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9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04章 种群和群落

能力测试A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

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Ⅲ和Ⅰ

3.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D点只有光合作用

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在A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的百分比

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甲比动物乙高等

4.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A.乙             B.丙               C.丁               D.戊

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   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  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7.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             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

8.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
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  他

鱼种1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2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10.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11、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A.①图,b表示青霉菌               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

12.假如要使菊花提前到“五·一”节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菊花作如下哪种处理    

A.高温处理 B.低温处理 C.短日照处理 D.长日照处理

13.据资料报道,大连海礁上生长的海藻情况是:深海处生长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地方是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强度 B.每日光照时间 C.食物 D.温度

14.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爆发式的生长过程中,其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什么增长

A.“J”型增长 B.“S”型增长 C.“Z”型增长 D.直线型增长

15.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水效应因子的作用的是   

A.草原黄鼠夏眠 B.仙人掌的茎肉质  

C.干燥种子不萌发 D.高山顶上生长针叶林

三、简答题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⑴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⑵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⑶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⑷ 如果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3)的顺序是              

2.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⑴ 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⑵ 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大于100只     B.等于100只    C.小于100只     D.约为75只

⑶ 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判断的根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表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⑴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判断的依据是                                                        。

⑵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都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            。

⑶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                      。 

能力测试A卷

 

 

能力测试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在森林中一颗因枯朽而倒地的树杆上,长满了蘑菇和木耳,其根本原因是蘑菇和木耳  

A.必须互指依赖才能生存 B.都是营腐生生活的

C.所需的生态因素相类似 D.都不进行光合作用

3.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锷鱼逃走,下列关系中,不属于种间斗争的是  

A.敌害与锷鱼     B.鳄鱼与小鸟     C.鳄鱼与小虫      D.小鸟与小虫

4.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那时不允许打猎),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年份

狼种群数量

驼鹿种群数量

1970

10

90

1972

12

115

1974

20

145

1976

25

105

1978

18

95

 1980

18

98

5.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88只         B.86只         C.90只         D.92只

6.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7.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8.下列因素中,对提高家禽产卵量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强度     B.每日光照时间 C.食物 D.温度

9.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10.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11.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

12.有一种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取食这种草的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使这种昆虫幼虫迅速变为成虫,从而减少对草的危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自然选择     B种间斗争 C生态自然平衡   D适应的相对性

13.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14.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  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

二、简答题

1.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A)和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B)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 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                               发展的时期,第40年开始进入            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性。

⑵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⑶ 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10~20(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                            

2.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⑵ 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    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   __ 。

⑶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  ____。

⑷ 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

                                                                 

3. 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

能力测试B卷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9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下一篇: 2019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