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1、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探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董仲舒的新儒学及汉武帝推广儒学。

3、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内容。

【重点讲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论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背景

①经济领域: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领域:地主阶级产生壮大,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备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知识分子壮大,教育发展(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 学在民间的私学创立)

3)表现: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人物

时期

著作

思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创立)

春秋

整编

“六经

①政治:“仁(核心)、(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含民本思想),取信于民,反对苛政;维护“周礼(克己复礼)

②教育: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③人性:“性相近,习相远

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孟子

(继承)

战国

《孟子》

①“仁政

②“民贵君轻

③“性本善,通过仁政恢复扩充善性

荀子

(丰富)

战国

《荀子》

①政治:“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②“制天命而用之

③“性本恶,用礼乐规范行为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①哲学:世界本原是“道

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转化)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战国

《庄子》

①世间万物是相对的

②崇尚自然,放弃差别观念以达到精神自由

法家

 

李悝

战国

《法经》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等

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②对秦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③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战国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等

韩非子

(集大成者,创立系统法治理论)

战国

《韩非子》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主张“事异则备变,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③主张以法治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4)意义: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1)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民;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提出了“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恶有着明显的分歧。

 

二、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背景

1)现实需要:汉武帝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①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政治:诸侯国问题

③民族:北方匈奴和南方西南夷、百越

2)用人政策: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得到重用

3)个人发挥: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①要求统治者的爱护百姓

②神化君权,为儒家披上神学外衣,带封建迷信色彩

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了“三纲五常

①内容:A、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B、五常:仁义礼智信

②评价:A、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秩序

B、合理部分成为传统美德应弘扬

C、封建等级、压迫妇女,对以后历史发展弊大于利

4)发展儒家“仁政思想,轻徭薄赋、缓解土地兼并来解决现实问题。

 

3、特点

1)外儒内法(儒法表里、崇儒尚法)

2)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地位上:独尊正统地位。民间学说→官方学说。

4)内容上:糅合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增加了“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理论。

5)源流上:继承先秦儒学的“礼“仁“民本等思想,又与时俱进。

 

4、过程

1)思想方面: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非贵族官僚凭太学资格为官;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5、影响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6、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态度的异同

 

方面

秦始皇

汉武帝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原因

面对刚刚统一的国家,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国力强盛,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

影响

进入低潮

确立正统地位

 

三、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成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朝: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

3)唐期: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4)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

5)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基。

 

2、含义:理学是儒学从佛、道教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形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兴儒学。

 

3、代表思想家及主张

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代表

程颐、程颢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哲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伦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方法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通“理

“理就在自己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态度

“存天理,灭人欲

“致良知,知行合一

地位

发展理学

理学集大成者

开创心学

心学集大成者

 

明初取得统治地位

未取得统治地位

影响

理学成为南宋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且思想影响深远。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评价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4、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心学也是理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延续和修正),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1)相同点:

①思想范围: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③主观目的: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④地位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

①在宇宙构成上:理学是“理先而气后是客观唯心论;而心学是主观唯心论。

②在道德主张上: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四、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

1、社会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又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2)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吏治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

3)思想上: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4)外交上:虽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但西学东渐使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对传统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出现。

 

2、主要思想家及主张

朝代

思想家

代表作

主要思想

评价

影响

明后期

李贽

《焚书》《藏书》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抨击“男尊女卑传统观念;

①有力冲击封建正统思想;

具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批判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民本思想)

明末清初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提出工商皆本

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①倡导经世致用;

②批判君主专制;

③提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夫之

《船山遗书》

①唯物思想:世界是物质的;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3、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主要内容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的进步思想;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有,而应当耕者有其田。

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主张明道救世的经世之学,反对宋明以来空谈理学的学风。

③突破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工夫之更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2)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提倡“经世致用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如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主张。

3)评价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在于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未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后世,作为地主阶级的儒家代表,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其历史局限性。

 

4、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比较

1)条件

①经济条件

A、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B、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厂迅速发展。

②政治条件

A、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然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B、西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③文化条件

A、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B、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内容

①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

①由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②而西欧启蒙运动时,资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而其思想主张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4)影响:

①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

②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5、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4)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6)融合:隋唐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改造:宋明时期,形成理学(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6、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和现实意义

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2)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3)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4)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5)个人修养:正身自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6)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五、儒家思想的作用、影响及对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1、作用

1)首先立该承认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日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而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它作为封建文化的载体,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2)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规范;“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以人为本有利于当今民主政治建设;“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儒家思想至今仍体现其独特的魅力,显示其明显的价值。

2、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从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建立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3、态度

在中国,一度对儒家思想采取了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炼: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一篇: 2019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