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作者:钟 声责任编辑:杨帆
2019-05-31 07:030
■钟 声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用在美国一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政客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从刚打贸易战时认为“贸易战是件好事且很容易打赢”,到主观认为“极限施压”就能迫使别人“就范”;从把出尔反尔当作“交易艺术”,到滥用国家力量抹黑和打压他国企业;从处心积虑炮制“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论”,到耸人听闻地抛出“对华文明冲突论”……美国一些政客不停地折腾,让世人看到了什么叫“机关算尽”。然而,这样的小聪明,除了让一些人陶醉于自欺欺人的“胜利”,对世界来说是十足的负能量。如果说美国一些政客提供的反面教材还有什么益处的话,那就是帮助人们增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清醒,坚定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断增强的实力赢得未来的自觉。
美方的自作聪明,无非是想通过种种“小动作”攫取更多利益。殊不知,美方在向全世界开火的同时,也是在向自己开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关税上升造成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进口商承担,部分关税已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最近,美方加大对华为公司的封锁打压力度,美国科技股应声下跌,多家关联美国公司的股票受到重创,为华盛顿一些政客鼓噪的“科技冷战”埋单。
“信奉强权甚于规则,信奉利益甚于理想。”狭隘的心态,让那些美国政客机关算尽,不切实际地认为单边胁迫、极限施压是个管用的方法。美国彭博社指出,美国政府在各处开展的贸易战场上频繁动用国家安全审查手段,如此行事会开糟糕的先河,也难以避免引火烧身。事实的确如此,美方一再挑战现行多边秩序,成为现行国际体系的最大破坏者和最大不稳定因素。对美方的这种搅局之举,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正义呼声,严词批评美方一系列逆势而动行径。蛮横无理、一意孤行的霸凌主义行径不得人心,只会遭到更强烈的反制。
美国数学家图克曾说:“假如大家都想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终往往会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美方的自作聪明,骨子里还是“零和博弈”的思维。然而,美方低估了他国维护核心利益的能力和决心。已有多个国家对美国挑起贸易争端采取反制措施,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美方想当然认为通过对几千亿美元的输美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就能把中国吓倒,那是打错算盘了。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始终幻想贸易战“很好赢”、对手“很容易输”,实在是愚不可及。恰如德国《明镜》周刊所言,美国一再误判对手的智慧、策略和坚定,结果只会导致混乱和危机升级。
读读历史就能明白,真正的智慧来自合作共赢,自作聪明、以邻为壑,路只能越走越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的著作《新外交政策——超越美国例外论》指出:在各国利益密切交融、命运息息相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之时,美国政府一意孤行,采取“美国优先”的极端主义政策,蓄意破坏国际规则,是根深蒂固的“美国例外论”。这种“有毒”观念及其做法,不仅对美国的伤害是巨大的,对世界也是非常危险的。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公平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美方的政客倘若看不清历史大势,依旧沉迷于自以为是、挑起对抗、恫吓施压、升级冲突,注定只能是机关算尽一场空。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来源:新华社作者:于佳欣、申铖、何欣荣责任编辑:杨帆
2019-05-31 06:550
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汹涌之际,一些抹黑中国的陈词滥调再度泛起。
大势不可阻挡,事实胜于雄辩。
面对压力和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改革的步伐更加铿锵,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今日之中国,在风雨洗礼中自强不息,在攻坚克难中开拓新局。
“我们从没想过离开中国,不论是做市场还是建工厂,因为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们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在华外企的心声。
的确如此,外资企业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撤离,反而还加大了投资力度。
特斯拉来建厂了,宝马来增资了,第一个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落地了,第一个外资控股证券公司落地了……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外资企业纷纷“用脚投票”作出选择。
保护主义逆风下,是什么让中国愈挫愈勇,成绩斐然?答案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今日之中国,改革的步履更加铿锵:新个税法实施,降低社保费率,增值税税率进一步下调;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教育改革、养老制度改革、医疗改革齐头并进……
今日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去年几次主动降低关税至7.5%;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约四分之一;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诺未来进一步扩大进口;出台外商投资法,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变压力为动力,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迈向高质量发展。
将5月下旬的一周作为观察窗口,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可见一斑——
21日,湖北-澳门-葡语国家产能合作对接会在武汉举行,90家湖北省企业负责人和葡语国家派驻代表进行对接;
23日,中国吉林-英国经贸交流会在伦敦举行,拓展双方合作空间;
24日,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吸引境内外400多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28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举行,近八成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参展参会;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是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最好佐证。
今年以来,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制度、政府职能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招、实招,让中国经济底盘更稳、活力更强、韧性更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长江与东海交汇处的上海临港地区,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在火热建设中。5月底,特斯拉专场人才招聘会在这里举行。
作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家外商独资车企,从签约、拿地到启动,特斯拉只用了半年时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办事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加速度不仅是中国办事的效率,更是中国开放的步伐。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一诺千金。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推出一系列“含金量”更高的开放举措,彰显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雄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定力。
“继续扩大开放不仅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竞争力,也将为稳固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作出贡献。”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如此评价。
“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帆,“中国号”巨轮必将行稳致远,与世界携手创造更加精彩的发展传奇。
中国不是敌人。这是一个努力通过教育、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国家。面对贫穷和落后于强国的历史现实,中国在做任何国家都会做的事。但特朗普政府试图阻止中国发展,这对美国和全球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美中贸易关系一直互惠互利,但由于中国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力成本较低,一些美国工人竞争不过。这是市场竞争正常现象,我们不应为此指责中国,而应对利润飙升的美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征税,用这些钱去帮助工薪家庭、重建破旧基础设施、培训新就业技能。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遭遇了太久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挫折,如今只是在努力弥补失去的时间。过去40年里中国经历高速增长,但曾经一个多世纪的贫困、动荡、入侵所遗留的问题仍在。这一次,中国领导人想把事情做好,这意味着他们不愿再屈从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
中国如今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处于摆脱贫困、向前追赶的过程中。1980年时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2.5%,到2018年也只上升到美国的15.3%。中国的发展战略与之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差不多。从经济视角看,中国目前所做的与任何处于追赶中的国家并无不同。美国总说中国“窃取”技术,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落后国家会通过多种方式升级技术,比如学习、模仿、购买、并购、投资、大量使用专利保护到期的知识。围绕知识产权的争夺总是不可避免,美国公司之间也是如此——这种竞争只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不能靠保护来保持技术领先,重要的是要持续创新。
当今世界,技术和知识在全球前所未有地快速扩散,没有哪个国家能独霸世界。如果中国人口没那么多,比如说像韩国那样,肯定会被美国誉为伟大的发展成功故事——当然,中国也确实成功。对华贸易为美国提供了廉价消费品及日益优质的产品,这确实会在与中国直接竞争的美国制造业等领域造成岗位流失。但贸易就是如此,为此指责中国是不对的。许多美企收获了在华制造或从那里出口的利益,廉价中国产品让美国消费者享受到更高生活水平。美中理应继续谈判,而不是单方面威胁和大肆指责并挑起贸易战。
美国是面临一场真正的斗争,但不是与中国,而是与美国自己的大公司。它们中许多赚了大钱,付给员工的薪水却不多。美国企业领袖和超富人群推动减税、扩大垄断和离岸外包,都是为了增加利润,同时拒绝令美国社会更安全的政策。
特朗普不断抨击中国,似乎认为中国人会再度屈从于西方国家。美国突然、单方面改变国际贸易规则,试图压垮成功的中企。这样做只能是一厢情愿。过去40年,中国一直在按照西方国家的规则行事,像美国的亚洲盟友那样逐渐赶上来。现在,美国试图对中国釜底抽薪,我们可能走向对华冲突——首先在经济上,接着是地缘政治和军事上,最终所有人遭殃。这种冲突是没有赢家的,然而,当今美国政治的浅陋和堕落令我们走上这条道路。贸易战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相反,我们理应寻求国内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认识到,相比鲁莽和不公平的挑衅,从与中国的合作中我们获益要大得多。
2019年05月30日 17:40:56
来源:南方网
日前,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1.3万亿元,超过2005年全年GDP总量。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4%,增速与上季度持平。我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如此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
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面对着全球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放缓的大背景,面对着一些人对今年全球经济预期不甚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面对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依然能交出一份稳中向好的成绩单,无疑让人刮目相看,这既激励着中国经济继续前行,更提振着全球经济的信心。
中国经济为什么就能行?为什么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普遍都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看好?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丰银行等机构会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面对风险挑战,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有力的应对,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经济是有韧性、有潜力、有前途的。
中国经济在逆境中前行,离不开好政策的护航。坚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有力推动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大力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扩大内需推出24项政策措施,将市场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继续推行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充分感受到了温暖,也提升了企业扩大投入的能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所有企业公平竞争,全面激发了市场活力……一项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给出的是态度,提振的是信心,迎来的是发展。
中国经济在逆境中前行,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创新能力提升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研发队伍,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近2万亿元,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让人羡慕的创新能力,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层出不穷,是“中国号”巨轮无惧风高浪急的底气所在。
中国经济在逆境中前行,离不开广阔无限的市场。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市场,当扩大内需的政策持续发力,对企业来说就是无限的潜力和空间。在依靠强大市场内生力量的同时,我国还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是“只要产品好,不愁没销路”的自信,让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继续走俏,另一方面是积极主动扩大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平台,不断加强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风生水起,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中国经济的成绩鼓舞人心,但是前路却依然艰难。尤其是面对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汇聚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只要我们始终为着强大的中国不懈奋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必然能够行稳致远,必然会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已经证明,201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指标已经证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将证明。(南方网高永维)
陈 凌
2019年05月29日05: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今,对于许多中国普通民众来说,进口樱桃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小小樱桃在中国的走红,竟给大洋彼岸带来了商机。今年年初,8个装满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新鲜樱桃的集装箱抵达中国港口,樱桃在春节期间很快被抢购一空。这意味着,继智利之后,阿根廷樱桃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的“甜蜜共享”,既是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有力印证。
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以2018年的数据测算,在中国市场,仅一个小时,外贸进出口值就超过5亿美元,百姓用于购物和餐饮的消费达43亿,快递企业处理的快递超过600万件。如此巨大基数,如此强劲势头,外国企业家感慨:“中国市场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我折服,中国市场活力之盛、潜力之深始终令我惊叹”。大市场孕育大机遇。一个近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既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潜力所在,也是世界寻找新动力、开拓新空间的发展机遇所在。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不仅有量的扩大,更有质的提升。放眼中国,以前大家关心的是“有没有”,现在更注重“好不好”;以前想的是“买啥货”,现在多考虑“买啥牌”,人们的消费偏好正从“越便宜越好”向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转型,消费升级浪潮正涌。这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提供更多潜在机遇。从特斯拉成为首个在中国落地的外资独资新能源车企,到星巴克计划每年在中国大陆新增门店600家,再到德国巴斯夫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为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纷纷扩大在华投资?他们看中的,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宝贵机遇。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发展越快,世界机遇就越多。
经济全球化时代,哪里有市场,哪里更具开放的诚意,企业就到哪里去。无论是出台外商投资法,还是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管是继续削减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还是宣布“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中国始终以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步伐,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满满的诚意,也让中国成为投资的热土:在2018年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9%的情况下,中国却逆势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年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一个潜力无穷、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如同一块超级磁石一样,受到外资的青睐。
立己达人,兼善天下。中国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也欢迎别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中国人历来重信践诺,与中国打交道,只会收获合作共赢的友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青小平
2019年05月30日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中美两国之间的正常交流,突然受到了不少来自美国方面的打击,意外之余,难免让人困惑:一些一向宣称民主自由的美国政客,为何变得如此小气?而在各种“小动作”之下,普通中国人竟然也能“祸从天降”,成了美国“奇葩”政策的牺牲品。
小林(化名)是一个中国年轻人,从读大学开始,便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心生向往。抱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寒窗苦读,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去年拿到了一所美国名校的研究生Offer和3年期的美国签证,满怀憧憬地开始了海外求学生活。
按理说,这样一个年轻留学生,怎么说都算不上“美国的敌人”,但遗憾的是,某些狭隘、短视的美国官员并不这么认为。几周前,他不慎遗失了自己的护照,于是只好回国补办。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拿着补办的新护照前往美国使馆重新注册签证时,竟然遭到了使馆的无理拒绝,被告知其不能回到美国继续学业。小林因此被迫中断学业,而他的远在美国、等待着与之共同完成课题的导师与同学,也被弄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早在去年,美国媒体就曾报道过,当年6月,美国国务院缩短了在多个领域学习的中国研究生的签证期限,签证期限从5年缩短至1年。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考虑是否对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实施额外的调查活动,比如查看学生在中国和美国社交媒体网站上的个人账户。这些限制政策受到了美国高校的反对,因为它们在重要技术领域需要人才,也需要中国留学生的学费和他们所支持的经济活动。
显然,反对意见并没有阻止美国的相关限制政策,于是,美国高校和一些中国留学生一样,成了极端、促狭政策的受害者。这样的局面,令人不禁疑惑:那些号称“保护美国利益”的政策,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而存在?制定这种政策的美方官员,恐怕既不在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不关心美国人的切身利益。狭隘、偏见和敌意,替代了理解、合作和共赢。中国有句老话“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此来形容美国的某些政策,并不为过。其结果,只能重回“冷战思维”的老路。
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无端的敌意与偏见,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民间交流的扺制,俨然成为一种趋势——从拒绝为留学生发放签证,到驱逐美国高校中的中国学者。关注近期的新闻,不难发现:一些在美学习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中国人,已经成了美国某些所谓“鹰派”人物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美国的政客们不是喜欢进行民意测验吗?去听听舆论场上的讨论,就知道这种对两国之间正常交流“下手”的做法,“蛊惑”不了人心。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国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不是个别喜欢“折腾”的好战分子就能阻挡的。如果所谓的“美国利益至上”者真的阻断了中美之间的交流,其结果也是走进故步自封的孤立怪圈,让美国彻底失去开放与创新带来的优势。美国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傲立于世,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美国的高校能够海纳百川,吸纳全球英才。如果非要走民粹主义、排外主义的路,无异于“自废武功”。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这个道理,不论对中美贸易关系,还是对两国之间的正常交流都适用。如今,有人努力在中美之间搭建沟通与理解、合作与共赢的桥梁,也有人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地阻挡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哪一种人能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哪一种人会对两国关系造成伤害,我们不难作出判断。
2019-05-30 00:17 环球时报 王友明
笔者近日赴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调研“一带一路”对接拉美的情况,发现拉美政学两界和民众对“一带一路”反应不一而足,呈现“理解与误解并存、认同支持与认知缺失相伴”的特点,深感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需考虑地区特色,五通环节尤其要注重“民心相通”和“政策沟通”。
“民心相通”可减轻水土不服
在与中资企业座谈时,笔者明显感受到中拉文化巨大差异给中企带来的麻烦,企业老总们吐槽的例子很多,其中“做好事不留名”在拉美就遭遇了窘境。
在秘鲁时,笔者婉劝某大型中资企业老总为当地多做点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为笔者在一次国内研讨会上见过一位秘鲁教授严厉批评该企业疏于社会责任而引发当地民众诟病甚至抗议。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实地调研的结果是发现该企业在当地社区做了大量好事和善事,比如为民众修建菜市场、竖立路灯、翻新校舍、捐助医疗设备等等。该企业老总确信,在当地所有外资企业中,他们公司在当地社区公益上投入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但该老总还说:我们只做不说。
显然,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缘于“做好事不留名”的企业文化遭遇水土不服。中资企业在当地推进工程项目过程中,往往遭遇诸多棘手的社区问题,轻则民众示威抗议,重则项目被迫长期停工,企业老总为此焦头烂额。尽管企业做了大量社区公益,但当地民众认为这是他们抗议的成果,加之中企重埋头做事而轻宣传,难怪当地媒体动辄将“社区责任缺失”的帽子扣在这些中企头上。
反观西方企业,项目未动舆论先行,利用媒体造势宣称它们的项目将如何造福当地民众。象征性地做了诸如污水处理等几件利民好事后,再次渲染它们如何信守承诺为民众造福谋利。一位中资民企老总告诉笔者,这种媒体造势的做法极为成功,当地民众很欢迎一些西方工程项目进驻本地。
做好事不留名在国内固然是美德,事后被发现往往效果更佳,但在拉美却遭遇了尴尬,只做不说不但容易背负误解与骂名,甚至还可能被猜度你遮遮掩掩的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做好事说与不说的效果大相径庭,这是文化差异的客观使然,加之拉美文化别具一格,更需企业在舆论影响上积极跟进,打通民心,增进了解,少走弯路,不再做好事却吃“哑巴亏”。
因此,在拉美推进“一带一路”,五通中“民心相通”的位置需前置,软性条件铺垫到位后再推进设施联通等项目,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策沟通”使中企少交学费
与拉美多国中资企业座谈时,不少老总在谈及拉美的劳工政策、环保政策和税收政策时都大吐苦水。
巴西中资老总们表示,巴西的税收体系恐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不光名目繁多、朝令夕改,而且中央一套体系,地方一套体系,企业无所适从。有的中资企业入驻巴西已三年多,还是搞不清具体的税收程序。墨西哥的中企则认为,墨的税收体系更为复杂和严苛,而且墨税务部门“擅长”秋后算账,竟然调查企业6年前的税收账目,设法找茬,中资企业为此付出上千万美元的罚款。为此,中资企业聘请当地律师团队应对频繁的税务检查,但律师费贵得惊人,一人一小时400美元。
谈及环保政策时,在拉美的中资企业大多认可烦琐与苛刻之最非巴西莫属。据称,该国各项环保规定竟然超过2万多条,而且巴西环保法律规定,企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许可证制度”,不但要取得事前许可,还必须在获得许可后的每项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得“操作许可”,否则构成违法。为了推进项目,一些中企不得不组成精干团队专门应对巴西环保部门,即便如此有时也会无果而终。据称,某中资企业为修建通往矿区的一条路,跑了3年环保部门还是没拿下许可证。巴西烦琐的环保审批程序使不少外来投资望而却步。
另外,劳工政策也是拉美中资企业头疼不已的难题,老总们叫苦“拉美工会数量太多”“拉美工会太强势”等等。中资企业加班加点、多劳多得等理念和管理经验往往成为工会攻击的对象,动辄提出加薪和休假要求,稍有不满则以罢工相威胁,为此,中资企业老总一致认为“工会拖了企业利润的后腿”。
应该说,拉美一些国家严苛的环境、劳工、税收等标准明显超越了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特色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与西方国家的独特历史联系。“一带一路”对接拉美后,将有更多中资企业进驻拉美,政策沟通的重要性凸显,只有事先做足功课、吃透政策,才能少交学费。尽管老总们对拉美国家一些政策颇有微词,但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家中资企业想撤出拉美,它们都看好拉美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
2019-05-30 00:07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星期三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专访时宣称,华为与中共的关系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最大威胁”。这位国务卿在强化美国政府针对华为问题向该国公众的煽动。华盛顿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定点清除”式打压严重推升了中美冲突的烈度,使它大大超出了贸易战的范畴,变成一场中美之间更加深刻的危机。
在美国之外,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华为是在中共领导的中国成长起来的民营科技巨头,就认为它构成了对它们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那些国家维护本国安全的能力要比华盛顿弱得多,但它们大多数都在使用华为设备,并以各自的方式排除自己所担心的风险。
美国不仅禁止使用华为设备,极力动员盟国也将华为设备排除在5G网络建设之外,并且进一步采取“扼杀”华为的行动,将后者列入黑名单。这无论如何不能够从通常意义的“国家安全”角度加以诠释,蓬佩奥所说的“最大威胁”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粗暴的标签。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美国不允许在关键通信技术领域出现一家遥遥领先于美国和西方公司的中国企业,华盛顿认为这样的技术格局本身就是威胁。对华为与中国政府“特殊联系”的无端臆测只是美方实施对华为“绞杀”行动的借口。
所有各国企业、尤其是超大企业都不可能与政府是完全隔绝性关系,它们都生活在各自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下。美国政府要求企业断绝与华为的供应关系,那些企业都服从美国政府,破坏了它们与华为的商业合同,这是企业理想的独立性吗?美国联邦快递在敏感时刻将华为本应投递到中国的邮件“错投”到了美国,世人可以轻易以此做联邦快递是美国情报机构伙伴的政治定性吗?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最新的例子是,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作为一家民间机构禁止了华为人员参与对旗下各杂志稿件的编审权。中国迄今为止没有对任何一家西方公司做过如此全方位的打击,美国在华为问题上表现得像是一个赤裸裸的专制国家,野蛮,凶狠。
在美国特殊的专制之下,IEEE丧失了作为科学界民间组织应有的风骨,屈从于畸形化了的美国国家利益。美国主导的科学家行业学术组织竟如此容易抛弃学术原则,向政治倾斜,这可以说是对一直相信西方科学家普遍遵从“科学无国界”原则的中国公众的一次唤醒。
华为是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又是跨国公司,它是中国企业中政治色彩最低的之一。对这样的民间元素恨之入骨并且必欲除之而后快,说实话,世界近代史上只有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如此仇视过。美国的表现让人担心,它正在被一些政治精英推动着,成为打击科学力量、泛滥针对特定种族的政治防范和歧视,并且严重自我放纵的危险国家。
华为已经是美国的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美国正在浮出水面的一些负面的国家性格。清醒的美国人会看懂:这面镜子照出来的美国与他们引以为傲的那个国家相比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2019-05-30 10:19 环球时报 单仁平
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播翠西·里根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播刘欣的交流在北京时间今天早上8点半前后举行,历时仅16分钟,比人们期待的时间要短。这场交流更像是里根对刘欣的采访,基本是翠西提问题刘欣做回答。另外,双方对话之前是二十几分钟的其他议题和广告,在与刘欣的对话之后,对华持强硬态度的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研究主任白邦瑞又出来做了点评,与刘欣的对话夹在了中间。
国际舆论对这场对话在之前还是给予了一定关注的,也寄予了一些期待。这主要是因为中美目前的冲突越来越在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战,伴随了双方愈演愈烈的舆论交锋,但是双方基本各说各话。两位女主播如果能做一场坦诚的面对面交流,被普遍认为是好事情。尽管这当中也有一些人是想看看热闹。
无论如何,两位女主播的对话成为一个热点,反映了中美之间当下的有效交流太少了。美国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新闻开放的国家,对贸易战以及对中国的报道总体上一边倒地打上了美国政治精英观点的烙印,反映中国观点的声音很难在美国得到传播。美国舆论机构对来自中国的声音或者限制,或者用美方设置的场景加以处理,从而淡化了那些声音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在这次对话中,两位女主播的表现、尤其是风度应当说都没有重大纰漏。里根在之前的节目中谈到中国时话锋咄咄逼人,但是这一次她使用了行业内更为普遍、正常的主持人风格。而刘欣更是表现出平和、坦率,整个对话在气氛上应当说波澜不惊。
对话的内容都是中美舆论经常谈论的话题,包括中美能不能施行零关税、知识产权纠纷、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等等,但是对话刚一开始,里根把画面切到刘欣的身上时特意介绍说,我的客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言人,刘欣则说,我还不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仅代表我自己。这个小场景传递出一个信息,里根和很多美国媒体人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体制是如何运转的很不了解,想当然的因素多,他们的概念化认识在误导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很多判断。
这次简短的对话显然不够透彻,远未达到人们的期待,但它还是应当被看成是有益的。中美的有效交流很难,有这样的尝试总比没有好。我们希望的是,这次简短对话能够提醒人们更加重视中美开展深入交流的重要性,让双方今后的对话尽量摆脱政治桎梏,少受功利目的的干扰,多为打破两国社会的隔阂做出实际贡献。
这算是两位女主播带了个积极的头吗?这取决于中美今后事态的发展。我们希望今后有一天人们回头看时,会有个肯定的回答。(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2019-05-31 00:34 环球时报 王辉耀
由于文化以及制度上的差异,西方的媒体机构以及意见领袖对中国的解读往往单一且充满误解。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者,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日益紧密的交往让民众开始质疑那个西方舆论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甚至西方媒体自己也开始意识到其“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原则在中国话题上长期缺位的事实。这也为更多的中国专家走出去、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了必要性。
笔者近期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举办的国际公共辩论会——芒克辩论,主题是“中国是否会对自由世界秩序造成威胁”。面对这样的题目,中方据理力争并最终胜出的结果说明,我们客观解释中国能够被西方民众接受,中国的故事是可以讲好的。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要把中国推动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客观成绩告知世界。多年来,中国参与了《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等文件,在美国退出气候协定后依然坚守承诺,努力推进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工作。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29年里共参与24项维和行动,被联合国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此外,中国2019至2021年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均将大幅增长,承担了12%的会费和15.2%维和摊款,将成为联合国常规预算的第二大财政捐助国。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在解释中注重叙述的方式方法,以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中国。国内目前话语体系与叙事方式同国际上还有所差别。中国各界人士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应更多参考全球主流话语体系,借助更多成熟、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自信而不带情绪地讲好、讲透中国故事。在内容表达上多强调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全球化的共性,多强化一些国际有共识的方面。对短期无法改变的偏见和误解要有容忍之心,作为国际舆论舞台的后来者,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面对国际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吹毛求疵”甚至是偏见和敌意。
另外,要增加中国声音的多元性。中国形象是立体且复杂的,因此注定要用多元的手段表现中国形象,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就是非常好的表述。应该让更多的社会机构、智库人士、企业家、国际人士甚至普通游客作为中国声音的代言人。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声音来源,这样更有利于包括西方受众在内的群体接受我们的解释和说明。
与此同时,在解释中国的过程中应侧重共同利益的陈述、选取容易被接受的客观数据等方式。如此次在芒克辩论时就充分使用了西方民众关心的话题,比如贸易、脱贫、基建投资等基础数据和成绩。(作者是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2019-05-31 00:34 环球时报 金锋
近来的舆论显示,欧洲正越来越焦虑地注视着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欧洲原本以为可以置身其外,有些人甚至幻想从美国打压中国的过程中得到些好处,但随着贸易战不断升级,不断向科技领域扩散,对华为的“封杀”甚至已经伤及很多欧洲公民的个人利益。许多分析人士包括政府代表逐渐意识到,贸易战是美国唯我独尊世界秩序的一部分。中欧经贸高度融合,美国若能“征服”中国经济,也就能掌握欧洲经济的命运。在欧洲战略研究界,华为事件近来正成为透视美国新霸权的经典案例。
首先,美国一再宣扬华为受中国政府控制,从事间谍活动,威胁了美国及盟友国家安全。事实却是,尽管欧洲一再呼吁,美国至今仍不能提供任何支撑其指控的证据。美国政府通过立法源源不断地从美国的网络公司和通信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取大量涉及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都留有“后门”,甚至大肆监听盟国领导人的电话。欧洲的监管机构和媒体反复确认,华为没有美国产品那样的“后门”,美国的无端指责导致各国对华为不断进行最严格的审核,可以说华为已经是国际上至今为止受到检验最多最严苛的公司之一。
其次,美国曾经被欧洲认为是世界自由经济的榜样,是市场经济的典范。然而,美国政府对华为的一道“封杀令”就迫使谷歌这样的企业巨头迅速断绝与华为的供货关系,虽然自己也将为此蒙受巨大的商业损失,但不得不屈从美国政府的威逼。在数字互联的时代,市场经济越来越不再是人们想象的市场主导,而是被少数几个数字网络企业寡头分割,欧洲各国的网络世界早已属于谷歌、亚马逊、脸书和推特们,虽然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纠纷,但欧洲人还是接受了美国企业分割欧洲数字网络市场的现实,只要它们依法经营就行。华为事件却让欧洲看到了故事的另外一面:在美国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美国企业都只是美国政府的工具,而那个美国利益是可以由总统个人定义的。一个可以由总统个人定义国家利益的国家和一个随时可以由政府以法律名义令行禁止的经济体系,你还能相信它是欧洲理想中自由经济的典范吗?
再次,欧洲人曾经为自己是“非武力文明力量”而自豪,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法制化”。然而,欧洲人看到眼前的事实却是,经由国际法程序确定、涉及欧洲切身利益的伊核协议被美国撕毁,正成为名存实亡的“废纸”;欧洲人还看到,华为遵守欧洲法律,切实“开源”透明地为欧洲提供5G服务,推进欧洲数字进步,但美国政府却将华为“非法化”,不仅四面封杀,还要逼迫欧洲各国屈从美国围殴华为,谁不顺从,美国就“很难保障其安全”。美国正试图重新强行定义欧洲和各国努力推动的国际关系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今天是华为,明天是谁?法国的阿尔斯通因所谓违反美国国家利益倒下了,那德国的大众和宝马呢?
美国政府核心团队的世界观很简单:世界根本上是一元的,就是美国独尊,世界如果有二元,那就是美国以外要臣服美国或应该被美国征服的世界,最终目的就是美国独大独尊,美国以外的世界就是手段,不是目的,对欧洲也不例外。(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3月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 上海三年级下册英语试题-期末测试卷B (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