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果父母不支持你的人生选择,该怎么办?

他们会说,无论你多大了,你都永远是父母心里的孩子。BY|大将军郭

最近身边发生了几件很巧合的事。

第一件是一个女孩在帖子里求助,她想辞去虽然稳定但是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之后和朋友搞创意彩绘,这是她的特长也是职业兴趣所在。但她的家人坚决反对,理由是怕她赚不到钱,而为了给她找到这份工作,家里人情费就掏了好几万。

第二件事是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家人不接受自己的男朋友而痛苦万分。家人不喜欢她男友的理由是觉得配不上她。我的朋友跟男友感情非常好,男友对她也是无可挑剔,两个人从家庭背景到样貌和学识,并没有悬殊的差距,她现在想跟男友结婚尘埃落定,但家人依旧逼着她去跟其他人相亲。她不愿意,母亲甚至威胁说就跟她断绝母女关系。

第三件事是一个在国外深造毕业的老同学,他的计划是回国谋生,但家人不同意他回来,认定他出国镀了一层金就应该在国外发光发热,即便最终他要回来,也必须是衣锦还乡。我的朋友的确不适应国外的生活,在美国过的很不愉快,支撑他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有一天能毕业回来。可是现在,家人没完没了的表示回国就是没出息,还说要是他回国也不让住家里,随他自生自灭。

这三个故事,都是身边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人生还没亮起红灯呢,自己的父母却先实行了交通管制,明确表示此路不通,并示意你必须绕行到指定路段。

于是,他们就为难地停在这里,不知所措。

这世间可能没有比这样的事更揪心的了,你想做的事偏偏得不到最亲的人的支持。你甚至幻想过刀山火海你也要试一试,你不怕痛苦和困难,但没想到最致命的阻挠是最温柔的这一刀,手持匕首的是生你养你的父母。

换了别人你可能置之不理,你可能强硬蛮横,你可能不屑一顾说一句,关你屁事?但唯独对他们,你不能。父母赋予你生命,恩情未报,孝道未尽,你怎么还能忤逆父母之命呢?

沿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你会满怀愧疚、心生不忍,可是转念间你看看自己,又不甘心如此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真的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在“以孝为大”的中国,在社会福利不完备的当下,在中老年人普遍空虚孤独的社会精神风貌之下,家庭或者说父母,很有可能成为年轻人追求自己人生的羁绊。

羁绊不代表全部的恶意,爱也可以是羁绊,更何况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主导的中国式的父母之爱,这爱里充斥着对下一代人的掌控和定夺。

这种爱是代替你做选择。我们未成年之前,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学什么特长,诸如此类都是父母替我们安排。在我们尚未萌生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时候,这种爱的确是受用的,它让我们获得安稳和成长。

但是成年后,你长大了,父母爱的方式却没有成长。他们可能还是习惯于不问你的想法就为你做出选择,选大学、选专业、选工作……甚至还要替你选对象、选人生方向、选择在哪终老。

即便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你的表达依然会容易被当做青春期逆反的延续或者不谙世事,在他们眼里你就像个巨婴,嗷嗷待哺等着他们为你定制人生。

他们会说,无论你多大了,你都永远是父母心里的孩子。

言外之意,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因为你还不具备能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即便你做出了选择,那个选择相较他们的意见而言,依旧是不成熟、不适合的。

可事实上,你早就是一个身体和精神健全的成年人,你对待世界的方式变了,你有你的方式和主张,你对待父母的方式也变了,你渴望像平等的成年人那样去沟通。但只有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没有变化,这就是最根本的矛盾所在。

这个矛盾放置在其它人际关系当中都容易解决,大家相互让步、调整自己、理性沟通、解决问题。

但在亲子关系当中,你们都被绑架的不能动弹,像两只相望而触碰不了的琥珀。

他们被为人父母的责任和过来人的经验绑架,生怕放手就意味着未尽职责而眼睁睁看你过的不幸福;你被孝道和道德绑架,担忧不顺从父母就意味着会变成惹父母伤心的逆子。

你和父母都没有错,但不代表没错的两个人交汇在一起一定能形成正确的关系模式。在这样的困境里,两代人都为难着,最终的结局不是你退让就是他们放弃,僵持只是一时。

如果你等着时间慢慢发酵,形成一剂治愈父母心头大患的良药,只会落得一场空。因为这种父母之爱模式早就在他们脑海里固化,难以自然松动,唯有你担当起这个重任去摇撼那些不适合的部分,才是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他们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你有能力和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且能为此负责。

这种告知不只是言语上的,更有力的证明是行动。

像开头说的几个故事当中,父母干涉的理由都跟他们的担忧有关,担心你养活不了自己,担心你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担心你没出息。

这些担忧背后的确是有不信任的,这种不信任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多年来,你都依靠着父母生活,工作是父母花钱买的,吃喝拉撒还要靠父母照顾,出国读书也是父母在供养,而此前你人生中的千千万万个岔路口都是他们为你指的方向,他们真的很难一时之间去相信你能做到、你能做好、你能幸福。

第一个故事里的姑娘可以先试着在工作之余搞彩绘,一段时间之后有了起色再向父母请愿,她可以有理有据地告诉他们这份工作是被认可的、有前途的、是可以赚钱的,并且它会比现有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财富,当然还有无法取代的满足感。

只有你自己不再拿自己当孩子,而是清清楚楚的意识到自己是个成年人,自己要以成年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你才能逐渐硬起腰板,掷地有声地表达你的主张,也只有你先做到这一点才有赢得父母信任和支持的资本。

这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一定要经济独立。当你在物质上还依赖父母,创业还要啃老,他们的确有理由不信任你的选择,你又凭什么让他们放手呢?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你连一日三餐都无法果腹,哪有心思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还要做到精神断奶。

你虽然不花家里的钱了,但精神上你还是经常享受他们的供给。如果跟男朋友吵架、工作中跟同事相处不愉快、生病了好难过这种事都要不停地去寻求父母的建议和安慰,那么你在父母心中依旧毋庸置疑的是个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

如果现在连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无法摆平,你还是省省力气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吧,也别再说什么自己的人生,因为你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人生。

第二件事是理解和反哺。

我们常常把理解挂在嘴边,但这种理解绝不是认知层面的理解就够了,必须渗透到你的感受里、骨血里才更为深刻。

正如你觉得父母不理解你一样,你也并未深刻的理解他们。

生长在不同年代,受着不同的教育,储备了不同的知识结构,遭受着千差万别的经历,这些都是无法彼此理解的原因。

在他们的观念里坚信他们的选择也正如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你的选择一样,在自己眼里看来都是绝对正确的。

但如果你试图在他们的生活背景当中去看待你们之间的矛盾,或许你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他们究竟在干涉什么、反对什么、担忧什么。

你会发现从前所没有觉察的一些真相。

父母跟我们一样在世间走一遭,尽管历经沧桑,但依然有他们的卑怯和弱小,尽管阅尽千帆,也同样会感觉匮乏。他们的干涉不代表他们不是好父母、他们很糟糕,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卑怯和弱小直接反应在他们自觉无法承担你的不幸或是失败,他们也怕自己承受不起因没有指导你的人生而带来的负罪感,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有限的人生经验和能力范围内为你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而匮乏之感在逐渐步向衰老之时也会愈加凸显,他们或是已经退休或是已经很难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中再有新的突破,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自己的子女,别无其他,因此精神世界愈发荒芜。

有千万件事可以关注,但他们已不像活跃的年轻人那样,一个社会新闻、一次聚会、或是周围的人生起伏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会匮乏到除了关心你以外再无其他事情可做,匮乏到对外面世界的日新月异充耳不闻,更不要说你提出的一个新的人生选择。

你不真正的去试图理解他们,那个同样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自我便无法释放出来,就无法去敲开他们的心门去表达自己。

并且,在理解的状态下解决问题也会让你的心态也会更为平和,而不是采用完全敌对的态度来加速矛盾的升级。

在理解之上,你要加紧你的精神反哺。正如前面所言,父母的一些陈旧观念尚未革新是因为他们渐渐与社会脱节,他们不会突然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你可以做一个领路人。

这毕竟是一个后喻文化时代,你教父母使用电子设备、即时通讯工具只是基本,你更应该真诚而耐心地告诉他们现如今的社会已经处于涌现多元化选择的发展阶段,有很多人都在做着父母这一代人从未想过的事并且获得成功,也有很多人自由选择伴侣,觅得了人生挚爱。

或许在父母的认知范畴里,彩绘不过就是随便涂鸦,它根本无法创造价值和财富,而第一个故事里的姑娘也从未认真地告诉父母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她,她又如何打算用它成就事业;第二个故事里的姑娘从来没讲她和男朋友之间的相处细节和对他的深爱,以及他们究竟合适在哪里。

用你所了解的一切来精神反哺你的父母,让他们打开思路、看到新的更好的可能,才有机会让他们慢慢接受你的选择,而不是让两代人彼此僵持在自己的观念里无法沟通。

有人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句话不知道蒙蔽和阻碍了多少人去追求真正幸福而和谐的家庭。

如果不讲道理,那么整个家庭之中只会弥漫着各种杂乱无章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都感情用事,只会造成这个家庭不断沉沦,成为一个不理性、肤浅和毫无章法的地方。因为说起感情,谁对谁的感情有错和虚假呢?父母爱你,你也爱他们,不通过讲理让一切矛盾理顺,假爱之名肆意妄为,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家庭的崩溃。

如果讲到这里,就可以顺利说服父母对我们建立信任、尊重我们的选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如果尝试的所有方法都不可行,如果你真的打算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并且认定它,你就只能抗争。

这或许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因为本质上你就是要不顾父母反对而走自己的人生路了,你就是不得不背离他们的期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了。

你不想再“愚孝”,你便只能抗争到底。

这种抗争不是让你谴责和打压,也不是让你痛斥和埋怨,你要做的就是暂时搁置你和父母之间对于人生选择的冲突,不理会阻挠,专注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做法必定是痛苦的,你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考虑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必须在一开始就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因为无法坚持到底的抗争只会把你推向更被动的境地。

想想以往的人生中,你也一定反抗过吧,或许是想不顾父母反对在暑假跟同学去旅行,或许是偷偷跟父母不喜欢的邻居女孩子约会……但结果呢,你可能最后因“胳膊拧不过大腿”而抗争失败,你乖乖的留在家里看着朋友拍的旅行照片,再也不敢答应邻家女孩的邀请去看电影。

以往的抗争无果强化了父母的观念:你最终还是要听他们的,无论你怎么不情愿,最终你还是会妥协。

打破这种联结只能通过一次例外,你必须获得一次抗争的成功,而无法坚持到底就意味着在今后无数个人生选择里,你依旧要顺从,反抗无效。

这样的抗争或许会在最初带来更强烈的负面反应,你的父母会哭会闹,还可能会出现行动上的阻挠。如果你心软了,你就又会回到以往的循环当中,无法翻身。父母毕竟不是我们的敌人,对于他们的失落、难过、愤怒,你依旧需要去安慰和劝解,但这不等同于你在有冲突的选择这件事上妥协,这是两码事。

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也不等同于不孝,尽心侍奉你的父母、为他们分忧、解决生活上的麻烦,都是理性的尽孝,你还可以鼓励他们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哪怕是为了锻炼身体去跳跳广场舞,这种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匮乏感的方式也是孝顺。

而所谓“孝顺”中的顺应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他们的想法并不适合当下的情况也非你所愿,不加区分的跟随就是愚孝,应该摒弃。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是,“孝顺”这件事在每个家庭系统中都会产生代际传递。如果你听过父母和他们父辈的故事,你会发现,其中也不乏你的父母有不顾反对而选择自己人生的情节。

那些自觉生活不够完美的父母或许有过没听从家长建议的经历,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问题归结到当初没有听家里的话,而实际上,一个选择所带来的不幸实在不能简单的归因于选择本身,有太多其他的因素会促成结果的发生。

当你能清醒地看到“听父母的话”和“获得幸福人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你就更有勇气去打破这样的“孝顺”模式,改变家庭系统中的这种隐形代际传递。

你一定希望今后你的子女能活的自由而快乐,你愿意去支持他们的人生选择,那么现在就要打破这种代际传递,如果每个人都愿意这样做,很多家庭不会再出现因“愚孝”而导致的不幸,家庭氛围会更轻松,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更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并且能得到亲人的支持。

所以,这样的抗争不只是一个小家庭的问题,如果每一个小家庭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那么从传统的父母之爱向更现代的、平等的父母之爱过渡的历史进程也会被加速。

或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将不再受到这样的困扰,能更充分地去实现自我。

还要说的是,抗争不是永久的搁置。你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中收获幸福、成功、快乐,都是一种解决矛盾的方式,只是迂回而缓慢,但无论怎样都比委屈求全要好得多。你可以一边过上自己的人生,一边改变亲子关系模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以上所说的事情当中最难的不是做到,而是如何迈过心里那道坎儿。这道心坎儿是愧疚、自责和自怜,因为你和父母之间的不一致会引起他们的一系列反应,让你觉得你伤害了他们;而同时你又可怜自己,觉得想要过上渴望的人生太难了,甚至得不到最亲近的人的认可和祝福。

要强调的是,不顺从父母的建议、坚持自己的选择不等同于伤害,不等同于不孝,即便最终造成了伤害的结果,也不仅仅是你的坚持所造成,你不应该背这个黑锅。你必须从这种错误的想法中解脱出来,而不是一层又一层地给自己缠上这种愚昧的裹脚布,无法前进。

至于得不到最亲近的人的认可和祝福,也未必是永久的,如果你能做到证明自己,那这不再是问题。最关键的点在于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你最需要获得的肯定和祝福都应该来自于你自己。父母的确是重要他人,说穿了,虽然重要但依然逃不开“他人”这样的界定,他们不是你人生的主体,你才是,所以你怎么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你还试图在所有事上取悦父母、为了他们满意而活,那问题在于你的内心依然存在“你是个孩子”的自我设定。

世间事皆难两全,无法兼顾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为自己而活、为他人而活,都是可圈可点的活法,都各有各的道,如果你的确为了父母满意而情意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依然值得颂扬。但如果你真的渴望人生在世三万天,能过上真正想要的人生,那这一步或早或晚都要迈出。

最坏的结果是你真的不得不顺从父母而放弃自己的人生选择,就算如此,我也仍然真诚的希望,你能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当你有了子女,别让他再重蹈你的覆辙,让他过上当年你不曾体会过的自由人生。

胡适在《我的儿子》这首诗里写到,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这种期望,我希望至少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正实现。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阳光家教网

上一篇: 今年中考分数线下降呈大趋势,四大名校可能无一突破600分! 下一篇: 场馆学习:一个有待关注的学习形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我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