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一初慧泉中学2018-2019学年10月八年级物理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完整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min
B.初中生一年约长高8dm
C.成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4km/h
D.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噪声不能超过90dB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10 mm=110 mm×=0.11 m=1.1×10﹣1m
B.360 km=360×1 000=360 000 m=3.6×105 m
C.72 km/h=72 km/h×m/s=20m/s
D.10 m/s=10×3.6 km/h=36 km/h
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4.如图所示描述的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是( )
A. 乘客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B. 收割机相对于卡车是静止的
C.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
D. 跑道上奔跑的运动员相对于跑道是静止的
5.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在游乐场坐过山车时,感觉“天旋地转”,那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是过山车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北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车到达800m处所用时间等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B.根据公式v=,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甲车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
D.在整个运动过程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始终向北运动
7.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
变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闹铃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闹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闹铃振动幅度变小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灾难发生时,常常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C. 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D.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9.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do)的波形图,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和振动幅度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此时三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C.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D.乐器发出的优美动听旋律一定不是噪音
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牙刷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1.关于减弱噪声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
C.城市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能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2.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制的空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水中声速为1500m/s,铁中声速为5200m/s)(不包括其他物体反射的回声)(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1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关于两车运动同学们得出了以下一些结果。则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②甲车速度是0.4m/s
③乙车运动4s路程是0.45m
④10s两车相距3m
⑤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速度是0.3m/s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4分)如图,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木块长度时,精确度较高的是刻度尺 ,分度值为 ;如果测量的结果是0.043m,则是用刻度尺 测得的;另一把刻度尺测量的结果为 cm。
17.如图甲所示,所测的时间为 s;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其示数为 ℃。
18.长度测量进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目的是 ,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
19.(6分)(1)下列说法中,描述音调的是 ;描述响度的是 ;描述音色的是 (全部选填带圈数字)。
①引吭高歌 ②“小沈阳”模仿刘欢唱歌 ③曲高和寡
(2)下列做法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 ,音调升高的是 ;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 。
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②轻声说话
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
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 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 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
⑨调大电视的音量⑩摩托车安装上消声器
2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仪,若某一时刻该仪表的显示屏显示50.6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如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2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并排直线运动,它们运坳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两车出发后会发生 次相遇,第一次发生在第 秒末,最后一次相遇点距出发地 米。
22.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
23.武汉站到广州南的G1113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站次 |
站名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运行时间 |
里程 |
1 |
武汉 |
|
08:45 |
|
|
2 |
咸宁北 |
09:09 |
09:11 |
24min |
85km |
3 |
岳阳东 |
09:41 |
09:55 |
56min |
215km |
4 |
长沙南 |
10:24 |
10:27 |
1h39min |
362km |
5 |
衡阳西 |
11:04 |
11:06 |
2h19min |
539km |
6 |
郴州西 |
11:39 |
11:41 |
2h54min |
692km |
7 |
英德西 |
12:28 |
12:30 |
3h43min |
929km |
8 |
广州南 |
13:10 |
|
4h25min |
1069km |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回答:(结果保留整数)
列车由武汉驶往广州南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路段里程最长,列车在该路段中的平均速度是 km/h。
24.(5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25.(6分)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26.(6分)如图所示甲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
(4)小明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DIS实验室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这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 。由于小车撞上金属片后会反弹一下,于是从位置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的速度通过计算机显示在屏幕上,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结合图象分析,小车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是 。
A.加速运动 B.匀速运动 C.先加速后减速 D.先减速后加速
27.(10分)“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标志牌上的标识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3)过桥继续行驶到某一偏僻路段时,爸爸的车速度计显示的数字是36,这时爸爸按了一下喇叭,小明经过2s听到了前方障碍物反射的回声,则按喇叭的地方距离前方障碍物有多远?
(4)改换线路汽车继续行驶,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车速大致不变,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24小时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长度较小,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身高增长较快,每年长高一般也不会超过10cm。故B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了保证考试,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90dB以上属于噪声环境,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更会影响学习效率。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解:
A.110mm×得到的单位仍然是mm,而不是m,故A错误;
B.360×1000没有单位,故B错误;
C.72km/h×m/s得到的单位“km/h×m/s”实际不存在,故C错误;
D.10m/s=10×3.6km/h=36km/h,换算过程及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3.解:
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脚印长度为25.10cm,则“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cm=1.757m。
故选:B。
4.解: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故A正确;
B、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与卡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C、加油机与受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
D、以跑道为参照物,运动员与跑道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跑道上奔跑的运动员相对于跑道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D。
5.解:A、小强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小强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错误;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小强乘坐的列车相对于站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如果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小强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当过山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时,车上的人会感觉“天旋地转”,说明“天”“地”是运动的,而它们只有相对于高速行驶的过山车(或乘坐的人)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故所选的参照物为过山车(或乘坐的人),故D正确。
故选:D。
6.解:A、据图可知,乙车到达800m处所用时间大于30s,甲车达900m才用30s,所用时间不相等,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故B错误;
C、甲车在0~20s内的通过的路程s=600m,则根据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30m/s
乙车在0~40s内的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乙车的平均速度v乙==30m/s
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甲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乙车的速度,后来乙车速度大于甲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不可能做始终向北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介质我们就不能听见声音,故A错误;
B、闹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音调高,故B错误;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因为介质少了,不是闹铃振动幅度变小,故C错误;
D、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故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8.解: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灾难发生时,常常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而不是产生超声波,故B错误;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故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慢,故音调越来越低,故C错误;
D、吹哨时,活塞上下推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9.解:ABC、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正确,BC错误。
D、乐器发出的优美动听旋律如果干扰到了他人的休息、学习、生活等,也可以成为噪音,故D错误。
故选:A。
10.解: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要高于20000Hz,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1.解:A、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施工人员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所谓隔音屏,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B正确;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能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12.解: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空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铁管长20m,由v=可知声音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t==≈0.00385s;
而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t′==≈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故选:A。
13.解: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
故选:B。
14.解:①②、甲乙同向运动,由甲乙图象知,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①②正确;
③由v=可得,乙车运动4s路程是:s=v乙t=0.1m×4s=0.4m,故③错误;
④、由v=得,甲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乙10s通过的路程:s乙=v乙t=0.1m/s×10s=1m,因甲乙同向运动,所以甲乙相距4m﹣1m=3m,故④正确。
⑤甲、乙两车在水平面上同时同地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速度是0.3m/s,故⑤正确;
故正确的有①②④⑤。
故选:B。
15.解:A、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低于它原来示数的温度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是原来的温度,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故A正确。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会使体温计损坏,故B错误;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超出了它的测量范围,故C错误;
D、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解:
图中甲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1cm,图中乙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分度值小精确度高;
0.043m=4.3cm,倒数第二位为厘米位,故是甲刻度尺测量的;乙刻度尺从零刻度开始量起,示数为4.30cm,
故答案为:乙;1mm;甲;4.30。
17.解:(1)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
故秒表的读数为3min37.5s=217.5s。
(2)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下,温度计的示数为﹣21℃;
故答案为:217.5;液体的热胀冷缩;﹣21。
18.解:(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观察五名同学的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个不同,因此是错误的;
(2)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
故答案为:减小误差;1mm;14.72cm。
19.解:(1)①引吭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②“小沈阳”模仿刘欢唱歌,主要模仿的是刘欢的音色; ③曲高和寡是指音调太高,很少有人可以达到。
(2)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其振动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②轻声说话是指说话声音小,即响度小;
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琴弦振动幅度增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则琴弦振动会变快,频率变大,音调变高;
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
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杯子与水的振动变快,音调变高;
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⑨调大电视的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⑩摩托车安装上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综上所述,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①⑤⑦⑧,音调升高的是⑤⑦;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③④⑥⑨。
故答案为:(1)③;①;②;(2)①⑤⑦⑧;⑤⑦;③④⑥⑨。
20.解:噪声是由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c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
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分贝(dB);c。
21.解: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
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秒,运动的速度v甲===4m/s;
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运动速度v乙=6m/s,但其中乙在2~4s静止,速度为0;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并排直线运动,
由v=可得,乙在2s运动的路程:s乙=v乙t乙=6m/s×2s=12m,
由v=可得,两车出发后会发生第一次相遇的时间:
t1=t甲====3s,
由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2~4s,速度为0,二次相遇时,乙车比甲车少运动2s,
由v=可得,两车出发后会发生第二次相遇的时间:
s甲′=s乙′,v甲t′=v乙(t′﹣t0)
代入数据,4m/s×t′=6m/s×(t′﹣2s),
解得,t′=6s,
两车出发后会发生第二次相遇后,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并排直线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不会再相遇,故相遇2次;
最后一次相遇点距出发地:
s′=s甲′=v甲t′=4m/s×6s=24m。
故答案为:2;3;24。
22.解:(1)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s甲=500m,
甲的速度:v甲===5m/s;
(2)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1===4m/s;
(3)由题意可知甲通过全程用的时间为t甲=200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s﹣10s=190s,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
∵v=
∴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2=v2t2=6m/s×50s=300m,
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1﹣s2=1000m﹣400m﹣300m=300m,
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
v冲===7.5m/s。
故答案为:5;4;7.5。
23.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由武汉到广州南的路程s=1069km,运行时间t=4h25min,
则列车由武汉驶往广州南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42km/h;
(2)武汉咸宁北的里程85km,
咸宁北到岳阳东的里程215km﹣85km=130km,
岳阳东到长沙南的里程362km﹣215km=147km,
长沙南到衡阳西的里程539km﹣362km=177km,
衡阳西到郴州西的里程692km﹣539km=153km,
郴州西到英德西的里程929km﹣692km=237km,
英德西到广州南的里程1069km﹣929km=140km,
比较可知,郴州西到英德西的里程最长,
列车在该路段运行的时间t′=3h43min﹣2h54min=49min,
则列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v′==≈290km/h。
故答案为:242;郴州西到英德西;290。
24.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此实验在月球上做时,敲击右侧音叉,左侧靠近音叉的乒乓球不会弹起来。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弹开;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不能。
25.解:
(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会逐渐变低;当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ABC;频率;(2)钢尺;响度;低;钢尺振动太慢了,发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26.解:(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他的做法不正确。
(4)在DIS实验室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这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图象可知,小车从位置A下滑过程中,在前4s,小车的速度时间的增大而不断增大,4s﹣5s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小车的运动情况是先加速后减速;
故答案为:
(1)40.0;25.0;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4)信息;C。
27.解:(1)“上桥18km”的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上桥还有18km,
“40”的含义为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由v=可得,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上桥至少需要的时间:
t===0.45h=27min;
(3)由v=可得,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
s车=v车t=36×m/s×2s=20m;
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
s声=v空t=340m/s×2s=680m;
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按喇叭时与前方障碍物距离的2倍,
所以,按喇叭时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
s===350m。
(4)由v=可得,最慢走完这段高速公路所用的时间:
t慢===3h;
最快走完这段高速公路所用的时间:
t快===1.5h;
现在时间是上午10:00,所以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答:(1)从该标志牌到上桥还有18km,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上桥至少需要27min;
(3)按喇叭的地方距离前方障碍物有350m;
(4)小明告诉他爸爸的那段时间是11:30~13:00。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一初慧泉中学2018-2019学年10月八年级物理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一初慧泉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9月九年级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