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你还想怎样!”| 这样教孩子道歉,他永远分不清对错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道歉”。
看到这个话题,很多家长朋友可能认为,道歉是一件再稀松平常的事情,它是一项不需要主动去学习就能自然习得的能力。
但在生活中,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缺乏有说服力的道歉。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在家庭和学校中学习到:伤害了别人的时候要说“对不起”。
作为大人,出门在外,我们也会催着做错事的孩子说“对不起”,生怕别人觉得孩子没有礼貌,只有从孩子口中听到这句话,事情才算解决。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句“对不起”并不表示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道歉是修补人际关系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孩子感受同理心的时机,它远远不止一句“对不起”那么简单。

01

“对不起”不是万能的

当父母急着让孩子说“对不起”,有的孩子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说出道歉的话,以此来堵住大人说教的嘴

曾看到这样一幕:
有个小男生动手打了一起玩的小朋友,小孩子大哭。
一旁正在聊天的家长匆匆赶来。
了解前因后果的妈妈轻轻推了推孩子说:“赶紧给人家道歉!”
小男生扭扭捏捏地说:“对不起!”
但那个小朋友并没有止住哭声,两边的家长一直想方设法地哄。
打人的孩子很不以为然,在旁边小声道:“我都说过对不起了,还想我怎样啊!”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只要说了对不起,妈妈就不会发火,我的过错就翻篇了,别人也不应该再生气。”
实际上,孩子内心可能没有半点歉意,时间久了,这种没有反省过程的道歉,更让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他们下次遇事会很自然说着“对不起”,却还是会一直重复犯错。
最后演变成:“对不起,我下次还敢。”

当父母急着让孩子说“对不起”,有的孩子也有可能拒不道歉,与大人争辩,甚至撒谎、发脾气。

在大庭广众之下,孩子做错事情,因为担心旁人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 父母往往会急切地逼着孩子认错。
甚至会很严厉地说:“你究竟道不道歉?”
有的孩子非常倔强,站在旁边一声不吭,满脸都是不服。
在这一刻,父母激发了孩子的羞耻心。
为了守护自己的自尊,不道歉,成为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建立起防御的心墙。
道歉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尤其是当众道歉。
在这种情境之下,比起对错,父母更在意的是自己的面子,孩子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自尊。
孩子犯错,父母的态度很重要,我们对待错误的反应,决定了孩子对错误的认识。
有人说:“孩子犯错,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也就是说,不发怒,不回避。”
用这种处理方式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怪你犯了错,但是我们希望你有担当。”
当孩子内心安全感慢慢建立起来,他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真诚道歉。
真诚道歉的前提是:“我发自内心的意识自己错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敷衍了事地让孩子说一句“对不起”,并不能让孩子学习正确地表达歉意。



02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道歉?

1. 观察孩子的反应,帮助孩子理解他的错误
美国作家盖瑞·查普曼曾在书中就列举了道歉的五种语言:表达歉意、承认过错、弥补过失、真诚悔改、请求饶恕。
对孩子而言,道歉也不只是说句对不起那么单一,比如主动地拥抱;上前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零食;主动逗对方开心……
他们有自己表达歉意的方式,父母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并不需要拘泥于那一声“对不起”。


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我们就要主动地去引导。
比如孩子推倒了朋友家的小孩,如果他一直倔强着不肯道歉,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替孩子道歉,然后将孩子带到一边或者回家。
我们只需要平静地描述刚才的经过,帮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因为你很想玩滑梯,小弟弟过来抢,所以你就推了他,是吗?”“妈妈知道你很委屈,因为你等了很久。”“这确实是弟弟不对。”等你发现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我们再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过,妈妈还想说,推人是不好的行为,小朋友不小心会受伤的。”“弟弟比你小三岁呢,他还不知道要像你这么乖乖排队。”“他需要我们慢慢教他,你说对不对?”“你刚刚那么凶,弟弟肯定很伤心,我们要不要去看看他,跟他道个歉?”这个过程下来,孩子既感受到了被理解,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引导过程中,需要发挥孩子同理心的作用,当他做了不好的事情,会深深伤害了别人,孩子如果能理解别人的感受,道歉就会更容易说出口。


2.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在一个儿童乐园里,一个4岁的小女孩专心致志地在角落堆沙子玩,花了半天才堆出一个房子的模样。
这时,旁边打闹的小男孩不小心跌坐在她的沙堆上,小女孩哇哇大哭。
男孩赶紧慌慌张张地道歉:“对不起,小妹妹,我不是故意的。”
他蹲到女孩子旁边:“我帮你重新堆起来,好不好。”
小女孩止住了哭声,她似乎原谅了男孩的过失,两个人一起堆起了沙子。
这个小男孩其实就做了很好的道歉榜样:“对不起”只是道歉的开始,接下来的弥补行为才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所有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孩子也不例外。
为人父母,一定要学着让孩子去承担一些后果。
东野圭吾的小说《红手指》中,小男孩残忍杀害一个7岁的小女孩,却从未表露出一丝丝愧疚和悔意,他把这个难题丢给父母去承担,自己则像没事人一样待在房间里,嘴里还一直在嘟囔着:烦死了。
当警察把他带进审讯室里,这个孩子开口说的唯一一句话则是:“都怪我父母。”
没有道歉,推卸责任,这样孩子很难在成长之路上走得稳稳当当。
而小男孩有这样的反应,很大程度是源于那个总是包庇他犯错的母亲。
做了错事没有悔过之心的孩子,不能生发出责任心,他也无法自主、自立。
我们让孩子学习道歉,不仅是为了修复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必要时,我们可以孩子一起承担。
通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才是道歉的真谛。

3. 复盘
孩子道完歉之后,父母不妨找个时间,再来和他复盘事情的过程,不是为了再次批评他,而是为了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表达歉意时候,顺势批评一顿,甚至会一通数落孩子以前做过的错事,让孩子惧怕承认错误。
教育孩子学习道歉,我们一定要鼓励、强化孩子的道歉行为,既能够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也能让孩子看到道歉的价值。
我们可以表扬一下孩子:“道歉有时候会很难,但是那是正确的做法,你做得很对。”




03

道歉这件事,家长榜样作用尤其关键


《你为什么不道歉》一书中写道:
让孩子学习道歉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我曾问过不少心理医生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完全一致:家长应当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如果该向孩子道歉的时候父母都不道歉,你又怎么期望子女会向你道歉呢?
想让孩子学习怎样的行为,父母就必须作出表率。
但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不太愿意拉下脸来向孩子道歉。
“中国式父母道歉方式”都很微妙,比如:
我的爸妈如何向我道歉:过来吃饭吧;我的妈妈是不会跟我道歉,他只是会突然表现得对我很好;我爸不道歉,甚至还会问我“服不服”……
孩子们时刻都在观察父母。
父母不愿道歉,是觉得这样让自己没有面子,对孩子而言,传递的就是一种“道歉会丢人”的信息。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写道:“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如果父母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就是向孩子表明,承认会犯错并不意味着颜面扫地,谁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会,重要的是对错误的态度。
会道歉的父母,赢得了孩子的心。
一个敢于说“对不起”的父母,是谦卑的,更是体面的。
道歉这件小事,几乎贯穿孩子一生中的所有人际关系。

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有责任心,请教会孩子认真地道歉吧。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


上一篇: 下一站,分班考!58所高中分班考情况整理 下一篇: 上海4区教育局发布补录取计划!中考成绩不理想还有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