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卷Ⅰ 选择题部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
A.宗法制 B.王位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2、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宋、郑、吴等都是( )[来
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3、《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地域联系 D.血缘关系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6、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今天留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哪一位人物担任过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太尉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认为其权力重大,不轻易任命
B.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太尉负责监督百官,秦始皇缺乏可以担任此一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
7、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位世袭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9、、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 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当时统治者实行文武并重的政策 D.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
10、、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
A.宦官专权 B.后宫干政 C.地方威胁中央 D.外戚干政
1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来源:学.科.网]
12、“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13、、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1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胡惟庸集团 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
15、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16、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1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长期存在 B.行政效率的低下
C.官僚政治的弊端 D.中央集权的削弱
18、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而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19、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56天、57天。这说明( )
①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②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③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④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A.①②③ B.① 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说:“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21、“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唯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丧权辱国!”(见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此处“兵戎相见”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23、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载:“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24、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县,发现了一枚铜币(正反面如下图),从中可以看到( )
①货币的主要形状沿袭了传统 ②铸币的政权曾经统一了全国 ③革命领导人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蚀 ④“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25、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 )
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6、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这位先生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此画描绘的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期间
27、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员的廷雍在保定和另两位官员被联军斩首示众。从当时联军的一份布告中可知,罪名是“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8、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选自《风波》)文中的“造反”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29、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0、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D |
C |
B |
B |
D |
B |
B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B |
B |
D |
A |
C |
C |
C |
C |
C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A |
C |
D |
B |
C |
D |
C |
C |
C |
31、(18) (1) (2分) 主要依据:血缘;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 (6分)原因:身为中正; 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3)(6分)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
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4)(4分)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32、(22)
(1)(8) 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4) 缺乏群众基础,革命不彻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10)
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4)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4)
注意:全方位占有和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2)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