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文言文(30分)

(一)默写(10分)

1.霜落熊升树,                     。(《鲁山山行》)

2.                      ,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

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柳永》)

4.                          ,多情反被无情恼。(《蝶恋花·苏轼》)

5.江东子弟多才俊,                         。(《题乌江亭》)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浓睡”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理睬自己。

B. “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可解释为“说”。

C. “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全醒。

D. “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

(三)阅读下文,完成811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本文选自《            》,由西汉(        )(人名)编订而成。(2分)

9.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朝服衣冠,镜(查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10.翻译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本人的褒奖能离职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国诸侯前来朝见。

C.邹忌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上文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关注对方,用语委婉,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8分)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①者后至,略酬其揖②,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③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注释】①布衣:穿着布衣。②酬其揖:鞠躬还礼。③张伯起: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12.翻译句子(2分)

时人嗤之

                                                 

1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                       “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4.下面哪个成语最能反映吴生分形象特点?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 见利忘义   B.趋炎附势    C.表里如一  D.目中无人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5.在第⑦段中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连词(         )(2分)

A.虽然 但是      B.由于  因此

C.可是  因而     D.但是  所以

16.①段中划线句中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删掉可以不可以?为什么?(3分)  

                                                                                        

                                                                                  

17.⑧段划线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4分)

18.白居易的诗歌《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本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请选出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维度的差异    B.经度的差异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

19.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5分)

槐花

1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2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音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3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4“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5“什么奇迹呀?”

6“你们这样的花树。”

7“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8“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9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10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1“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12“什么神奇?”

13“这木棉花。”

14“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15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17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20.写出第1段中加点字的拼音。(1分)

白皑       

21.本文三次写槐花,由于看护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阅读文章,填写下面表格。(6分)

看花的情形

对花的主要感受

第一次

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

1

第二次

印度朋友的惊奇和赞美,引起作者对槐花的注意。

2

第三次

3

亲切而充满了生气

22.阅读第16段划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

(1)                                                                           

(2)                                                                            

23.3段中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选出以下正确的一项      

2分)

A.动作和心理      B.动作和肖像

C.动作和语言      D.心理和肖像

24.17段中写道:“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2分)

                                                                                  

                                                                                

三、写作(40分)

25.题目:请以“意外的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600字左右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3年上海市黄浦区第二学期语文八年级期中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2022年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下英语期末Unit 1基础总复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