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3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4分)
1.(2分)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2分)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蒸馏水 C.可乐饮料 D.铝合金
3.(2分)石英表中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2分)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Fe B.Si C.O D.Al
5.(2分)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
B.可有效利用秸秆以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
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6.(2分)下列四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A.NH4Cl B.CO(NH2)2 C.NH4HCO3 D.(NH4)2SO4
7.(2分)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装入固体粉末
C. 倾倒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8.(2分)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9.(2分)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
|
|
|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0.(2分)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11.(2分)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12.(2分)在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O2 D.N2O5
13.(2分)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14.(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事实 |
解释 |
A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B |
花香四溢 |
分子不断的运动 |
C |
CO有毒而CO2无毒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D |
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 |
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 |
A.A B.B C.C D.D
15.(2分)莱茵河曾经是欧洲污染非常严重的河流之一.为了治理污染,有关部门向河里通入某种气体,河水水质因此得到明显改善.通入的气体是( )
A.氢气 B.氯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16.(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玻璃破碎 C.冰棒融化 D.菜刀生锈
17.(2分)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列方法中,相比较得到的水最纯的是( )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18.(2分)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
A.12 B.13 C.15 D.26
19.(2分)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能将本组待鉴别的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
|
待鉴别物质 |
鉴别方法 |
A |
硬水、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B |
N2、O2、CO2、空气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C |
棉纤维、羊毛纤维、涤纶 |
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 |
D |
氯化钾、硫酸钾、磷矿粉【Ca3(PO4)2】 |
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 |
A.A B.B C.C D.D
20.(2分)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芬太奴的每一个分子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芬太奴是国际禁用的杀伤性武器
D.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2:7:8
21.(2分)金属R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428,则R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提示:磷酸根离子PO43﹣)( )
A.165 B.231 C.336 D.无法计算
22.(2分)铬和氧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3:4,由铬、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铬、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Cr2O B.CrO C.Cr2O3 D.CrO2
三、填空题。(第24题2分,其它每空1分,共38分)
23.(4分)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汞原子 ; (2)2个碳酸分子 ;
(3)3个氢氧根离子 ; (4)硫酸铵 .
24.(2分)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5.(9分)把下列各组的微粒按照某个标准分为个数相等的两组(先写出标准,再进行分类):
(1)F2 H2O Ne H2S CH4 HCl NH3 H3P HF Ar
标准 ; 和
(2)N2 CuO C60 O3 Cu2(OH)2CO3 Fe KClO3 C2H5OH
标准 ; 和
(3)CO N2 H2SO4 H3PO4 C2H4 Cu(OH)2
标准 ; 和
26.(3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通风不良的教室内上课,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学们常会感觉面红耳赤,昏昏欲睡.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收集一集气瓶教室内的空气,以便测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2)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苕窖(或深井)前,必须先将燃着的油灯放入窖内或井下,原因是什么? .
(3)在食品包装袋中,经常放有一小袋颗粒极细的铁粉.铁粉的作用是什么? .
27.(2分)如图所示进行实验。理论上A烧杯逐渐变红,B烧杯无变化,并常用此实验来证明分子的运动。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外的现象,即:一会儿B杯中液体也逐渐变红。
实验:(1)将图中所示的大烧杯扭转180度的角进行上述实验。
现象: 。
(2)将图中所示的大烧杯改为玻璃水槽进行上述实验。现象: 。
28.(4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29.(6分)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用作冰箱、空调的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3)经过上述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
(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指出:“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论证他的观点: .
(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许多国家签署了停止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我们的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 .
30.(8分)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图)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理由: .
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
方法 |
现象 |
验证鳔内含O2 |
|
|
验证鳔内含CO2 |
|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5分)
31.(10分)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或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陈超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写一个)
(4)实验室选用B和C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答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2.(5分)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① ;② ;…。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及 结 论 |
|
|
(3)小华想用如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由 (填a或b)端通入。
五、计算题.(共3分)
33.(3分)某补钙剂标签上对所含的成分有如下说明: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g(相当于钙600mg)。某同学要探究该钙片的主要成分含量是否准确,他取出10片钙片,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6.6g二氧化碳(假定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试计算:
(1)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2)每片含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3)通过计算,你得出什么结论?
2018-2019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3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4分)
1.【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A的说法正确;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
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2.【解答】解:A、碘酒是由碘和酒精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蒸馏水中只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铝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铝,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也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氧元素显﹣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
故选:D。
4.【解答】解: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四种元素是:O、Si、Al、Fe,其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D。
5.【解答】解:A、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废弃塑料造成的,一次性餐具可以自然降解,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大量烟雾,严重污染空气,所以B选项不合题意。
C、这种餐具从制备到废弃物的处理都是环保的,所以C选项不合题意。
D、秸秆是天然纤维素,不是合成材料,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解:方法一,
A、14÷53.5=26% B、14×2÷60=47% C、14÷79=18% D、14×2÷132=21%
方法二,计算都含有一个氮原子时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A为53.5,B为30,C为79,D为66
故选:B。
7.【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8.【解答】解:A、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故B正确;
C、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C错误;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可选:①③④⑥。
故选:A。
10.【解答】解:
A、因为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故A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会腐蚀橡胶乳头和沾污药品,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
D、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可以及时灭火,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可以供人呼吸,故A项正确;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是由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的大量排放引起的,故B错误;
C、氮气不活泼,一般可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C项正确;
D、稀有气体不活泼,通电状态下能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作电光源,故D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
由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
14×x:16×y=7:16,
解得x:y=1:2,
即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C。
13.【解答】解:
A、由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均为3层,故A选项说法正确。
B、S、Cl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A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B选项说法错误。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如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属于金属元素,故C选项说法正确。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由原子构成,它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间有间隙,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不是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所以错误。
B、花香四溢是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有香味的物质分子运动到了鼻孔处,所以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故CO有毒而CO2无毒,所以正确。
D、两种溶液的不同在于:CuSO4溶液中含有铜离子,Na2SO4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由于铜离子与钠离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故二者性质不同,造成两种溶液的颜色不同,所以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河水污染主要由于大量向河道中排放生活污水,使河水中的氮、磷、有机物等含量明显增多,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生长而引起缺氧现象,要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就是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同时增加水中的氧气量,所给答案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所以可向水中通入空气。(选空气,就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而防止水中生物缺氧造成的死亡而导致的水质恶化,而氯气则会加剧水中生物的死亡,这个和净化时杀死水中病菌是两个情况)
故选:C。
16.【解答】解:A、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冰棒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17.【解答】解:
A、吸附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还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A错误;
B、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B错误;
C、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C错误;
D、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
18.【解答】解:在Y2O3中O为﹣2价,则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Y的化合价为+3价,
BaCO3中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B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uO中O为﹣2价,则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由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在Y2Ba4Cu6Ox中,
Y的化合价为+3价,B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为﹣2价,
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有
(+3)×2+(+2)×4+(+2)×6+(﹣2)×x=0
解得x=13
故选:B。
19.【解答】解:A、加肥皂水,搅拌,两溶液中泡沫多少不同,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可以区分出来;
B、燃烧的木条伸入四瓶气体中,盛有N2、CO2两瓶气体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方法不能区别出这两种气体;
C、棉纤维为C、H、O元素组成的糖类物质,燃烧时无有味气体产生,闻不到气味,灰烬为粉末;羊毛纤维是蛋白质,燃烧时闻到烧焦的羽毛味,灰烬为粉末;涤纶为化学合成纤维,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灰烬结块;三种现象明显不同,可以区分三种物质;
D、磷矿粉为灰色固体,从外观可以区分出,但所余氯化钾、硫酸钾都是白色或无色,而且都可溶于水,加水不能区分它们。
故选:AC。
20.【解答】解:A、由化学式看出,1个分子中有20个C原子、24个H原子、2个N原子、1个O原子,共47个原子,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芬太奴是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可知不是禁用的,故C错误;
D、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0×12:24×1:2×14:1×16=60:6:7:4,故D错误;
故选:AB。
21.【解答】解:设R的化合价为x,则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x,
由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0,硫酸盐相对分子质量为428,则
2×70+(32+16×4)×x=428,
解得x=+3,
由磷酸根离子为PO43﹣,R只有一种化合价,
则R的磷酸盐的化学式为RPO4,
则R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31+16×4=165,
故选:A。
22.【解答】解:由题意,铬、氧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比为13:4,由铬、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铬、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6,1个该化合物分子中铬、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其化学式为:Cr2O3。
故选:C。
三、填空题。(第24题2分,其它每空1分,共38分)
23.【解答】解:(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所以汞原子表示为:Hg;
(2)分子用该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因此2个碳酸表示为:2H2CO3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0H﹣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即将正、负化合价的数值交叉到相应符号的右下角,但注意原子团看作一体,含约数的一般要约分),硫酸铵可表示为:(NH4)2SO4
故答案为:(1)Hg;(2)2H2CO3; (3)30H﹣(4)(NH4)2SO4
24.【解答】解:从右向左考虑,最右边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
故答案为:质子,中子,电子,分子,离子。
25.【解答】解:(1)根据质子数相同可以分为两组:H2O、Ne、CH4、NH3、HF等物质的质子数都是10; F2、H2S、HCl、H3P、Ar等物质的质子数都是18;
(2)根据物质类别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N2、C60、O3、Fe 等物质都属于单质; CuO、Cu2(OH)2CO3、KClO3、C2H5OH等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把物质归为一类:CO、N2、C2H4 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 H2SO4、H3PO4、Cu(OH)2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
故答案为:(1)质子数(或电子数); H2O、Ne、CH4、NH3、HF; F2、H2S、HCl、H3P、Ar;
(2)物质类别;N2、C60、O3、Fe;CuO、Cu2(OH)2CO3、KClO3、C2H5OH;
(3)相对分子质量;CO、N2、C2H4; H2SO4、H3PO4、Cu(OH)2
26.【解答】解:(1)收集一集气瓶教室内空气的方法是: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带进教室内,把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即可.故填: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带进教室内,把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即可.
(2)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容易聚集在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中,贸然进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填: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容易聚集在低洼处.
(3)铁粉能够吸收食品包装袋中的水蒸气和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填:吸收水和氧气.
27.【解答】解:(1)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由于倒扣的烧杯有烧杯嘴,氨分子从烧杯嘴运动出来,使B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现象是:A杯中液体先变红,较长时间后B杯中液体变红
(2)玻璃水槽比较严谨,氨分子不能运动出来,所以B烧杯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色,所以现象是:A杯中液体变红,B杯中液体不变红。
故答案为:(1)A杯中液体先变红,较长时间后B杯中液体变红;(2)A杯中液体变红,B杯中液体不变红。
28.【解答】解:
(1)两只蜡烛都是在密闭的空间里燃烧,当将其中的氧气消耗掉时就会因满足不了燃烧的条件而熄灭。
故答案为:杯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尽。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燃烧放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气体的密度会减小导致气流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下沉而导致下层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时使杯内温度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上升使上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沉入杯底使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
(3)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以上实验获知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上升,故因采取较低的姿势逃生。在高楼打开窗户跳出生存的机会不是很大。
故选:A、C。
29.【解答】解:(1)由图中可知,1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填:O3;
(2)②中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②;
(3)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故填:否;
(4)由图中可知,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故填: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5)可以提出的建议或认识有:治理污染要从禁止污染源开始;人类要有地球村观点,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使用含氟里昂的制冷设备.科学在防治污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污染治理的时间较长,代价较大;化学是一面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答其中的任一点即可,
故填:治理污染要从禁止污染源开始.
30.【解答】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小; CO2+H2O═H2CO3
(2)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可以继续燃烧;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实验目的 |
方法 |
现象 |
验证鳔内含O2 |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 |
木条能继续燃烧 |
验证鳔内含CO2 |
在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5分)
31.【解答】解:(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图中①试管②酒精灯。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
(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又易溶于水的特点,可知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C或D.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根据反应物是高锰酸钾,反应条件是加热,可知反应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C、D、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是因为没收集到氧气,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故答案为:催化、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4)B装置是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反应,C是收集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我们所了解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符合这两个条件。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2.【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并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氢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不需加热,都能通过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得,所以猜想可以是:二氧化碳,氧气,氢气;
(2)猜想①是CO2;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检验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
(3)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如图收集时要从b端进入,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而排出;
故答案为(1)CO2;O2;
(2)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及 结 论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
(3)b。
五、计算题.(共3分)
33.【解答】解:(1)设10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x=15g
则每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5g
(2)每片含钙元素的质量=1.5g×=1.5g×=0.6g;
(3)结论:该补钙剂实际含碳酸钙的质量(或含钙量)与标签说明相同。
答:(1)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是1.5g;
(2)每片含钙元素的质量是0.6g;
(3)通过计算可知,该补钙剂实际含碳酸钙的质量(或含钙量)与标签说明相同;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2021学年上海中学高二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 2020-2021学年上海市玉华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