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中模拟试卷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中模拟试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2分,共60

1.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2.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3. 孟子尖锐地指出“以力假仁者霸”。朱熹说:“(春秋)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    )

A.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仁爱思想的发展

B. 各国君主们对“仁义”显得没有兴趣,不耐烦

C. 私学兴起,“士”的活跃,使仁爱思想得到了深化、发展

D. “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

4. 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

A. 以礼入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     

B. 法律至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

C. 法源于君、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D. 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5.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 儒家的“仁政”学说         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 法家的“法治”思想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6.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 “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 西汉时代,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 “大一统”主张           B. “三纲五常”学说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D. “天人感应”学说

8.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A.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 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 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解     

D. “存天理,灭人欲”

9.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0. 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C. 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11.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12. 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夫使县令得私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上矣。”

①反对高度集权君主专制政体      ②“以分权于下”实现对中央的制衡

③动摇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的根基 ④ 推动清朝的启蒙和革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13. 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

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

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来源:学&科&网Z&X&X&K]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4.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反对直接的民主 B.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 反对问政于民 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15.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泰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16.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7.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

A. 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 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 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 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8.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    )

A. 思想的自由   B. 主权在民      C. 人身的自由   D. 会契约

19.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论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 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B.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 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20. 有启蒙思想家说:“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民权政府

21.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D. 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22.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    

A. 《资治通鉴》对分封制的评述 B. 商朝甲骨文对日食的记载

C. 《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评论 D. 《九章算术》对勾股定理的记载

23. 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④

24.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5. 《宇宙探险》一书认为,由于科学家“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你认为为此做出最重要贡献的应是(    )

A. 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        B. 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C. 提出量子假说的普朗克         D. 提出太阳中心说的哥白尼

26.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    )

A. 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7. 大型科教节目《传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科学家根据一种植物的特殊结构,推断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未为人知的长相怪异的神秘昆虫,并在森林中长期守候,最终发现了这种昆虫。他的发现证实了下列哪位科学家的观点(    

A. 哈维     B. 林奈         C. 施旺      D. 马克

28.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理查德•奥维瑞如此选择是因为(    )

A. 达尔文的论著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达尔文的著作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 达尔文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 达尔文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29. 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30.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B. 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C.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D.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二、非选择题(2小题,3128分,3212分,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至于神,我们自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

材料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  灵魂得救只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来源:学,科,网Z,X,X,K]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概括普罗泰拉的主要观点。4分)

2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7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9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

试题答案

1. A  解析:据材料中“士阶层……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择A项;由于私学兴起,“士”的范围扩大,即指代表各阶层的知识分子范围扩大,故B“地位上升”表述有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均重视武力,“重文轻武”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官方教育,私人办学也蓬勃兴起,故教育发达,D项表述有误。

2. 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故选择B项。

3. D  解析:孟子说:“运用武力,凭借仁德的国家才会称霸。”朱熹说:“(春秋)五霸是靠假仁假义而成就功业的霸主,他们只是把‘仁’当作一种手段。”据此可知“仁”道精神已带上了功利色彩,答案选择D项。

4. C  解析:据材料“生法者君也”可知“法源于君”,据材料“国家无礼则不宁”可知“以礼入法”,综合两者言论可得出“礼刑结合”,故选择C项。

5. B  解析:“世异则事异”即指改革的观点,改革属法家观点,故选择B项;AC两项不能体现出题干中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故均排除;“齐物”观点指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的不同评论,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项。

6.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中是怎样体现出法家思想的。A项表述符合题干内涵,故选择A项;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B项表述有误,C项不符合史实,D“全面”一词表述有误,故均排除。

7. D  解析:“大一统”意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纲五常”为处世原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是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均与题干无关,故均排除。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是“天人感应”学说。与题干所述现象吻合,故选择D项。

8. C  解析:精简题干后可知其为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格物致知”指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C项所述相吻合;A项强调实践,与题干不符;B项为心学内容,并非朱熹思想;D项虽为朱熹思想,但是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9. A  解析:王安石的意思是“生命的根本是有形的”,是一种唯物思想,而A项为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属主观唯心思想,认为世界是心的产物,与题干观点对立,故选择A项。

10. D  解析:题干大致含义是,李贽说:“为什么要鄙视商人呢?商人拿着很多钱,风险很大,被官吏侮辱,在市场上忍辱负重,十分辛苦,结果做了这么多事,却被定格在末业的位置上,这太不公平了。”明代商人王文显训诫他的儿子说:“商人和官员用的力是不一样的,但是道理却相同。善于经商的人,处在利益场所却仍具备很高的德行,所以说商人虽然追求利益但是却道德高尚。”两者都肯定了商人对利益的追逐,故选择D项。

11. C  解析:黄宗羲认为,秦、汉、宋的地方行政制度都不是为天下人服务的,据此可知应选择C项。

12. A  解析:“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内涵为①;“使县令得私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的内涵为②;顾炎武的思想无法动摇儒家的根基,故③表述有误;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④表述有误。

13. A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孔子强调仁、德,故①正确;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故②正确;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正确。故选择A项。

14. A  解析:在古代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政治。苏格拉底认为,应由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去治理国家,故而其内涵为反对直接民主,选择A项;B项过于表面,C项表述有误,D项与题干无关。

15. D  解析:“逻辑学”为亚里士多德最早创立,其余三人并未提出,故选择D项。

16. D  解析:A“一直”一词表述有误;B项应为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皇帝的权力在上升;C“始终”一词表述有误;D项符合题干及所学知识,故选之。

17. A  解析:题干中“挖掘和改造”的含义是启蒙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倡导仁政、重民,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核心为理性主义,与儒家上述观点基本上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选择A项;BCD三项并非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均排除。

18. A  解析:据题干“启蒙就是……运用自己的理智”可知人的思想是自由的,故选择A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19. C  解析:科学发展直至今日,西方依然信仰宗教,故A项表述有误;本题强调启蒙运动与科学之间的关系,而并非科学的意义,故排除B项;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20. D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不同点,AB两项为相同点,故排除;CD两项为不同点,但是据材料可知其内涵具有社会契约的精神,故排除C项,选择D项。

21. D  解析:欧阳修上疏的大意是,“京城近来有人用雕版印刷出版了议论时政的书,……这对朝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今后应当禁止私自用雕版进行印刷。”据此可知应选择D项。

22. B  解析:ACD三项均为后人的评述,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故均非原始史料而排除,B项为时人的客观记载,属于原始史料。

23. B  解析:②应为表意而非表音,故排除;①③④符合所学知识,故选择B项。

24. B  解析: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而牛顿力学体系诞生于17世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于19世纪,故①有误;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发生,并未诞生工业资产阶级,故④表述有误;②③符合所学知识,故选择B项。

25. B  解析:据材料“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可知这是相对论的内容,而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成就,故选择B项。

26. C  解析:据材料“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光会驱散“乌云”的常识,可知这与普朗克量子论中研究光的内容相符,故选择C项。

27. D  解析: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林奈提出植物分类法,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拉马克提出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原则。题干所述现象属于获得性遗传的原则,故选择D项。

28. D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诞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故排除A项;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生物研究成果,材料中未提及此事,排除B项;进化论推翻上帝造人说”,而非证明,故C项表述有误;D项符合所学知识,故选之。

29. B  解析:传统经济活动指农业文明,近代经济活动指工业文明,工业革命使社会由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动力是蒸汽机的出现,故选择B项。

30. A  解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已经出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媒手段,故A项表述有误,选之;其余三项均符合所学知识,故排除。

31. 1)怀疑神;肯定人。(4分)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4分)

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3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4分)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4分)

4)起源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复兴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性社会。(9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至于神,我们自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即两者各自的意义即可作答;第(3)问需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进行作答;第(4)问需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32.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的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6分)[来源:Zxxk.Com]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

解析:第(1)问“表现”可从政府的政策以及天文历法的成就方面入手来回答,但又不可简单地罗列史实,一定要在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方可得出答案;第(2)问关键在于对题干中“科学性”一词的理解,即在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够科学,也就是为什么存在缺陷。据材料“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等词句以及所学的有关“天”的思想等,即可得出答案。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中模拟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