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教育署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教育署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1.(10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3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6)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8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10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11)《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雄浑、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制裁     拂晓     娇揉造作

D.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撩乱

3.(2分)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  )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是河北人,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九三年》等

C.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德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狗鼠》《二十四孝图》都收录在这部书中

4.(2分)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三.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7分)

5.(7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     背景有关。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的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

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的理想。

6.(7分)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豕(shǐ):猪。 以:用来。截断水杨树枝条。鬻():卖。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育常有拾薪  暇:     于是郭子敬闻而  嘉:     

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

7.(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百合花:初见百合花移植成功     再度生长又见百合

的情感变化:     憧憬和幻想忧伤     惆怅和怀念

2)赏析

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3)在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什么启示?

8.(15分)

人在路上书为伴

这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办公室里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年轻、爱笑、胸无城府……有几日,小姑娘突然安静了许多,手里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看。有一天,小姑娘说买了本《红与黑》问我看不。噢,看吧。出于礼貌,又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才开始买书、读书的。这理由听起来挺好笑,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有层波澜发自心底。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读书这事一开头便收不住了尾。

我曾自称山人,自由、随性,看书也一样,《红与黑》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我一目十行地看,有时干脆直接翻页,这可能还是我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养成的习惯。《红与黑》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印象中也只有聪明的于连和那个仪态华贵的瑞纳夫人,至于弄明白小说深层次揭示的社会的,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书是读完了,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谁知小姑娘还在不断地从网上买书,并不断地问我看不看,我也就煞有介事地把书摊在办公桌上,有心无心地看看。时间长了,反到觉得这比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家长里短好。

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

A)我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犹太小姑娘莉赛尔瑟缩在战争的瓦砾旁,怀里抱着爸爸的手风琴,哭泣着,手风琴再也不会发出声响,一如我眼中的泪水流进了心里无声无息。看完《静静的顿河》《偷书贼》,我意犹未尽,又主动看了《安妮日记》,因为我想从书中找到犹太人的,弄明白那个在沙漠中建国的以色列如何在全世界面前赢得自尊。

记得有一次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后,我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却说已经看过三遍了。我愕然,惭愧,自感肤浅。从此,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

时间在流淌,随着时间流淌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摆渡者》《红树林》《白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简爱》……从图书馆借,从小姑娘手里借,从语文老师那里借,这些书,很多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我也开始网购,书到了,我很认真地打开包装,在扉页的右上角贴一枚心仪的邮票,算是表达一种虔敬,也算是一种仪式吧。(B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我享受那一刻的美,那是压缩了的故事,那是整个世界。

书越来越多,就像朋友围在我身边。读到精彩处,我会合上书,让自己静一静,有时觉得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茶余饭后,散步归来,或是日光灼灼,或是小雨霏霏,在放有长寿花的小桌上泡一杯绿茶,在茶香里翻开书……

喜欢书的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风景,只是现在看到的风景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内涵。小到每次上下班走过的缠在尖山山腰的小路、县城不远处的矮山,大到暑假去过的海滨、名山、青藏高原。坐在长满石楠花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摆渡人》中的那个小男孩崔斯坦,还有那个体弱志坚的小姑娘迪伦穿行在另一个世界的荒原的情景。他们奔到了第几个小屋?是否已经疲惫不堪?壁炉里的火是否温暖?我的思维在眼前的风景里跃动。左边的落日已经接近地平线,这时《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告诉我时间没变,是我在变

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在一个最适宜读书的环境里,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那个将我带入读书世界的小姑娘﹣﹣现在,我已经把她当作我的老师了。我想,她将来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作者:张尚仓,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读书状态的四个变化。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赏析第段(A)处加点的词语。

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

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

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3)谈谈对第段中画线句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一句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42分)

9.(4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碧海青天,广原大漠;朝露翠林,残阳古道;高楼林立,野村山居;车水马龙,孤云闲鹤……只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处处都能见到最美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创作一篇写景文章。

    要求:(1)结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教育署七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1.(10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3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8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9)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10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11)《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雄浑、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解答开放性默写时,要求多积累一些课内外的诗词名句,并注意归纳和比较,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要求诗句一定要记准确,不要背错。

【解答】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长歌怀采薇(重点字:薇)

3)仍怜故乡水(重点字:怜)

4)烈士暮年(重点字:暮)

5)瑟瑟谷中风(重点字:瑟)

6)病树前头万木春

7)铜雀春深锁二乔(重点字:锁)

8)黑云压城城欲摧(重点字:薇)

9)猿鸣三声泪沾裳(重点字:裳)

10)经纶世务者(重点字:纶世)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2.(2分)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制裁     拂晓     娇揉造作

D.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撩乱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全部正确;

B.有误,脏物应为

C.有误,娇揉造作应为

D.有误,眼花撩乱应为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分)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  )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是河北人,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九三年》等

C.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德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的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狗鼠》《二十四孝图》都收录在这部书中

【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语句。文学常识包括作家生活的朝代或国籍,字、号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作家的重点作品及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作家的创作风格等。

【解答】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B.《九三年》是雨果作品;

C.正确;

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准确识记文学常识及重点作品的内容是备考的基本策略,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重点作家及作品要准确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4.(2分)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阅读赏析。全诗写了南山下的豆田杂草众生,豆苗稀少,诗人不得不早早起来劳初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归。回家的路上,杂草茂盛,露水沾湿了衣裳,诗人也不在意。诗人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满足了。他对农耕之事抱着客观而且坦然的态度,不管豆苗繁茂与否,他都尽心尽力地除草整治,而他整治荒秽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得怎样的丰收,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植豆苗,别是一种顺任物之自然,顺任人之自然的态度。他在种豆除草这样极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了乐趣,实现了自我,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看似平淡的语句因此饱含醇厚的诗意。

【解答】A.准确,通过的对比,草长得茂盛,豆苗却很稀少,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不善农事,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B.有误,厌倦之情错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C.准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的内涵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了。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

D.准确,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

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故选:B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7分)

5.(7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 宋 (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 作者被贬 背景有关。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A.甲文中的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

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的理想。

【分析】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作者是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乙文作者是欧阳修,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两文均写于作者被贬之时。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微,没有。归,一道。句意为: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与主旨的理解掌握。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并没有实现的理想。

故选:

答案:

1)北宋(1分) 作者被贬(贬谪)(1分)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3D3分)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6.(7分)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豕(shǐ):猪。 以:用来。截断水杨树枝条。鬻():卖。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育常有拾薪  暇: 空闲 于是郭子敬闻而  嘉: 赞赏 

3)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分析】参考译文: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

【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句意为:供给他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根据句意,句子划为:给 其 衣 食/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句意为: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暇:空闲;

句意为: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嘉:赞赏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王育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答案:

1)给 其 衣 食/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2)暇:空闲;嘉:赞赏

3他请人给他抄书,解决了买书的困难;他折枝当笔,解决了买笔的困难;他日夜苦读,奋发学习,最终取得成功。

【点评】文言实词的用法:

wáng

 1逃跑。《陈涉世家》: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

2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

3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

4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

5。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1)通。一指没有,一指。《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8分)

7.(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百合花开

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百合花:初见百合花移植成功 枯萎、凋零 再度生长又见百合

的情感变化: 喜欢 憧憬和幻想忧伤 兴奋 惆怅和怀念

2)赏析

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3)在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什么启示?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小时候跟父亲在山谷移植一株野百合,并成功种植,后来父亲把它又种成好几棵的事,它让明白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让明白了很多道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按题干中已给出的线索及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从文中可筛选出词语作答。初见百合花时,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因为我喜欢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可以看出是因为百合的枯萎、凋零,引发我的忧伤之情; 当百合再度生长出来,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表现我当时的兴奋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句中的突兀,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的意思;表现我们看到野百合时的惊喜。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分析句子,先找出它使用的修辞方法,再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结合句意去分析。能找出一种修辞方法进行赏析即可得分。细读这句话可知,茁壮一词把百合花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合花苗比作小队伍,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种修辞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合花的整齐和生机勃勃。也表现了我对百合花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归纳。作者在文中由花获得的感悟,一般都是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从文中可以看出主要有:百合花给了很多启示: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结合这些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整理出答案。

答案:

1)示例:枯萎、凋零    喜欢(吸引)    兴奋  (各2分)

23分)示例:突兀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也有高耸的意思。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于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惊喜意外之情。

3分)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百合花拟做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百合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新生百合的青苗比喻成小队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生        百合整齐,充满生机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答到11分)

3)百合花给了很多启示:父亲让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

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生命短暂、没的易逝。

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看到蓬勃的希望。

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会伤感和惆怅,告诉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酌情给分。)

【点评】赏析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时,答题格式如下: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8.(15分)

人在路上书为伴

这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办公室里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年轻、爱笑、胸无城府……有几日,小姑娘突然安静了许多,手里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看。有一天,小姑娘说买了本《红与黑》问我看不。噢,看吧。出于礼貌,又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才开始买书、读书的。这理由听起来挺好笑,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有层波澜发自心底。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读书这事一开头便收不住了尾。

我曾自称山人,自由、随性,看书也一样,《红与黑》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我一目十行地看,有时干脆直接翻页,这可能还是我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养成的习惯。《红与黑》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印象中也只有聪明的于连和那个仪态华贵的瑞纳夫人,至于弄明白小说深层次揭示的社会的,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书是读完了,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谁知小姑娘还在不断地从网上买书,并不断地问我看不看,我也就煞有介事地把书摊在办公桌上,有心无心地看看。时间长了,反到觉得这比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家长里短好。

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

A)我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犹太小姑娘莉赛尔瑟缩在战争的瓦砾旁,怀里抱着爸爸的手风琴,哭泣着,手风琴再也不会发出声响,一如我眼中的泪水流进了心里无声无息。看完《静静的顿河》《偷书贼》,我意犹未尽,又主动看了《安妮日记》,因为我想从书中找到犹太人的,弄明白那个在沙漠中建国的以色列如何在全世界面前赢得自尊。

记得有一次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后,我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却说已经看过三遍了。我愕然,惭愧,自感肤浅。从此,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

时间在流淌,随着时间流淌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摆渡者》《红树林》《白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简爱》……从图书馆借,从小姑娘手里借,从语文老师那里借,这些书,很多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我也开始网购,书到了,我很认真地打开包装,在扉页的右上角贴一枚心仪的邮票,算是表达一种虔敬,也算是一种仪式吧。(B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我享受那一刻的美,那是压缩了的故事,那是整个世界。

书越来越多,就像朋友围在我身边。读到精彩处,我会合上书,让自己静一静,有时觉得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茶余饭后,散步归来,或是日光灼灼,或是小雨霏霏,在放有长寿花的小桌上泡一杯绿茶,在茶香里翻开书……

喜欢书的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风景,只是现在看到的风景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内涵。小到每次上下班走过的缠在尖山山腰的小路、县城不远处的矮山,大到暑假去过的海滨、名山、青藏高原。坐在长满石楠花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摆渡人》中的那个小男孩崔斯坦,还有那个体弱志坚的小姑娘迪伦穿行在另一个世界的荒原的情景。他们奔到了第几个小屋?是否已经疲惫不堪?壁炉里的火是否温暖?我的思维在眼前的风景里跃动。左边的落日已经接近地平线,这时《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告诉我时间没变,是我在变

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在一个最适宜读书的环境里,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那个将我带入读书世界的小姑娘﹣﹣现在,我已经把她当作我的老师了。我想,她将来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作者:张尚仓,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读书状态的四个变化。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结合语境,赏析第段(A)处加点的词语。

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

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

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3)谈谈对第段中画线句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一句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分析】这篇文章记述了自己爱上读书的过程:我先是出于礼貌被动地读;接着渐入佳境,欲罢不能;然后主动地、自觉地借书以至买书读;现在我是享受读书,精神得到升华。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态度的梳理。解答此题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理清写作思路,从中找出人物在不同阶段对书的不同态度描写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想象到了书中初春桦树刚发芽的淡淡清香与葛利高里坐在树下,战马啃吃着青草的场景(1分),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书里的故事让作者欲罢不能,读书时被书中情境深深陶醉的情景(1分)。

这是对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刻画出打开刚刚收到的书籍时的情形(1分),表现了收到书时的激动与对书的热爱之情(1分)。    

3)示例:书为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和浮华(1分),更认真地工作,更积极地生活(1分)。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以及书籍对的深刻影响(或巨大力量)(2分)。

 4)示例一:对比(1分)。如把小姑娘喜爱读书与我自由、随性阅读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不真正喜欢读书的特点(1分),为下文写我在小姑娘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读书、以书为伴做了铺垫(2分)。

或:如一开始不喜欢读书与最后以书为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读书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书籍对的影响之大。

   示例二:设置悬念。文章第段写小姑娘的理由好笑但笑不出来,以及一开头便收不住尾,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三: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认为小姑娘胸无城府到最后把她当作老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表现出小姑娘对读书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中心。

    示例四:铺垫。文章第段写读完一篇长篇小说后,推荐给朋友而朋友却已看过三遍,我倍感惭愧、自觉肤浅,为下文写静心读书、享受读书作铺垫。

 答案:

 

1)示例:出于礼貌被动地读;渐入佳境,欲罢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借书以至买书读(或:读书的心日益沉静); 享受读书,精神得到升华。

2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的意思(1分),在这里是指想象到了书中初春桦树刚发芽的淡淡清香与葛利高里坐在树下,战马啃吃着青草的场景(1分),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书里的故事让作者欲罢不能,读书时被书中情境深深陶醉的情景(1分)。

这是对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1分),生动细致地刻画出打开刚刚收到的书籍时的情形(1分),表现了收到书时的激动与对书的热爱之情(1分)。    

3)示例:书为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和浮华(1分),更认真地工作,更积极地生活(1分)。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以及书籍对的深刻影响(或巨大力量)(2分)。

 4)示例一:对比(1分)。如把小姑娘喜爱读书与我自由、随性阅读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不真正喜欢读书的特点(1分),为下文写我在小姑娘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读书、以书为伴做了铺垫(2分)。

或:如一开始不喜欢读书与最后以书为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读书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书籍对的影响之大。

   示例二:设置悬念。文章第段写小姑娘的理由好笑但笑不出来,以及一开头便收不住尾,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三: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认为小姑娘胸无城府到最后把她当作老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表现出小姑娘对读书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中心。

    示例四:铺垫。文章第段写读完一篇长篇小说后,推荐给朋友而朋友却已看过三遍,我倍感惭愧、自觉肤浅,为下文写静心读书、享受读书作铺垫。

【点评】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句子表达效果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    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42分)

9.(4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碧海青天,广原大漠;朝露翠林,残阳古道;高楼林立,野村山居;车水马龙,孤云闲鹤……只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处处都能见到最美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创作一篇写景文章。

    要求:(1)结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和校名。

【分析】【审题立意】题目中的风景无论是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美好、高雅、感人,是值得赞美的人和事物;或是一种值得倾诉的情愫,例如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高尚的涵养,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大爱的胸襟,等等。一道这一数量词也要注意,它给出了数量上的限制,如果你的文章只是罗列没有内在联系的几道风景线,又没有把这几道风景线收拢并归于一道的升华文字,那你就会进入偏题的误区。

【构思指导】构思角度大体有三种:以实为主,由实而虚;以虚为主,逐步深化;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例如你写游黄山,只写黄山四奇,那就很可能流于一般化了;但如果你有关黄山旅游区清洁工是美容师方面的感悟,能将自然美与心灵美揉合在一起写,那文章就容易进入灵魂,亮出新意。如果你写虚实结合的散文,散开时人与事不止一个,那你必须形散神聚,收口时必须归结到体现主题升华的一点。

【文体选择】在体裁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解答】【例文】

这一道美丽的风景

 

        母亲下岗了。那天,我回到家,屋子很暗。母亲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发呆。

妈,不舒服吗?我放下书包,想去倒开水。母亲拉住我,让我坐在她身边:将来想上大学吗?”“什么呀?我感到惊讶,想呀,您不是说将来竞争激烈吗?母亲勉强地笑了笑,说道:妈就盼你有出息。

       又是一个周末,我早早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便问一旁剥豆的邻居大妈:大妈,看到我妈了吗?她不是不上班了呀!大妈一脸疑惑:你不知道?你妈下岗后托我替她在菜场里找了份临时工,就在拐角…”我不等大妈说完,就早飞奔出去,穿过弄堂,越过菜场,到拐角处,我怔住了

       母亲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工作服,正弯着腰洗鱼,血污的手麻利地干着,额前一绺干枯而又焦黄的头发随风飘拂。突然,母亲微微咳嗽起来,伛偻着身子,好一会儿,母亲才直起腰,捶捶胸,敲敲背,一切我都明白了。我和母亲的目光相遇,她尴尬地笑了,而我却流出了眼泪。

       我走近母亲身边,抚摸着那双冰凉而又粗糙的手说:妈,别干了,我不想再上学了!母亲吃了一惊,嗫嚅着,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她陪我离开柜台,喃喃地说:妈虽然辛苦些,但总比闲在家里好得多妈妈再苦再累,也得供你上学…”夕阳照在她那布满皱纹的瘦瘦的脸上,我这才发现,妈妈已经老了:干枯而焦黄的头发中增添了缕缕银丝!我真想扑到他的怀里大哭一场。妈妈直了腰说:早点回家做功课吧。然后拎着铅桶向冰箱走去。她把鱼放进桶中,然后倒在柜上。她个子不高,自然十分费力,她踮起脚,努力抬高桶,仍没成功,她搬来一个木箱垫在脚下,身体向左倾,借助右膝盖才把铅桶拎起。我想帮她一把,她却说:不要你帮,手都弄脏了。我禁不住母亲的督促,只得往回走。

       西下的太阳照在街道和菜场上,金光灿烂。在弄堂口,我转过身去,看着母亲,我的眼前再次呈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母亲穿着工作服,拎着铅桶把鱼倒在柜台上,踮起脚,踮起脚

      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点评】这篇作文,作者能够紧紧抓住母亲的一个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可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在具体刻画这个动作的同时,考生又辅之以语言和外貌的描写,从而使一个下岗母亲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充实。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7-2018学年度松江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