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下)段考化学试卷(二)
一、选择题
1.(3分)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水滴石穿 C.投鞭断流 D.钻木取火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滴加液体 B.过滤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4.(3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能引发急性心脑疾病,并出现狂躁、暴 力、自杀等倾向,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 C10H15N)。下列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是 149
B.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5:1
C.是由 C、H、N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3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6.(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7.(3分)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 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毒气体
B.反应⑤一定需要高温条件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8.(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 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V.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③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④当丙中无气泡产生,冷却至室温后读取量筒戊中水的积,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⑤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中正确说法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9.“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气体排放;
(2)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只选填一个序号)
(3)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 x= ;
(4)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 .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填选项).
A.乙>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
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11.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推断出各物质后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写出上述物之间转化时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4)已知转化过程④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12.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 ;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 (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 。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 。
1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反应后固体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可作化肥使用,你认为它属于 肥;
(2)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 g;
(3)计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下)段考化学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滴石穿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投鞭断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D.分子、原子与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无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液体加热时,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5+14=149,故正确;
B.甲基苯丙胺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故错误;
C.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
D.由甲基苯丙胺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充分燃烧后会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AC。
5.【解答】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而镁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A不正确;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Fe+CuSO4=Cu+FeSO4),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D不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毒气体,故错误;
B、反应⑤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是碳酸钙高温分解,也可以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故说法正确;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水可以挤压甲装置内的空气进入乙装置,气压增大,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故说法正确;
③本实验室根据气压压酸液及水进行氢气体积,因此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说法正确;
④当丙中无气泡产生,不能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体积,因为反应放热会影响氢气的体积,应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故说法错误;
⑤利用该实验原理,不能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铜的活动性弱,不能和酸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9.【解答】解:(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故填:CO2;
(2)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钢丝网篓,钛合金车架;故填:②(或③);
(3)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由图示可知,质子数是22,x=22﹣2﹣8﹣2=10;故填:10;
(4)夏天,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故夏天易爆胎;故填:受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使车胎内气体体积变大。
10.【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甲溶剂最多,乙溶剂次之,丙溶剂次之,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丙>乙>甲,故选:D;
(4)若丙为氢氧化钙,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
A、溶液是饱和溶液,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故A正确;
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氢氧化钙析出,故B正确;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变浑浊较快,故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故D正确.
故选:ABD.
故答案为:(1)30g;
(2)降温结晶;
(3)D;
(4)ABD.
11.【解答】解:初中阶段接触的红色固体主要是铜和氧化铁,A、B是黑色固体,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固体D和C,则A和B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生成的D为铜,C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生成E,则A可能是碳,生成的E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红色固体,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G,则F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G是铁,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则H可能是硫酸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可知:A是碳,故填:C;
(2)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填:C+CO22CO;
(3)根据分析可知: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故答案为:
(1)C;(2)C+CO22CO;(3)Fe2O3+3CO2Fe+3CO2;(4)置换.
12.【解答】解:
【设计实验】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20℃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流出,试管应向上倾斜,故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A;
【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说明有水和一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H2O;
【交流拓展】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答案:
【设计实验】液态;A;
【实验预测】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进行实验】红色固体变为黑色;HCOOH CO↑+H2O;
【交流拓展】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13.【解答】解:(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填:钾;
(2)根据质量守恒,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制得氧气:15.5g﹣10.7g=4.8g;故填:4.8;
(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4.8g
x=7.45g
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答: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一中等六校2018-2019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