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日前,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为五大洲的民众所接受,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这说明,中医整体医学、整体健康的观念和方法是有效的,大众是受益的。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药是我国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学理念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伟大发明创造,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繁衍。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从战国至1949年,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加上陆续发现的中医药出土简帛文献和传世的孤本、秘本,中医古籍数量相当可观,深入挖掘大有可为。同时,要挖掘传统文史哲和科技典籍,特别是《道藏》中与医药养生相关的宝贵资源。这些都是“物”的资源。此外,还要重视“人”的资源。关注健在的国医大师和各级名老中医专家,做好口述史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调查。
明确从哪里挖掘,更要明白挖掘什么。这可以从“道”和“法“两个层面下功夫。在“道”的层面,应挖掘中医药宝贵的价值观念和原创思维,如天人合一、调中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中医药注重人体自身形神的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稳状态和抗病潜能的激发,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疾病预防的“治未病”思想。这是中医药的“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法”的层面,应梳理历代中医药行之有效的中药方剂,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等技术方法。历代中医的方剂数量是惊人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近10万个,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中医药形成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先进科技成果的过程。例如,西汉中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吸收了当时天文、历法、音律、物候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医药如果排斥现代科技、与现代社会相隔离,那就不可能发展创新,不可能走向世界,其结果必然是为时代所抛弃。事实证明,越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越能创造出重大成果。
中医药走向世界,还需要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取得很大成绩,但目前仍只有部分国家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而且大部分只认可针灸而不认可中药。这就需要改革中医药体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中医药产业化进程,让科研先走出去,让数据说话,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医药机理。将传统中药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药现代化。只有研发出既符合中医理论、作用机理又确切的中药产品,才能让外国人从心存犹疑到心服口服。
(选自张其成《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目的。
B.我国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学理念指引下,再经过长期实践,从而发明创造了中医药。
C.因为中医药注重人体自身形神的和谐统一,所以它更注重疾病预防的“治未病”。
D.要想让外国人对中药心服口服,需要研发出符合中医理论、作用机理确切的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先提出观点,即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接下来分析为什么及怎样走向世界。
B.文章以《黄帝内经》为例,意在证明中医药就是不断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形成的。
C.文章的主体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角度,作者认为第一方面最重要。
D.要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从“物“和“人“方面挖掘,在“道”和“法“上下功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医药逐渐被世界接受,说明中医整体医学、整体健康的观念和方法是有效的。
B.现在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数量很多,如果深入挖掘大有可为。
C.《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近10万个中药方,需要精心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目前大部分承认中医药合法地位的国家只认可针灸,是由于他们还不很了解中医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还可为有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课题组对全国42个主要城市2001〜2010年的日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这种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我国以煤烟和二次扬尘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也与天气气候条件以及局地因素的季节变化有关。冬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植被干枯,西北风强劲,易引发起沙、扬尘天气;另外冬季,尤其是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抑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同时冬季为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故量大,更加剧了大气污染。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多发生于西北的沙尘暴借强劲的西北风可长距离输送影响中国的不少城市,有时会席卷大半个中国,沙尘加大了空气中的含尘量,从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然而,夏秋两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相对于春、冬两季),而且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逆温出现的几率小,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空气质量无疑相对较好。
(摘编自调查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L。
材料三:
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D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 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臝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
(摘编自《坚定信心,打臝蓝天保卫战》,《人民日报》2019年3月28日)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高敬)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 8%;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 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2%,
21日,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报告,介绍了上述情况。
李干杰说,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同时,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此外,他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
(摘编自《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人民网2019年4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阳辐射强烈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使空气质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状况。
B.经过努力,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果,似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很大,也是我 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念不能动摇,哪怕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闲难,也不能越过生态保护的红线。
D.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国有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治理前景值得期待。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材料二中变动率及季均值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AQI的波动幅度及周期性波动规律。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年的AQI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居中的特点。
C.由于冬季干燥易引发沙尘天气,天冷供暖又导致燃煤量激增,这使得AQI值达到一年中的顶峰。
D.空气质量指数能描述空气质量状况,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
6.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从文体特征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麻脸铁匠
彬彬
城东头的一片竹林里,有个茅棚,里面立着一个铁匠炉。麻脸铁匠五短身材,结实得像个石子。因得过天花,落下一脸麻子,加上常年的烟熏火燎,大家反忘了他的名姓,就只叫他麻脸铁匠。
麻脸从哪里来的,人们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最擅长的活计是打钉,准确地说是打棺材钉。他打的棺材钉形如耙齿,长而锋利,带着倒口刺,钉进去便再也拔不出来。每颗棺材钉,他都錾上一个“寿”字。
铁匠无妻无子,家里挂满了打好的棺材钉,看着有些恐怖。他脾气也怪,自从1937年以后,他从不给别人打犁、锄、菜刀这些寻常铁器,因此村里除了老了人口去他那买几颗棺材钉,平时大家很少去他那里,他也乐得自在。
山村的黄昏格外热闹,除了麻脸铁匠,夕阳下大家都爱聚在乌桕树下乘凉聊天,还是和往常一样,鸭子李最先打开话匣子:“不知道造的什么孽,和那麻脸做邻居,天天晚上敲打个不停,能有多少人死,哪里要那么多棺材钉?”鸭子李这么一说,大家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列举麻脸铁匠最近的诡异之处。
人群里,只有诸葛半没说话。他是牛贩子,常去城里,见多识广。见他不讲话,大家都觉得心痒痒。想鼓捣他说说,诸葛半微微一笑:“你们不知道麻脸的精明,小日本都打到府城了,说不定啥时候到咱这儿,到时候怕是这些棺材钉都不够用的……”他这么一说,村里人既觉得茅塞顿开,又觉得悚然,对麻脸铁匠这种发国难财的人又气又恨。但大家也没证据,只能作罢。
“麻脸,帮我打个镰刀吧,等着用。”王大旺急得屁股冒烟,硬着头皮央求。铁匠正往墙上挂棺材钉,说:“不打,没铁。”王大旺顿时火冒三丈:“小日本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一个铁匠,不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天天打棺材钉,留给你自己用怎的?”麻脸只自顾自地干活,并不理会。王大旺越说越气,扭头就走了。
1942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村子里突然鸡飞狗跳,保长挨家挨户地叫人起来,到乌桕树下集合。大家看到,一队穿着呢子大衣的鬼子也在树下,他们还押着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人——是王大旺。
“太君是为保护大家来的,他却带人去谋害皇军,还死不改悔……”翻译官大声吼着。“砰砰”两枪,乌桕树也震颤两下,落下许多血红的叶子……
王大旺的棺材停在祠堂里。他儿子说,他离家前曾留下遗言,不打走鬼子,不下葬,不许用麻脸的棺材钉……
这以后,村子里的人不光恨日本鬼子,也恨起了麻脸铁匠,但鬼子住在府城里,太远了,所以他们打算先对付麻脸铁匠。为了这,村里人常去请教诸葛半,在他的精心谋划下,铁匠铺周围的竹林被砍光了,成了村里的放猪场;溪流被堵上,改道了;铁匠家田里的庄稼和屋后的果树,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毁坏。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麻脸走了,听说是推着架子车,在黄昏时候走的。
铁匠一走,村子里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像给王大旺报了仇一样。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没了麻脸铁匠,村子空虚了不少,大家都有些无所事事,连聊天也没那么精彩了。
半月后一个冬夜,尖厉的叫声划破了村里的宁静——是诸葛半的声音。大家纷纷跑到诸葛半家中,只见诸葛半直挺挺躺在床上,双眼像铃铛一样瞪着,手里拿着两个带血的棺材钉,钉上赫然錾着“寿”字。
诸葛半老婆说:“今天早上他去城里贩牛,回来就这样了。”
“肯定是麻脸,他躲在村子周围害咱们。”鸭子李急吼吼地说。
一层恐怖的阴影弥漫开来,仿佛麻脸就在窗外窥伺一样,好一会儿,诸葛半缓过气来。
“今天我贩牛回来,路过十丈坡,看见铁道铆钉被拔了,鬼子的一辆运兵车翻了,死了不少鬼子。那坡下面插满了棺材钉……”说着,诸葛半老泪纵横起来。
这以后,村里人四处找过麻脸,可再也没找到。有人说他参了军,也有人说他为了不连累村子,远走他乡了,但到底没了音信。后来,大家将铁匠铺周围的竹子又种起来,小溪也重新疏通了,铺子前后的果园、农田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抗战胜利之后,诸葛半拿出捡回来的那两颗带血的棺材钉,钉在了王大旺的棺材上,全村老少尽着丧服,将王大旺葬在了铁匠铺后面的竹园里。那里,有麻脸铁匠的衣冠冢。
(选自《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没人知道麻脸铁匠的真实名字和来历,使人物开始就蒙上了一层神秘感。而鸭子李、诸葛半等乡邻的刻画,使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
B.文章在有关麻脸铁匠的情节设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给人造成铁匠是个“坏人”的假象,到结尾剧情颠倒,造成比较强烈的戏剧效果。
C.文章多处运用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突出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D.铁匠开始被乡亲们误会成奸商,王大旺的死也被迁怒到他身上,麻脸因为乡亲们排挤他而离开了村子。作者写麻脸走后,乡亲们空虚无聊,是对他们误会英雄的嘲讽。
8.有人说文章尾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分)
9.“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中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在文中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前伏后应。请在文章中找出两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公予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釐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教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见候赢,侯生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遂将晋鄙军,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郫,存赵。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公子亦自知也。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诸侯闻公子将,各遭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秦王患之,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王未也。魏王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B.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C.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D.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鄭/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先秦指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通称贵族子弟,也用来尊称别人儿子。
B.薨,意义不固定,周代指称天子之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作“薨”。
C.虎符背有铭文,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统帅持左,用于调动军队。
D.河外,与河内相对,以秦、晋、赵、魏等国家地理位置不同,故意义也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公子急公好义,欲救赵难。秦侵犯赵;平原君夫人向魏求救,魏王害怕秦国,名义上派兵救赵,实则观望。魏公子多次请求,魏王不从。
B.魏公子问计门客,窃符救赵。得侯赢献计,魏公子求助于魏王爱妃如姬,如姬感念公子报父仇之恩,从魏王卧室偷出兵符,送给魏公子。
C.魏公子心忧故国,却秦存魏。秦常出兵攻击魏;魏王焦虑,于是请公子回国,魏公子得到诸侯支授,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击秦,败走秦军。
D.魏公子威震天下,被秦陷害。秦王害怕魏强大,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魏王中计,忌惮公子的才能和威望,免去公子兵权,代之以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霜天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B.“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C.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D.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衬托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15.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还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_______的青铜器,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_________的晋唐书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孝经》说:“移风易俗,善莫于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因为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所以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 )。
小小一团面,被塑造出形状________,图案________的月饼;薄薄的一张纸,会被剪成________的窗花。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的多重表达,才能创造出为人民________、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那应该是闻声而令人心从、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能够唤起民众对于节庆活动自发、自觉、自愿参与的产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五花八门 千变万化 精美绝伦 喜闻乐见
B.五花八门 变幻莫测 精美绝伦 脍炙人口
C.五光十色 千变万化 美轮美奂 喜闻乐见
D.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美轮美奂 脍炙人口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创造的魅力是无限的
B.因为喜爱
C.中华民族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
D.美的影响力巨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不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B.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C.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的,一定是真正的美,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D.之所以真正的美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是因为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20.仔细观察郝延鹏创作的漫画《彼此》,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说明构图要素,不超过100字。
(2)解读漫画寓意,不超过30字。
【注】右图中机器为自动取款机。
21.下面是某学校发布的一则通知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5分)
我校2019年春季运动会就要启动,为避免在运动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情,今天找来市教体局安全科刘科长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学生上午9点到学校大礼堂聚会,请早点到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宁波慈溪一位四年级小学生黄唯,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当记者采访时,他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不让座反而心里会不舒服。他还说:“我和妈妈一起坐车时,她也常常会为别人让座,最近她怀孕了,一些陌生的叔叔阿姨也会为她让座。”而黄唯的母亲王女士表示;儿子平时外表大大咧咧,其实很暖心,很愿意帮助别人。“比如他早上上学前看到我被子没盖好,他会替我盖好,我们一起坐公交车,也经常看到他给别人让座,所以他做出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奇怪。对他来说,这个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少网友纷纷为小男孩点赞,但也有人认为小男孩身边的那些成年人应该感到脸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必修3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 文(二)答 案
1.
【答案】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说“中医药注重人体自身形神的和谐统一,注重人的内稳状态和抗病潜能的激发,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疾病预防的‘治未病’思想”,二者都是中医药的特点,并不是因果关系,故C错误。故选C。
2.
【答案】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作者认为第一方面最重要”无中生有,故C错误。故选C。
3.
【答案】B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项,“现在存留于世……”不当,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从战国至l949年,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故B错误。故选B。
4.
【答案】A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A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抑制”理解错误,太阳辐射强时,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空气的扩散条件 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从而使空气质量呈现出相对较好的状况。故选A。
5.
【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分析错误,根据分析应为“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差,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故选D。
6.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材料一,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②材料三,从污染防治的成果、现状等论述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观点;③材料四,报道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第二问:三则材料文体不同。材料一是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三是时评,针对新闻事件发表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看法;材料四是消息,对新近出现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情况进行报道。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是不同的。①材料一是调查报告,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②材料三是时评,针对新闻事件发表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看法。从污染防治的成果、现状等论述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观点,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③材料四是消息,对新近出现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情况进行报道。报道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三则材料由于文体不同,所以呈现的内容各具特点。
7.
【答案】D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D项,“因为乡亲们排挤他而离开了村子”错误。铁匠的出走固然有乡亲们因误会而对他的排挤,但主要是铁匠准备去杀鬼子,是主动离开,也有不连累乡亲们的意思;“对他们误会英雄的嘲讽”错误,虽然语气微有些许戏谑味道,但说“嘲讽”,无中生有。故选D。
8.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可以删去。(1)情节结构上:照应王大旺烈士遗言,使文章结构完整。(2)主题上:写乡亲们为王大旺送葬,为铁匠做衣冠冢,表达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
示例二:可以删去。(1)情节结构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麻脸铁匠不知所终,以此结尾,余味无穷。(2)主题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乡亲们打理铁匠铺附近的竹林、果园和农田,侧面表达人们对麻脸铁匠的怀念与崇敬,点明了主题。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这类题目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作答时首先明确“怎么看”,然后从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阐明理由,文章的尾段交代诸葛半拿出捡回来的那两颗带血的棺材钉,钉在了王大旺的棺材上,将王大旺葬在了铁匠铺后面的竹园里,并为麻脸铁匠做衣冠冢,从情节上看,如删掉,铁匠的结局就是一个谜,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如果保留使故事情节完整,并且照应前面的王大旺的遗言“不打走鬼子,不下葬,不许用麻脸的棺材钉……”,解开误解。从主题的角度看,保留结尾,写乡亲们为王大旺送葬,为铁匠做衣冠冢,表达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删掉可从前面的内容分析,“后来,大家将铁匠铺周围的竹子又种起来,小溪也重新疏通了,铺子前后的果园、农田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已从侧面表达乡亲们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9.
【参考答案】草蛇灰线法:(1)写麻脸打的每颗棺材钉都錾上一个“寿”字,为后文诸葛半手里拿着錾着“寿”字的棺材钉埋下伏笔。告诉读者是麻脸铁匠杀了日本人。(2)写麻脸铁匠自从1937年以后,只打棺材钉等诡异行为,是为后文变成用棺材钉杀敌报国的英雄埋下伏笔,形成反差效果。(3)王大旺说铁匠该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是为后文王大旺带人抗击鬼子埋下伏笔。好处:草蛇灰线法,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或照应),形成一条连贯的脉络(或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合乎逻辑。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使作品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曲折有致,富于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技巧的能力。试题题干给出分析的要点“草蛇灰线法”,解答时注意题干中对此方法的解释“前伏后应”,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即可,注意明确前面的哪些情节为后文的哪些情节做铺垫,后文的哪些情节照应前文的情节,如“写麻脸打的每颗棺材钉都錾上一个‘寿’字”,为后文诸葛半手里拿着錾着“寿”字的棺材钉埋下伏笔。告诉读者是麻脸铁匠杀了日本人”。分析作用是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前伏后应”,从结构、线索的角度分析即可。
10.
【答案】C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A项,“公子患之数”有误,从文意看,公子的“忧患、焦急”理当是持续的,而“公子患之数”则表明魏公子的“忧患,焦急”有间隔、不连续,公子似乎并未重视救赵之事,所以后文的窃符救赵一事也就失去了理据;从上下文逻辑关联看,下文“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公子更应多次请求魏王救赵才对;从语法位置、语用频率讲,“数”作补语用的情况少见;从语言节奏看,本文句式整散结合,“公子患之,数请魏王”这样的断句更符合选文语言节奏特点;故排除A项;B项,“/数请魏王及宾客/”有误,从逻辑看,魏公子想救赵用不着去请求“宾客”,故排除B项;D项,“/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有误,“魏……说”,魏王对谁劝说?为何劝说?再者,“万端”义为“各种方法”,“/王万端/”语意不通,排除D项。故选C。
11.
【答案】B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周代指称天子之死,……”错误,在周代“薨”指称诸侯之死,“昭王薨”,昭王即为诸侯,非天子,天子之死称作“崩”。故选B。
12.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秦王害怕魏强大”错误,魏公子才是秦王的心腹之患;另外,“假装恭贺公子做了魏王”与原文有出入,“得立为魏王未也”,意为是否已经立为魏王。故选D。
13.
【参考答案】(1)我攻打赵国,短时间内就要打下,如果有诸侯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2)公子自己知道二次因诽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亲近女人。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旦暮”,早晚,短时间;“而”,如果,表假设;“拔”,夺取,打下。(2)中,“再”,二次;“毁”,诽谤;“谢”,推托。
【参考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去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攻打赵国,短时间内就要打下,如果有诸侯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见;侯赢,侯先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为这件事(替父报仇)悬赏三年,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想要为公子效命而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公子于是统帅了晋鄙的军队,开拔前线攻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魏王恼怒公子盗出了他的兵符,这一点公子也是明知的。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多次实行反间计,(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知道二次因诽谤被废黜,于是推托有病不上朝了,(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经常亲近女人。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
14.
【答案】D
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每个选项对应一联,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以哀景写愁情”理解错误。词的上阕所写之景为胜景,即美景,这里应是以美景良宵反衬愁情,故D错误。故选D。
15.
【参考答案】①天晴风歇,梅花开放,眼前有如此美景,却无人共赏;②连天上飞的大雁都是两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③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
本诗“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所怀之人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思念之情无法传达。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16.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 “犹”“勒”。
17.
【答案】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侧重于“色彩”,与修饰对象“形象”不符。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此处应选“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强调“不能预测”,而此处是指“图案”多样,与句意不合。此处应选“千变万化”。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达华美,或房屋装饰精美漂亮,对象不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此处应选“精美绝伦”。喜闻乐见:喜欢听见,乐于看见。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对象不符。此处应选“喜闻乐见”。故选A。
18.
【答案】C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从上文的“艺术是人类……”过渡到下文的“中国民间面塑和剪纸艺术”的陈述,需要包含“艺术”字样,而且要自成一句,只有C符合。故选C。
19.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只要……就……所表达的充分条件及下句“而这份喜爱”语意衔接。A项“而”前后不构成转折或并列关系,排除A项;C项“一定是”太绝对,排除C项;D项后句与前句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
20.
【参考答案】(1)画分左右两幅,各画着一只眼睛:左边是母亲的眼睛,瞳孔中是一个裹在襁褓中的男子,下面写着“母亲眼中的孩子”;右边是孩子的眼睛,瞳孔中是一个化身提款机的妈妈,下面写着“孩子眼中的母亲”。(2)示例一:漫画讽刺了生活中过度呵护造成巨婴的畸形的母子关系。示例二:漫画讽刺了母亲溺爱导致了孩子永远不能长大的社会现实。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观察漫画的主题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把握。这幅《彼此》的漫画画了一双眼睛,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母亲、孩子的视角看对方,左眼瞳孔中是一个在襁褓中的成年人,即“母亲眼中的孩子”,也就是说在母亲的眼中,孩子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右眼的瞳孔中是一个化身提款机的妈妈,即“孩子眼中的母亲”,也就是说,在孩子眼中,母亲是一个“取款机”,这充分说明当代社会中一些家庭中畸形的社会关系。解答构图要素的时候,考生可以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描述即可;解读漫画寓意的时候,应分析漫画针对生活中的什么现象,要揭示什么问题。
21.
【参考答案】①“就要”改为“即将”;②“事情”改为“事故”;③“找来”改为“邀请”;④“聚会”改为“开会”;⑤“早点”改为“提前”。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首先审清题,内容是通知,要求是书面语。“就要”是口语,改为书面语“即将”;“事情”和“发生”不搭配,改为“事故”;“找来”是口语,不得体,改为“邀请”;“聚会”不符合文意,改为“开会”;“早点”为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提前”。
四、写作(60分)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就以上材料触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材料是宁波慈溪四年级小学生黄唯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记者问他时他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实则能引发多方面的思考。他的让座行为应该是一种习惯,这里可以看出家教和家风的作用;这种让座还蕴含这中华文化传统,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核,而当今恰恰是这种精神内核的传承正在经受挑战,更需要我们去大力弘扬。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同一辆公交车上12分钟内4次让出自己的座位又让我们感到不爽,他毕竟是一个小学生,按照中国传统“尊老爱幼”的传统,他属于“爱幼”的范畴啊!理应是成年人给他让座才是啊?
供选立意有:传统优秀文化值得弘扬;年富力强的成年人,我替你脸红!家风正,则人正!从小播下爱的种子;让互助成为一种习惯等等。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 第四单元训练卷(一)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 第三单元训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