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二年级10月考

历史试题

祝考试顺利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来源:学,科,网]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君主专制

3.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4.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时,“六卿伺色探旨,若六曹吏称次者,也惕息屏气,而不敢有所异同。”《明史》记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黄宗羲指出明朝“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法定的从属机构

B.宰相制被废除后,相权流向皇帝、内阁、六部、太监

C.明中后期内阁走向宰相化和法定化

D.后宫地位提高,分享一定的政治权利[来源:学科网ZXXK]

5.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C.“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D.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6.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

朝代

科数

八旗举人人数

顺治朝

2

112

康熙朝

16

635

乾隆朝

27

1090

A.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C.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      D.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7.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讲经论史旨在

A.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提高统治者文化素养        D.复兴汉唐政治制度

8.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9.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D.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10.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11.186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个州对于合众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拒绝或剥夺之。”这法案获得通过的原因是

A.1787年宪法的施行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巴黎公社的影响         D.启蒙思想的影响

12.一天,马丁·路德在研读《圣经》时,看到“义人必因信得生”时,突然觉醒到原来人的得救只是因为他对“上帝”的信仰以及上帝的思赐,由此提出了“因信称义”的观点。这说明马丁·路德

A.意图恢复基督教的历史传统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自主性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传播和发展了理性主义思想

13.与文艺复兴相比,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有:

A.赞扬人的自然属性          B.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C.批判传统、反对权威        D.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新蓝图

14.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15.“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这副对联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哪一特点?

A.集中性        B.教化性        C.程式化        D.个性化

16.康德又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是因为他

A.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口号

B.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强调人非工具

C.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

17.“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         D.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18.德意志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人生的目的,首先在于寻欢作乐,如果把生活中的欢乐去掉,那就不是生活,就不配称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在于

A.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和荣誉的动机

B.否定了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

C.显示出资产阶级人性的自私和堕落

D.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觉醒

19.(题文)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20.(题文)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21.普罗塔哥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智者强调人类的认知性,否认绝对权威

22.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南怀瑾先生说,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五四运动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是精神饥饿啊。现在不光在中国把孔家店又开了起来,而且还开到国外;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病,就需要药店,要吃点药,需要药去治。按南怀瑾先生的比喻,下列能起到药店作用的是

A.道家思想      B.佛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3.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A.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督促学生以仁为任

C.鼓励学生超越老师      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24.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来源:学科网ZXXK]

A.善用比拟和譬喻,论述的方法独树一帜

B.主张研究古籍才为首要,探索自然为次

C.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

D.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表现出独特宇宙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52)

25.24分)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 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 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  

如果我们置身太和殿广场之上,又会有另一种感受。整群建筑采取院落方式组合,向横向发展,大殿最高处只有30多米,但其性格内涵表现得似乎更加深沉而丰富,庄重严肃之中蕴含着平和、宁静与壮阔。庄重严肃显示了“礼”,“礼辨异”,强调区别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渲染的天子的权威;平和宁静蕴含着“乐”,“乐统同”,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维系民心的和谐安定。在这里既要保持天子的尊严,又要体现天子的“宽仁厚泽”,还要通过壮阔和隆重来彰示皇帝统治下的这个伟大帝国的气概。

——萧默  《建筑的意境》

1)材料一中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出现的“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领域有哪些表现?这些思想有何价值?12分) 

 

 

2)关于故宫太和殿,学者一般有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极端皇权的象征,一种是强调太和殿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倾向于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12分)

 

 

[来源:Z&xx&k.Com]

26.28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欧洲人18世纪和19世纪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1789年以后中国文化的威望黯然失色……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郭成康等《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1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12分)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