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武汉市江岸区20182019学年度中考语文模拟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虬枝(qiú)      浮躁      浪敛波平(liăn)         尽如人意      

B.慰藉(jiè)       匮乏      叱咤风云(zhà)         稍纵即逝

C.猝然(cù)       巉岩      奄奄一息(yăn)         眼花缭乱

D.褶皱(zhé)      荒谬      坦荡如砥(dĭ)          婷婷玉立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及载体,其      的丰富内涵与智慧,使中华文化绵延千年而不断,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与交流,成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      ,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汉字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A. 蕴藏    枢纽         标新立异              

B. 蕴含    纽带         标新立异

C. 蕴藏    纽带         日新月异             

D. 蕴含    枢纽         日新月异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具有超千万人口、地处长江核心段、人杰地灵的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B. 我们期待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及先进科技,持续推动民办教育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C. 丝路新语,惠及全球。“一带一路”倡议自发出至今已有多年,全球各国云集响应。

D. 能否保护好、利用好长江沿线这一“黄金水道”,决定着沿线群众的生活,也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

A.食无定味,适口为佳。美好语言的标准必须遵循两条:有效,悦耳。在人人想着创新的年代,自觉认知与坚守语言的底线,或许才能让我们的母语故乡变得更加美好。

B.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从而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

C.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D.对于草木、庄稼和一些小生灵,惊蛰是一道关,霜降也是一道关;这两道关,一个主兴,一个主衰。可谓一阳一阴,一道一魔,它们配合得多么默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天机与人为

①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旧了,我卷起来捆好准备丢掉,换新的,没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儿子乐朋,竟大哭起来,叫道:“地毯太可怜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丢掉?”我被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来七岁的孩子将生活中的物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广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锐,其中就含着虚灵的“天机”。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成人才逐渐失去朴实真确的世界。

②由此我想起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她的生命就充满着自然亲情的“天机”。有一天,当她发现母亲的手艺太土气,还不如路边地摊上那件机器缝制的布衣服时,生命的美趣就折损了。当再发现路边地摊上的不能穿,进而觉得百货公司挂着的那件才帅气;再发现百货公司的成衣也不能穿,进而认为裁缝师傅为自己定做的才能穿出身份;再发现一般裁缝做的还是不够尽显身份,必须是巴黎名师为自己定做的才算有气派……入世愈深,离母亲亲制的衣服愈远,愈堕入虚荣嗜欲的俗套里,生命的灵慧与美趣愈浅薄,“天机”也就愈浅了。

③我又想起酒喝多了的阮籍,他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的身边,酒店老板看惯了他如此,也从不责怪。那是阮籍保有了生命中的“淳厚”的部分,没什么可避嫌疑的,所谓“一性定静,天机明妙”。这良善单纯的本性就是“天机”,用世俗、礼法、风化的眼光去看,就觉得他违背了礼俗。  

④我觉得,做人能多存一些纯正的“天机”,少一些世故的“人为”,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孟子》里一再讨论过这个问题: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爱牛不爱羊”,以小易大,是为了发财;有一个孩子将掉入井里,旁边的人只知怵惕地去救助,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想博得赞誉,想讨好孩子的爸妈。其实一开始触动的天性爱心,便是纯纯的“天机”,而后起的、纷纷的理性评论,乃是没什么价值的“人为”。人在单纯的“义”里都只有善良的天性,到了复杂的“第二义”里才滋生出无聊的价值判断或人生的规范。

⑤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快乐必须以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应少去听哲学家的话。哲学家大多是在欺瞒自己,反把许多自然的东西弄成不。他主张“必须脱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一些孩子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林先生正好批评了公式化、矫饰化、简单化的“人为”,而主张寻回人类清纯而元气充沛的“天机”。

⑥古人也有同样的主张:辩士说了一千句话,句句令人竖起了耳朵,但如何比得上婴儿的一笑让大众听了就醉心!辩士的才能难道不如婴儿?不见得。因为辩士是“意造”的人为,而婴儿乃是“天动”的天机;真正教心灵愉悦的乃是天机,而不是人为。

 

 

5.下面来自文中的人物事例,其中不能体现“天机”的一项是(     )

A.小儿子乐朋看到我要扔掉旧地毯,竟难过地大哭起来。

B.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

C.酒店老板看惯了阮籍诸如酒喝多了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身边的一些行为,从不责怪。

D.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

 

6.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阮籍的行为无需责怪,作者这样认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阮籍一贯如此,没必要责怪他。

B.阮籍有着良善单纯的本性,文中他的行为不用责怪。

C.阮籍这一行为展示了他对世俗、礼法、风化的藐视,不应责怪。

D.阮籍做事不避嫌疑,这一点值得肯定。

 

7.下列对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机”含着虚灵,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能拥有朴实真确的世界。

B.拥有“天机”的人,他们有着清晰的、用来警醒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人生规范。

C.拥有“天机”的人是才能卓著的,他们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D.“天机”是清纯而元气充沛的,能够真正教心灵愉悦。

 

 

三、(共9分,每小题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李愬谋袭蔡州。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及四境距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愬然之。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

时大风雪,旌旗裂,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镢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析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正确           B、帅左右登牙城  拒:抵御

C、愬以槛车送元济    诣:到、去          D、壮士             从:跟从

 

9、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析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

B、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析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

C、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析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

D、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析者使\击析如\故遂开门纳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李愬告诉将士们要去捉拿吴元济的时候,将领们都吓得变了脸色,。

B、攻城时,壮士先在那城墙壁上挖出一个个坑儿,李佑、李忠义凭借它领先爬上城墙。

C、李愬入城占据元济的外衙。有人报告元济官兵到了,元济还以为是俘虏抢东西。

D、李佑认为蔡州的精锐士兵都在洄曲和四周据守,守卫蔡州城的都是瘦弱衰老的士兵,可以趁他们后方空虚一直打到州城。

 

11、翻译(共6分)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①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②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在我们这里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违反规则?首先,是看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③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有病!”

④交通的状况是中国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也是“有毛病”!

⑤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精神信仰尤为重要。

⑥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⑦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⑧而就那个清洁工人来说,我想,她不会缺少那些亲友视为“正常”之惟一标准的“理智”,但她没有忽略“正常”人还不能缺少的良心,因为她相信一个很实在的道理: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就梁晓声或他开车的朋友来说,我想,他当然知道这一次闯红灯有利无弊,但他虽招致辱骂而安然不动,因为他相信遵守这项规则,有利于大家长远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义;就那位美国老太太来说,后面楼房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小孩会不会看见她闯红灯,将来会不会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则要求我们避免种下任何可能的恶因,博爱原则要求我们关爱每一个人的生存。

⑨这些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⑩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⑾对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进行历史的梳理、批判的讨论、自由的选择。但是,如果考虑到先贤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则”已经涉及人与他人、社会、世界及其本源的关系,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⑿我想,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2.文章第②自然段中,作者说“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外”。阅读文章第①~②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对老太太的回答有点意外”的原因。(6分)

 

13.依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

  ①“扔垃圾”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②“净化后的全民的道德‘环境’”具体是怎样的道德环境?

 

14.作者说“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狭隘的理智”,但很明显,文中的美国老太太、梁晓声、清洁工人的行为体现出的则是一种广义的理性。请认真阅读文章第⑥~⑧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三人的行为体现出的是一种广义的理性的原因。(6分)

 

15.阅读全文,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6分)

 

六、(8)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政课(或道法课)教学时提到: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此,学校准备进行“用心上好思政课,真心寻找真善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6.你班准备进行“给自己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的研究活动,你觉得埋下的种子是“真善美的种子”的标准应有哪些?请从三个不同角度写出你的看法。(6分)

  示例:这颗“种子”应是要求我们遵守国家法规的

 

17.在班级交流活动中,你想就“好的思政课是怎样的”这一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请你就此话题写一份交流稿。

要求:要从课堂的上课形式和讲授内容两方面来说,并写清楚你对此的认识。字数不少于200字。(6分)

 

六、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个公司职员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如果是公司硬性指派,公司付钱,他可能会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查这个课程,他想的可能只是完成这次学习,最终会没有什么收获;如果是自己掏钱主动学习的,他想的可能就是要通过这次学习,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最终会收获满满。

   现在很多人出去旅游,考虑的就是要走遍世界,到处看一看,放松放松,满足一下好奇心,最终他们就是感受了一下风景的美丽;徐霞客的毕生志愿,就是要用自己的一双脚掌,拼死探知中国山川大地的地理真相,用脚来思想,最终他成为了旅行大家。

做一件事,动机不一样,每个人的愿力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最后的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文中不要涉及自己的真实姓名或校名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月考化学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