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浙江省年杭州市西湖区西溪中学2019-2020学八上科学期中试卷

2019-2020学年杭州市西湖区西溪中学八上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60分)

1. 最近几年,大家热衷冬季去哈尔滨雪乡旅行。某同学从海南出发,途径浙江,北京,到达哈尔滨,一路上他感到气温有很大的变化,产生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各地距海洋的远近不同            B. 各地海拔高度不同

C.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同    D. 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2.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C  )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3.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B. 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C. 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4.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B  )

           
A. 配制蔗糖溶液    B. 获取纯净水    C.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配制10%的食盐水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用少量的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B.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C. 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溶有大量的氧气
D. 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6.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实际测得A试管中气体和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
C.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2g氧气
D. 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可以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通过A管往烧瓶中吹气,烧瓶将会(  C  )

A. 上浮,露出液面前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 下沉,沉到底部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 上浮,露出液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下沉,沉到底部前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8.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F,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ρ.(  D  )

A. F<F   B. F>F    C. ρ>ρ    D. ρ<ρ

9. 如图为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t1时,15g 甲充分溶于水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B.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甲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有晶体析出

D.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 如下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P1P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A. B. C. D. 

1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1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2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表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表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      B. 1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12.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N/Kg(  C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长方体的横截面积为50cm2

1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 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厘米3,其中含溶质24
C.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4. 同学们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密度为ρ1ρ2)在同一地点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上方都是真空,两管内液柱高度h1h2之比为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液体密度ρ1ρ2之比为5:6      B. 玻璃管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3:2
C. 玻璃管内液体的重力之比为1:1      D. 所测大气压的值之比为4:5

15.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B  )

A覆杯实验    B水从容器侧壁流出

C抽药水          D. 用吸管喝汽水

16.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分层进行研究。下列关于大气中对流层的相关叙述: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由于大气分5层,所以对流层占了大气质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正确的描述是(  D  )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D  )

 

A.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8. 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天气预报瓶是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 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 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阴雨天气
D. 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晴朗天气

19. 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C  )

 

20.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D.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二、填空题。(共7题,共32分)

21. 6分)如图是普陀山的剖面示意图,甲地与乙地相比,降水量多的是     (”)。判断理由是甲地位于   迎风坡     (迎风坡背风坡”)

 

(2)造成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   D   

A.太阳辐射    B. 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 地形

(3)由大气垂直分布图可知,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最显著的特点是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层叫 平流层,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

22. 2分)读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该日甲乙丙三地最不可能降雨的地区是。当天丁地主要吹西(选填”“西”“”“) 风。

 

23. 4分)一个重为0.5N的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 0.5N;若再沿烧杯壁往烧杯中缓慢地倒入浓盐水,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24. 4分)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甲所示。

(1)纯牛奶是混合物 (选填纯净物混合物“).

(2)分别将浮标浸入A. B两牛奶中,待静止后,筷子上与液面相平的位置分别标记为A B,如图所示。比较标线A B的上下位置,可知A. B 牛奶的密度为ρA  <  ρB,由此可知A B 牛奶品质的优劣。

25. 4分)妈妈每天早上都要磨豆浆给小依喝,小依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打磨好的豆浆属于 悬浊液 (选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妈妈喜欢将磨好的豆浆通过一个筛网再倒入杯子,此时筛网的作用最接近

  A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 结晶

26. 6分)小明同学用一个薄壁玻璃瓶、带色的水、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橡皮塞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气压计,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压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明同学用双手捧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教学大楼的一楼跑到五楼,发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于是他得出了高度越低,大气压越小的结论。小明的结论是  不可靠    (选填可靠不可靠”).此过程中使水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手捧着气压计时,瓶子受热,影响了瓶内气体的压强   

27. 6分)如图所示是喷雾器工作时的示意图。当推动活塞时,管口的空气速度增大,管口处的压强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瓶中的液体就在 瓶内压强 的作用下被压上去。随流动的空气而喷成雾状。用如图所示的喷壶喷洒药液时,先要用设置在喷壶上的打气筒向内打气,然后打开阀门,药液就会喷出。向壶内打气,目的是使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大气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4分)

28. 6分)小安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h/cm

0

2

3

6

8

10

12

14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物体重力为  6.75  N,完全浸没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1.5  N

(2)根据表中第6列到第8列数据,物体浸没的深度与物体的浮力 无关  (选填有关无关”)

(3) 下列图2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B  .

 

29. 6分)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为了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 90000       Pa你认为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0. 8分)如图是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1)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继续向左盘中增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正确顺序是   ④②①⑤③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

(3)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经检测,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ABC   

A. 所用氯化钠品不纯       B. 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E. 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31. 8分)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32. 6分)如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氢氧化钠

42

109

129

174

314

347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的是   B  (A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下列措施: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其中均可行的一组是  D  (填序号)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3)20℃时,190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20℃,可析出NaOH晶体,这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4) 现有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后得到溶液乙,在溶液恢复到20℃之前,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比甲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  (选填相等”)。若此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则能观察到温度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33. 6分)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空气含有重量,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至少从1614年开始,伽利略却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他的同事兼学生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在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30英寸(76厘米)左右.1646年帕斯卡重复了这一实验.
材料三:在17世纪中叶,对该实验的两个关键问题的回答都有代表性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如表)
    

1)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水银产生了蒸汽,使水银减少,水银液面下降,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不同直径的玻璃管水银柱高度相同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AC   

A.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解答题(2,共14分)

34. 6分)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g=10N/kg

 

1)图象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 浸没  (漂浮浸没”)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顿?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解析2)由分析可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ρgV=1.0×103kg/m3×10N/kg×1×10-3m3=10N

3)结合图丙将木块的各个状态分解出来,由题意可知,线拉直后,水还在倒入,所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继续增大,则下端拉线的拉力也相应增大,所以到木块没顶后,木块不再排开更多的水,所以所受浮力不再增大,相应线拉力也不再增加,由图象可知,没顶时所受拉力为最大4牛,则此时木块全部浸入,此时重力和拉力为同方向的力,反方向的力只有浮力,二力平衡,所以重力G=F-F=10N-4N=6N

则木块的质量m===0.6kg,木块的密度ρ===0.6×103kg/m3

35. 6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5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 92  克,其中含溶质硫酸   90.16   克。

(2)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克水均匀混合,求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实验室要配制630g溶质质量分数28%的稀硫酸,则需要这瓶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毫升?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9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生字组词 下一篇: 2019届嘉定区中考数学一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