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突破训练(1)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突破训练

(一)

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2.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3.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5.《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6.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简单

7.“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8.“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

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

9.《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10.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11.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12.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二)

1.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2.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  )

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

3.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4.在宋元两朝以及明代的前中期这段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基本不提倡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长期处于城垣颓纪、甚至无城墙的状态,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   B.防止地方割据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减轻农民负担

5(在元朝统治期间)推翻蒙古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反映了蒙古帝国的(  )

A.民族矛盾特别突出                            B.中央集权的有效

C.行省制度行之有效                            D.君主专制的弱化

6.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7.《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8.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0.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1.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在我看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四大发明。我认为,一个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该学者强调的是(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C.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D.创造发明的价值关键在于其实用性的大小

1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三)

1.《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

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室帝权威

2.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这种质疑是基于(  )

A.儒学的道德准则                              B.内阁首辅越权理政

C.明代的社会风尚                              D.执政的能力水平

3.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                        B.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

C.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                        D.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

4.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5.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6.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 90 90

10 养蚕600(卖出250个,织绢120) 125

家禽 58 () 55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7.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8.乾隆《元和县志》记载:“(徽商)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无法说明(  )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长途贸易己经比较发达                        D.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9.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

10.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11.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12.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四)

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2.“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该事件(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3.“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这说明(  )

A.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          B.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

C.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          D.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4.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

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

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

5.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6.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7.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8.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9.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了法律就等于掌握了人类的命运。以下是小明整理的有关法律研究性学习的部分笔记,请你为其甄别(  )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①②错误,③正确   D.①错误,②③正确

10.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11.基督教神学认为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与之相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D.法治优于人治

12.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推崇理性的力量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五)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出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B.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反映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过程                  D.反映了君权神授被君权民授取代

2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

3.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在不得不忍痛失去(北美)那一大片殖民地领土之后,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 ‘儿子’后来居上,在现代民主化改革方面遮蔽了作为首创者的母国的光荣。”这里的“儿子”在现代民主化方面的首创主要表现为(  )

A.政党制度的建立   B.权力分割制约

C.国会分成两院   D.确立共和政体

5.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6.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  )

A.中央集权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        D.两党制

7.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材料表明新航路成功开辟得益于(  )

A.政府的政策支持                              B.统治者注重培养人才

C.地理知识的丰富                              D.造船技术已日益高超

8.《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鉴,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动机是评价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因素            B.评价资本主义侵略扩张应理性客观

C.应理性和客观地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的社会差距

10.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1.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                    B.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

C.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                      D.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12.牛顿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六)

1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该宪法(  )

A.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制度                        B.是君主派的胜利

C.具有不完整性和妥协性                        D.强调分权制衡

2.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814),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B.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

C.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4.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

 

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                    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

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6.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社会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7.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9.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10.右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经典著作。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18世纪西欧               B.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

C.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11.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12.《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以下美术作品中与这部文学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

 

(七)

1.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输运性质。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B.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

C.说明原有官职体系遭到否定                    D.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3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4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

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5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6.有学者认为: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7.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8.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9.杨小凯在《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中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政府)利用其裁判的权力,追求其球员的利益。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洋务企业的弊端在于(  )

A.积累不够发育不足                            B.官商一体破坏规则

C.国富民弱市场疲软                            D.政企不分动力不够

10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2.“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八)

11894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2.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3.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义和团运动中拳民选择的是哪种方式(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三种都不是

4.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B.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C.袁世凯窃取果实实行专制统治                  D.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6.下图为《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第二个历史时期商办资本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B.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C.洋务企业的不断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7.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4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6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  )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D.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8.“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  )

A.晚清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民国初年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9.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0.《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

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11.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古今中外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D.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12.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九)

1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

A.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B.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展开爱国运动

2.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3.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

4.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标语,其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党(  )

 

A.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                  B.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C.面对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形势            D.将根据地政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519391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6.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7.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权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       D.国际形势的变化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                  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

10.据统计,1946年有881部美国影片在中国上映,1947年为393部,1949年则下降为142部。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国内政局的剧烈动荡                      B.中国本土电影的强势崛起

C.提倡国货运动的蓬勃开展                      D.二战后欧洲电影卷土重来

11.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12.毛泽东曾说: “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 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 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这反映出(  )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十)

1.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

A.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3.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

A.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

4.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  )

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                          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

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

5.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

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

6.从192911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由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帮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这表明,胡佛政府(  )

A.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度难关                  B.极力协调中央和地方矛盾

C.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7.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8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签署一项法律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它“将保护未来的行政当局,使它不致因需向穷人提供救济而难免沉重负债。……这项法律照顾了人的需要,同时又向合众国提供了极其健全的经济结构”。“这项法律”是(  )

A.《紧急银行法案》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社会保险法》

9.下图是1932 4 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        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10.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打破了人们对绝对时空观的认识                B.相对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1.“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  )

A.相对论的出现   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

C.量子论的出现   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

 

12.上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作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十一)

1.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

A.冷漠   B.热情

C.排斥   D.徘徊

2.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要求苏联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空军不许在海上作战。这表明(  )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                  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

3.“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                  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

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                  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4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

A.法德两国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欧共体对美离心力增强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5.“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上述现象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6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7.下面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力不从心

C.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8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9.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 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国沙文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10.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        C.关贸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1.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2.与现实主义相比,现代主义艺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采用的表现方式是荒诞、寓意和抽象的。以下美术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是(  )

 

(十二)

11949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上而下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中国实行一党制”观点正确

B.中国建立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说明“独特的纵向民主”有一定道理

C.纵向民主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一党制的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

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坚决防止个人崇拜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下表是摘自《中国外交第一人周恩来》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独立自主

求同存异

以大事小

修睦四邻

A.重庆谈判        B.“乒乓外交”        C.和平共处        D.抗美援朝

6.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B.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7.“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8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

A.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B.“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91961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0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1.法国《费加罗报》19704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12.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 “百家争鸣”的提出(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十三)

1.截止到19983月八届全国人大任期结束前,除宪法及其两个修正案以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233件、做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94件;国务院发布和批准发布行政法规795件;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根据法定权限制定规章约26 000件。这些法制建设成就(  )

A.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潮流                B.是对“文革”以前的法津法规的重建

C.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增强            D.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人心的成果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

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B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3.近年来,我国在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十二海里正常巡航、南海等问题上进行的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得到民众的认可。就连外交部的领导到中央党校讲课时都说,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之前我国外交被民众误解为“太软”,主要是因为(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新时期我国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              D.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

4.宣传海报由于带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明确的政治方向而为后人所铭记。对下列两幅宣传海报的解读有误的是(  )

 

A.都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反映了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

C.图一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与对峙              D.图二体现了当代世界的主题

5.对于“一国两制”构想,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6.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谋求与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D.积极地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7.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 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8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9.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0.下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11.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中共十四大

1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答案

 

(一)

1D    2A    3A    4A    5B    6B    7B    8B    9A    10B    11C    12B

(二)

1B    2D    3C    4B    5A    6C    7A    8D    9A    10B    11D    12A

(三)

1A    2B    3C    4A    5B    6B    7B    8B    9B    10B    11B    12C

(四)

1C    2B    3D    4D    5D    6A    7C    8D    9A    10A    11B    12D

(五)

1D    2C    3B    4D    5B    6C    7B    8D    9B    10B    11D    12A

(六)

1C    2C    3B    4B    5C    6A    7A    8B    9C    10B    11B    12D

(七)

1D    2D    3C    4C    5D    6D    7A    8B    9D    10D    11B    12B

(八)

1B    2C    3A    4B    5A    6A    7C    8C    9C    10D    11C    12D

(九)

1B     2B    3D    4C    5D    6C    7B    8C    9C    10A    11B    12A

(十)

1D    2B    3C    4C    5A    6D    7C    8D    9B    10A    11C    12A

(十一)

1A    2A    3D    4A    5B    6D    7A    8D    9C    10D    11D    12D

(十二)

1B    2A    3B    4C    5C    6C    7B    8A    9C    10A    11B    12B

(十三)

1A    2C    3C    4B    5C    6D    7A    8B    9B    10D    11D    12B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 下一篇: 2019-2020学年二年级下册英语试题- Module10 模块测试卷 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