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2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溶液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豆油 B.硝酸钙 C.蔗糖 D.酒精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食盐       C.植物油      D.粉笔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体                      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发生变化

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可得到蒸馏水

6.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纯碱 B.蔗糖 C.酒精 D.面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撒漏一部分,浓度减小

考点二:溶解度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必须是固体,溶剂必须是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通过振荡、搅拌等方法可以增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D.要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可以采用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A.向其中加入氧化钙 B.通入二氧化碳

C.恒温蒸发水分 D.升高温度

4.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5.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0%

D.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

6.PbO能溶解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0 ℃时,PbO在35%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00 g

B.60 ℃时,PbO在35%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10%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

C.20 ℃时,PbO在10%的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一定小于在35%的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

D.80 ℃时,将PbO溶解在10%的NaOH溶液中达到饱和,然后降温至40 ℃,该过程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7.20 ℃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70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不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1)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30 ℃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温度从5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字母序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60 ℃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适量硝酸钾   d.加适量水   e.恒温蒸发水

(5)某同学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时发现硝酸钾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  (填字母序号)。 

A.将硝酸钾研碎 B.用热水溶解 C.多加一些水 D.用玻璃棒搅拌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要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2)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t2 ℃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t3 ℃时,将5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5)将t2 ℃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9.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 ℃降至t1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 

②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物质  (填“甲”“乙”或“丙”)相似。 

(2)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 ℃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Ⅰ.60 ℃时,按图2操作,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Ⅱ.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加热蒸发10 g水后,再恢复到5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有NaCl晶体析出,无KNO3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

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KNO3                D.析出NaCl晶体3.7 g

10.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                           (写出两点)。 

[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上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的温度一定不相等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不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5.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6.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7.如图是小李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指出图②中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所需水的质量是  g,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5)反思:若称取的氢氧化钠中含有水,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 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 g氢气,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溶液参考答案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豆油 B.硝酸钙 C.蔗糖 D.酒精

【答案】A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       B.食盐       C.植物油      D.粉笔灰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都是固体                      B.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

B.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5%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生活中利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发生变化

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可得到蒸馏水

【答案】A

6.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蔗糖      C.花生油      D.泥土

【答案】B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纯碱 B.蔗糖 C.酒精 D.面粉

【答案】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B.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撒漏一部分,浓度减小

【答案】B

考点二:溶解度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必须是固体,溶剂必须是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通过振荡、搅拌等方法可以增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D.要从溶液中获得晶体,可以采用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D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

3.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A.向其中加入氧化钙 B.通入二氧化碳

C.恒温蒸发水分 D.升高温度

【答案】B

4.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答案】C

5.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0%

D.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

【答案】D

6.PbO能溶解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0 ℃时,PbO在35%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00 g

B.60 ℃时,PbO在35%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10%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

C.20 ℃时,PbO在10%的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一定小于在35%的NaOH溶液中所溶解的质量

D.80 ℃时,将PbO溶解在10%的NaOH溶液中达到饱和,然后降温至40 ℃,该过程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答案】C

7.20 ℃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70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不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表:

(1)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30 ℃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温度从5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字母序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60 ℃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适量硝酸钾   d.加适量水   e.恒温蒸发水

(5)某同学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时发现硝酸钾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  (填字母序号)。 

A.将硝酸钾研碎 B.用热水溶解 C.多加一些水 D.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31.6 g饱和31.4%CbceABD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要使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2)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t2 ℃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t3 ℃时,将5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5)将t2 ℃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C升高温度(或加入溶质,合理即可)A=B>C等于90B>A>C

9.1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2 ℃降至t1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 

②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物质  (填“甲”“乙”或“丙”)相似。 

(2)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 ℃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Ⅰ.60 ℃时,按图2操作,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g。 

Ⅱ.50 ℃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加热蒸发10 g水后,再恢复到5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有NaCl晶体析出,无KNO3晶体析出 B.两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都增大

C.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KNO3                D.析出NaCl晶体3.7 g

【答案】不变不饱和167.6CD

10.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                           (写出两点)。 

[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上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答案】紫红液体分层,试管中晶体溶解碘的汽油溶液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分层不溶于水

考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物质         B.20 mL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C

2.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的温度一定不相等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不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3.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答案】B

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答案】D

5.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答案】C

6.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答案】B。
7.如图是小李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  和玻璃棒,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指出图②中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所需水的质量是  g,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5)反思:若称取的氢氧化钠中含有水,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烧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氢氧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氢氧化钠没有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47.550④②①⑤③偏小

8.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 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 g氢气,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200 g硫酸样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8 g

: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 下一篇: 2022年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燃料及其利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