

【解析】A.该实验使用过量的红磷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后倒流入集气瓶,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适合该实验,故C符合题意;

D.放大镜对太阳光有汇聚作用,能给红磷提供足够的热量让其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12.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石蜡                                D.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答案】 D   

【解析】A、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  ,测定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不符合题意;

C、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石蜡,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瓶内的压强不能明显减小,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把氧气耗尽,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剩余的成分主要是氮气,该实验现象同时能说明氮气难溶解于水,故D符合题意。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碳粉,A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碳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打开A止水夹,燃烧杯中的水可能进入(  )  

 

A.先进入甲瓶,再进入乙瓶                                B.进入甲瓶,不会进入乙瓶
C.两瓶都不会进入                                                  D.同时进入甲、乙瓶

【答案】 D   

【解析】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碳粉,分别点燃红磷和碳粉,红磷和碳粉在空气中燃烧分别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二氧化碳气体,使甲瓶内气压减小,乙瓶内气压不变。但当止水夹A关闭时,甲和乙是一个气压系统,甲乙两瓶气压会处于动态平衡,则恢复至室温后甲乙整个系统的气压是减小的,故烧杯中的水同时进入甲、乙瓶。

14.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甲同学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药品量不足;(2)装置气密性不好;(3)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可能是广口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散失造成的。

15.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错误的是(    )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D.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 C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因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能倒吸,不能用于该实验,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图I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不是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故C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钟罩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原卷版) 下一篇: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化学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原卷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我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