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下册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20小题)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3.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4.“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也是对外贸易增长的过程,我国在扩大对外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观察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980—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一直大于进口总额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我国确立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经济战略

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 好路路标(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8.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 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 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9.观察下表,导致表中会议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人民公社体制弊端的全面反思

B. 应对国内严重困难的需要

C. 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现端倪

10.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

A. 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B.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C. 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 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11.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2.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  )

A. 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B. 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

C. 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D. 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说:资本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中国工人阶级还要忍受一个时期的剥削痛苦。刘少奇此语的出发点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以促进工业化

B. 利用私人资本以克服财政困难

C. 有序推进改造以缓和社会矛盾

D. 发展多种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

14.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 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 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1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16.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

A.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7.19933月到1998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 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C. 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D.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18.“高产卫星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材料反映(  )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1960年达到高潮

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倾错误

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19.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0.观察下图,图中的对应的行业应该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

D. 教育

二、非选择题(5小题)                                                                          

21.人类文明在继承(借鉴)和创新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中国的发展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照搬别国经验的教训。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学习外国经验的背景和途经,列举中国在新时期经济建设方面的借鉴与创新表现。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一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增加了177亿元,而在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增加了161亿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等重要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是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了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个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有可能继续进行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治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经济目标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说明其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19876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百年中国》

(1)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九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材料三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WTO”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材料四 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经济,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故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发展经济,故正确;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有利于对内改革,因此二者相互促进,故正确;对外开放对内开放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1957”“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4.【答案】D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社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也还未建立,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只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错误;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19851989这两年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故错误;图表中对外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增长,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说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程度加深,反映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故正确;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经济战略是二战后日本提出来的,中国并未提出过这一战略,故错误;进出口额的增长,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明确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选C

7.【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项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图片的主题一致。

8.【答案】C

【解析】 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放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C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 根据表中的时间、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分析可知B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B项指经济特区,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项;D项指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

11.【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分散经营,故A项错误;从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可以得出,国家要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从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土地国有制,变分散经营为合作生产,为工业化建设服务,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故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主旨是要人们不可忘记历史上的惨痛事实,不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剔除旧体制的意思,故B项错误;寻找智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980年,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对外开放发展起来,因为其特殊的、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做法,有可能引起部分保守人士的担心,故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工业化,故A项正确;克服财政困难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巩固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时间是198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利改税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是因为分配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企业所有制改革是改变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应该在1978年之后开始下降,故ACD项错误;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之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比例最高,故B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思想上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然坚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进入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上日程,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根本性突破

17.【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保险法》不能体现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故A项错误;《票据法》不能保障企业合法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出示的法律不是针对建立民主法治国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可以得出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8.【答案】D

【解析】大跃进的开展主要在工业领域,故A项错误;“1958年有85……1960年只有1,说明大跃进1958年达到高潮,故B项错误;1960年人民政府在农村纠正倾错误,故C项错误;从材料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说明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故D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

20.【答案】A

【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柱状图中行业应该是工业,故A项正确;农业不是优先发展对象,故B项错误;交通不是一五计划发展重点,故C项错误;教育也不是一五计划重点,故D项错误。

21.【答案】教训:建国初期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他如人民公社等均可)

背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落后;国际环境相对安定,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途经: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

借鉴与创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公有制形式实现多样化。

【解析】第一问注意限定词新中国,举例说明照搬苏联模式的教训即可。第二问背景从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两方面回答,途径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的方式。第三问注意限定词新时期经济建设,首先根据材料信息股份制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列举借鉴表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经济建设的创新表现。

22.【答案】(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第一问紧扣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二问结合曲线图,联系所学知识解答。

23.【答案】(1)特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2)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倾错误。

认识: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协调发展。

【解析】1)考查建国初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分析依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计划、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2)第一问考查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知识点,题干反映了《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其原因则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以及的影响和自然灾害,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苏关系恶化。第二问从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正确的探索,而材料则是错误的探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取得硕果,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未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经济建设遭到巨大损失。

24.【答案】 (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优势:资源,如矿产、热带作物等。环境,如空气、土壤、气候等。人文,如政策、侨乡、人文景观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2)问,从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3)问,根据材料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

25.【答案】(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

(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号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

【解析】(1)题从材料中依据时间“1958总结其发生的背景;第(2)题主要从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概念去把握分析;第(3)题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这一口号归纳分析关于市场经济的史实;第(4)题答案比较开放,不论选取哪一观点,都要做到史论结合。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下册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 2019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专练:第2讲 认识图形(二)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