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跟儿子的相处简直一言难尽。
明明是在把我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他却莫名烦躁,我说一句,他顶十句。那日,我们在看迪士尼经典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到结局时,我说:没想到,儿子脸一沉,眼皮一翻:“你看,只要你认定一个目标,不管是什么事都是可以做到的。”
语罢,这小子就进房间关上门了,徒留我这个老妈在原地气得哑口无言。前几日,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最近表现不好,带着几个同学,搞恶作剧捉弄老师。“不就看个电影嘛,至于嘛!”
“你天天就知道讲道理,啥事你都能讲一堆道理。”
“我都六年级啦!什么道理都懂啦!”
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平日没少教呀!怎么越教,孩子越差?当我为儿子的“叛逆”郁郁寡欢时,碰巧心理学专业的闺蜜来家里吃饭。“你家孩子虽成绩不错,可父母的还是得教育好呀!”
接着,闺蜜给我一一介绍了3种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可教时刻”,我听完,简直醍醐灌顶。我这才发现,自己活生生错过了那么多教育孩子的契机。“孩子这样,不是因为你道理讲得少,而是你没抓准对的教育时机。”
PART.01
当孩子做对,父母表扬
孩子就会越做越对
前几日,偶然看到了樊登的一段演讲,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间,是在孩子做对了一件事的时候。接着,他分享了儿子3岁时的一件小事。那日,樊登带着儿子去参加同学聚会。在路上,儿子有些着急,他说:樊登听见,便蹲下来,郑重其事地对儿子说:“爸爸,走快点,可别迟到了。”
后来上学了,儿子每日都准时到学校,从来没有迟到过。5、6岁时,他还很骄傲地跟别人说:“嘟嘟,你知道吗?你身上有个品质,爸爸特别欣赏,那就是你不喜欢迟到。
你知道不迟到有多重要吗?不迟到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跟尊重自己的人打交道。
所以,不迟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多少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总是停留在表面,用一句“你真棒!”就把孩子“打发”了。其实,当孩子做对一件事,便是最有效的教育契机。这时,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就是一种正面强化。得到了正面强化的孩子,才会把自己的优秀品质延续下去。想起了之前在闺蜜家看到的一幕:那日,闺蜜在给孩子讲公交车的绘本故事。绘本里的公交车车灯从头到尾都是黄色的,可在其中一页里变成了黑色。“你知道吗?我是一个不爱迟到的人。”
如今想来,那也是一个“可教时刻”。当孩子第一次拥有质疑精神时,闺蜜就及时肯定了他。难怪这孩子后来成为了一个观察能力特别好,遇事总爱问为什么的人。曾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你真棒!竟然发现了绘本错误的地方呢!”
“对呀,书上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你以后也要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哦!”
“正确是有惯性的,永远别忽视了正确的力量。”
很多时候,孩子帮大人洗了一次碗、发现了考题的漏洞、或是帮助了一个小朋友,这些事情在父母眼里,都只是随意表扬一下即可的小事情。殊不知,这才是培养孩子美好品质的“可教时刻”。
一旦抓住,教育的力量便是四两拨千斤。
PART.02
当孩子犯错,父母包容
孩子就会越错越成长
知乎上有个话题:小时候当你犯错,你父母都会怎么样?底下有个高赞回答:“一打二骂三惩罚。”高赞的背后,是很多80后、90后感同身受的心酸。原来这位网友从小只要做错一点事情,就会挨骂挨打。《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曾说:“3岁时,我打碎了一个碗,妈妈用扫帚把我赶出门口罚站;可后来我还是会时不时打碎碗;
5岁时,我偷拿了家里5毛钱去村口买零食,爸爸一个耳光扇过来,骂我是小偷;但我没零花钱时,还是会去偷拿爸妈的钱;
10岁时,我期末考试倒数第一名,妈妈气得把我试卷撕了,罚我不能吃饭;可挨骂挨罚后,我成绩并没有提升……”
“犯错不应成为长篇说教和施以惩罚的理由,而应被看作是学习的窗口。”
可这位网友的父母只把孩子犯错当成麻烦、闯祸,只会一味责骂和惩罚。所以,不管多少打骂,孩子依然会犯同样的错。
而有远见的父母,会将孩子犯错的时机,看作成长的契机。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武汉有个男孩航航,暑假里迷上了一款游戏。为了买装备,他偷偷把奶奶微信钱包里的2000元全部花光了。父母知道后,虽然很生气,但他们还是压抑住了怒火,选择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要求航航利用放学和周末的时间拾破烂攒钱。航航自知有错,只能满大街小巷拾破烂卖钱还债。这个过程很辛苦,可航航却表示,他第一次懂得了赚钱的不容易,他还说以后再也不会乱花父母钱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对于孩子而言,错误一定是无法避免的,但错误也一定是有其价值的。
很多时候,错,才是对的开始。
当孩子犯错,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用耐心的引导替代单纯的责罚。
PART.03
当孩子受挫,父母鼓励
孩子就会越挫越勇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有位华裔妈妈静涵的故事特别让我动容。静涵把6岁的女儿茉莉送去学花滑,希望把她培养成未来的世界冠军。在学习了2年花滑后,茉莉第一次参加比赛,因为失误频频而倒数第一。受挫的茉莉很伤心,可爸爸却表示,希望茉莉学会在失败中接受失望。
回到家后,静涵还特意找出了比赛视频,陪着女儿一起分析失误的动作。“你这次没滑好,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滑好。但名次不要紧,要紧的是咱们知道问题在哪儿。”
“你年纪最小,也才刚学2年,但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妈妈还是很为你骄傲。”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跌入谷底,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当孩子受挫时,如果父母给予的是数落,那孩子就永远会一蹶不振;相反,如果父母给予的是鼓励和支持,那么孩子才会有勇气继续前行。记得曾跟一位育儿专家朋友讨论过:现代父母,最缺的是什么?朋友提出了一个我从未想到的答案:很多父母都过于看重结果,忽视过程,他们都缺乏对孩子努力的认可。
然后他给我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位妈妈来做咨询,说她儿子心理素质特别差,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直接放弃。可自己没少鼓励他呀!朋友就问:你每次都是怎么鼓励的呢?这位妈妈回答:“就是叫他加油啊!”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样的鼓励是最无效的。你需要做的,是先认可孩子的努力。比如,在孩子学骑车摔倒时,父母要说“你那么勇敢去尝试,已经很棒了!下一次一定会更好!”再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可以说:
“我看到你每次作业都特别认真地完成,你已经很努力啦!这次成绩只是个意外,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吧!”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过一个名词:心理免疫力。
指的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并解决了后,内心会生出一种免疫力,等下次遇到类似困难,他会更有信心解决。
受挫,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受挫时,能被父母认可努力并支持鼓励的孩子,才会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往后余生,再遇挫折,孩子的心里便是从容,而非逃避。
PART.04
有人说,教育,从来都不是艰辛的万里长征。
因为好的教育,并不是父母时时刻刻跟在孩子身后,耳提面命,苦口婆心;而是父母能够善于观察,抓住最关键的“可教时刻”:当孩子做对时,父母越表扬,孩子越做得对;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越包容,孩子越能从中成长;当孩子受挫时,父母越鼓励,孩子越勇敢自信。
愿每个父母,都能在生活中抓住这些“可教时刻”,让教育事半功倍,不再事与愿违。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