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北京市丰台区2018年-2019年高二语文期末语文试题

丰台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019.01   

 

本试卷满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是当下热词,有研究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自觉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规律,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通过采取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就其具体内容来说,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物质文明、生态道德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等方面。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境界。

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人类诞生以来,大体经历了采猎、农耕、工业三个文明阶段。进入工业文明后,在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一背道而驰的结果,引发了人类对工业文明缺陷的深刻反思。革命导师马克思曾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时指出:他只看到了劳动积极的方面,而没看到它消极的方面。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反思达到了高潮,实现了飞跃,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是三本书籍三个会议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创作了《寂静的春天》,生动揭露和深入分析了滥用农药带来的生态破坏。书中指出,如果生态环境问题不解决,人类将活在幸福的坟墓中。该书一问世即产生轰动,引发了持续数年之久的生态论战,带来了全球生态环保意识的觉醒,被公认为宣传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环保的划时代经典之作。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再次震动世界。报告认为,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呈指数增长,如果这种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地球的支撑力将达到极限,世界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由于该报告高举生态保护大旗,后来被奉为绿色生态运动的圣经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深刻检讨了唯经济发展理念的弊端,全面论述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和平、发展、环境三大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将它们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这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第一个国际文献。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探讨全球生态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会后,西方国家开始积极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标志着从理念反思走向了实际行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将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式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困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骤。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宗旨是促进各国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上采取实际行动,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会议产生了《行动计划》和《政治宣言》两项重要成果,这是人类社会迈向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取材于程红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第一段生态文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人类在生活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B.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经济规律,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

C.是通过采取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达成的人类文明新境界。

D.可以改变和重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先后发声,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工业文明的忧思。

    B.《寂静的春天》谈及生态环境问题将使人类活在幸福的坟墓中,发人警醒。

    C.《增长的极限》认为人口增长等五项因素运行方式的增长定会使世界面临崩溃。

D.《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将和平、发展、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标志着从理

念反思走向了实际行动。

B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出了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困

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C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内容,这是人类社会

迈向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

D三个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表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十年间对于生态文

明缺陷的反思是十分深刻的。

                                   材料二

当今中国,物阜民丰,但对环境问题的集体焦虑降低了公众的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天道、合国情、顺民心的世纪伟业,理应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自然也应贯穿教育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进行必要调整,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设计、综合运筹、分类开展。

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向来主张在两个方面同时着力:一曰正刑罚,二曰重教化。前者以律法禁令设置红线,违令必究、枉法必惩;后者以伦理道德引导美善,者褒之、者擢之。二者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须在这两个方面用力刑礼兼施,法治与教育相辅相成,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因此,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常规化、系统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问题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和广域性,因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建设联合教学团队,而且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各类课程和教材。现实情况是,众多学科都有学者探讨环境问题并开展相关教学,但存在诸多差异,往往不免自说自话或鸡同鸭讲。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突破学科界限,打造多学科交流平台,凝聚共识、融会思想、整合队伍、集中资源,实现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知识的精练化、系统化。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师是关键,课程是基础,学生是主体。当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课程良莠不齐、教材辗转抄编、思想彼此扞格、知识相互矛盾等问题。这就急需组织精干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而对于学生这个主体,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精神、培养其素质、引导其行动,使之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与学生培养不同,大众生态文明教育难以模式化、系统化,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目标导向。例如,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应着重引导他们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身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前沿,必须引导他们           。对其他社会公众,           

(选材于王利华《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B.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阜:(物资)多。

C.鸡同鸭讲:形容两个人的语言形式虽不同,但是各自保有其特点。

D.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在新的形势下,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教育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

B.我们只要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常规化与系统化,就能将生态文明建设好。

C.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众多学科联合的教学团队和渗透其理念的课程与教材。

D.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课程、学生三个重要的因素。

 

6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结尾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将不遗余力保护一方山水之美、万代生存之资作为自己应尽之责

同时助其学会环保技术方法,树立合理消费观念,形成绿色消费模式

树立绿色价值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原则,尽量减少能源

和资源消耗

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广泛宣传法律、政策,增强其环保意识与参与精神

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刻挂怀人民群众生产与生活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另外还要赋予其相应的环保义务,助其摒弃利润至上的经营理念

A⑤①③⑥④②    B①⑤⑥③②④   C⑤①④②⑥③   D①⑤②④③⑥

7材料二第二段,作者认为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该在这两方面用力。请你说说这两方面所指的具体内容,并结合两则材料,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作者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泸州蛮乞弟扰边          会:聚集

B妻子不免寒饿            顾:考虑

C逾月不                  厌:,满足

D其老且病              愍:同,怜恤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业成,而不中第       在朝,谷浮沉里中        

B命存宝出兵讨之         谷逃避江淮间,会赦

C罪谪居筠州           有蛮隶窃其橐装

D闻者皆笑             不用吾言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的学业,积聚弓和箭,练习骑马射箭。

B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和巢谷交好巢谷教他兵法,两人彼此交往,成为生死之交。

C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我因为和他是同乡的缘故,从小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知道他是一个在情势危急时值得托付的人。

D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我不远万里徒步来看望您,也不曾奢望自己的心意能被您明白,如今我已到达梅州了。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巢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弃文习武,体现他鲜明的个性。

B作者记录巢谷与存宝交往的经过,意在突出存宝慧眼识人。

C文章委婉地批评了当时人际交往中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

D.对于巢谷探望苏轼途中病死一事,作者深感痛心和遗憾。

1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3分)

2)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3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盖将终焉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1)文中高恭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谈及高恭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4分)

2)用斜线(/)给材料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10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篠(xiǎo细小的竹子。裛(,滋润。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百花潭草堂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音韵美。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15. 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篠娟娟净 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1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4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描写了一碧空浩荡、金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的辉煌壮丽的画卷,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陆游在《书愤》中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表达对先贤业绩的追慕,渴望施展抱负的诗句是:                                         

《阿房宫赋》中,作者以反问的方式谴责统治者盘剥百姓、挥金如土的句子是: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孔帆升

 石磨,如胎盘一样深埋在家乡的土地上。小时候,总是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乡村从来是人推的磨啊。一个仅两三百口人的小自然湾,竟然有四五个扛神出菩萨的,可谓鬼魅横行了,但是即便如此迷信的地方,也没有恐怖到鬼推磨。大人讲故事,说磨在地狱里是执法机器,钟馗用它辗碎那些生前钻进钱眼儿里为富不仁的家伙。磨在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农业社会里,磨必不可少,却又难得施展本领;磨这东西一出世,就注定了既费力又不怎么能派上用场。有点像民国才子,抱负未实现,就被归入历史序列。也有点像唱大戏与打鼓说书之于农人枯躁的生活,偶尔才在山村里吱吱嘎嘎唱一回。大众化,又并非家家必备。充裕一点的人家,会请石匠打个磨,不充裕的人家大可不必打,只需到要用磨的时候,拉下个脸皮说一声,平常做人好一点,没有哪家不肯借的。

磨是蛮撩人的,尤其撩鼻涕虫。小村庄里,一年之中,谁家都难得看到它转几回。要么是逢年节,要么是要办喜事,要么是家里请了帮工做农活,需要改善一下生活,磨才被刷洗干净,大姑娘坐花轿般被人请出。它一出场,乐坏的通常是小屁孩,这时在堂屋里到处乱窜,蹦跳着唱:磨麦,请客,做包恰(吃),恰(吃)不了,担起走,担到高婆屋门口,高婆不在屋,小狗咬了脚。大人还在磨呢,他们就馋得不得了,好似香喷喷的粑已到了嘴,还拿着走亲戚。没想到没孝敬到外婆讨着好,反被狗咬着了,乐极生悲。家里有了客人,好不容易托福,却落得个解了嘴馋,惹了脚痛。

平时,磨是个偷懒又乖张的哑巴,紧闭了嘴不吃不喝。你一年四季田里地里、屋里屋外忙得团团转都不见它的踪影。磨磨豆腐,打打粉皮,做做粑,却没它不行,于是咯吱咯吱,就张开了嘴巴,却是边吃边吐,粗的进细的出。它只磨磨牙,咀嚼咀嚼,就粗精分离,白粉、白米、白粉汁,沿牙缝漏下流出,落到磨架上的大笸箩上。

磨就是磨人。磨人大概是妇女发明的词。磨似乎天生是被家庭妇女使的,推磨虽不是重农活,可也够累人的。婆婆们端个凳子坐着,一手端着盛满谷子、玉米、小麦、荞麦、黄豆等料的筲箕,一手抓料,或是用勺端上浸泡得圆滚滚水灵灵的黄豆,时不时用手顺一顺磨眼边不肯粉碎的颗粒,推磨者则左弓右绷,前仰后合,像筛米一样推拉,随着磨转出圆圈。身子不停地摆动,画着一个又一个圆圈,好像人跌进一个无底洞,永无出头之日地转,昏天黑地地转,怎么也数不清转了几多圈,每一天似乎都在原地踏步,日子永无起色。

小时候我一直记恨继奶奶的苛刻与偏心,从不跟她讲话,见了连头都不抬,腮帮子倒是鼓鼓的,暗暗磨牙。我恨她是有道理的,只是看在眼里不想说而已。不知何时起,这个高傲的小脚女人低下了头,主动来帮母亲推磨了,还时不时与她不喜欢的媳妇讲两句家常话,显出一家人的样子来。

我猜这磨转来转去,让矮圆规脚、走路不稳的女人领悟了,山不转水转呀,她总有日落西山时,总有腿脚不便时,总要落到打下手的境地。要不然,她还能平和地与媳妇在一起待那么久?看着她推磨时的落寞神情,我紧咬的牙关松开了。我相信,磨是可以磨平沟壑、消除仇恨的。

磨在特定时代有法的威严,在以磨治村中起到杀一儆百作用。封建族长整家规的时候,只要断喝一声:给老子绑了,沉塘!愤怒的人们就一呼而上,力拔山兮,把一两百斤重的磨抬了去,绑起犯了事的人就地正法!不给人留任何退路与生路,让你改悔的机会都没有。倘有好奇者深入乡村,对那荒废的臭塘感兴趣,要起底一个村庄的历史,也许能挖出一两个石磨,里面肯定有冤魂吧?俗话说的豆腐磨出血来,大概就是苦于纠缠的结果,不依不饶的礼教之下,总是会出几个牺牲品的。用磨做惩罚工具,铁定了海枯石烂永不得翻身。可见,磨是可以封住家族耻辱、封住历史,申张正义的。

在水源与竹木丰盛的山村,会有大水磨,在水沟边矗立着,有一人多高,五尺直径,靠的是水来冲,水不停地流,推动轴承转动,巨磨就自动转起来。这样的磨除了用于生活,还是生产工具,比如辗竹片、造火纸。它是一个时期的先进代表,解放了生产力。水磨的威力与神奇够人膜拜的,于是,有的村干脆就叫水磨。机械化以来,磨基本上消失了。即使谁家有一只磨,那也是落满灰尘,早就被什物埋压得不见天日了。巨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孤寂地立在村旁变成了卫兵,成了路标,等待那些一年四季在外的人抚摸。

                                                 (节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8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A枯躁 乐极生悲 niǎn)碎 wéi)富不仁

B充裕 前仰后合 jiáo mèi)横行

C苛刻 海枯石烂 xiè 不依不ráo

D膜拜 申张正义 chù)立 杀一jìng)百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石磨如胎盘一样埋在家乡的土地上,作者的记忆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B作者借助民国才子的人生经历解说石磨的特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C在特定时代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可能会出现几个无辜的冤魂。

D结尾描述立在路边孤寂的巨磨形象,蕴作者内心无尽的怀念和怅惘之情。

20作者以为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21文章第段运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4分)

22段,作者为什么说磨就是磨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5分)

五、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3.微写作10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中,有许多语句堪为经典名言发人深思。请选择一部作品中的一句,用三个比喻句抒写这句对你人生的启示。要求:符合比喻特征120字左右。

有人认为《红楼梦》人物中,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你是否认同?请自选其一简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形象,如阿Q、闰土、七斤等等。请选择一位,为他(或她)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24.作文(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中公教育网》2018925日报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指尖公益日益普遍,一元购画”“水滴筹等网络募捐活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募捐方式,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公益生态网络。但是随着网络公益的不断发展,骗捐”“诈捐等问题愈发突出,影响人们参与募捐的积极性。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必由之路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大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至个人的成长发展,都要走一条必由之路。

请以必由之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年上高一英语期末试题 下一篇: 北京市房山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