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Au:19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③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
⑤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反应时的温度与压强,如没注明则表示常温常压时的反应
⑥等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⑦H2(g)+I2(g) 2HI(g) ΔH=-QkJ·mol-1表示常温常压下,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当有
1mol H2和1mol I2(g)反应生成2 mol HI时放出QkJ的热量
⑧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X射线金相学》中记载关于铜与金可形成两种有序的金属互化物,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Ⅰ、Ⅱ中物质的化学式不相同
B.图Ⅱ中物质的化学式为CuAu3
C.图Ⅱ中与每个铜原子紧邻的铜原子有6个
D.设图Ⅰ中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图Ⅰ中合金的密度为NAa3(261) g·cm-3
3.已知反应:A(s)+3B(g) 2C(g) ΔH<0,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过程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4 min,用A表示反应速率为v(A)=0.005mol/(L·min)
B.X曲线表示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C.第t1 min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D.第10 min时,可能采取了降温
4.下列内容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
内容 |
结论 |
A |
一个反应的ΔH>0,ΔS>0 |
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
B |
硝酸铵溶于水可自发进行 |
因为该反应的ΔS>0 |
C |
H2O(g)变成H2O(l) |
ΔS<0 |
D |
H2(g)+F2(g)===2HF(g)的ΔH=-271 kJ·mol-1,ΔS=+8 J·mol-1·K-1 |
反应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
5.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打开雪碧的瓶盖,立即有气体逸出
②由H2、I2、HI三种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③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来快速制氨
④煅烧粉碎的硫铁矿有利于SO2生成
⑤使用铁触媒,使N2和H2的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NH3
⑥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⑦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
⑧配制FeCl2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
⑨实验室常用排饱和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6.参考下表键能数据和相关物质结构模型,估算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
P4(s,白磷)+5O2(g) ===P4O10(s)中,ΔH的值分别为
化学键 |
Si—O |
O=O |
Si—Si |
P—P |
P—O |
P=O |
O=O |
键能kJ·mol-1 |
460 |
498.8 |
176 |
a |
b |
c |
d |
A.-61.2 kJ·mol-1、(4c+12b-4a-5d)kJ·mol-1
B.-989.2 kJ·mol-1、(4c+12b-6a-5d)kJ·mol-1
C.-989.2 kJ·mol-1、(6a+5d-4c-12b)kJ·mol-1
D.-245.2 kJ·mol-1、(4a+5d-4c-12b)kJ·mol-1
7.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型分子”
②“电子气”为所有原子所共有
③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
④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原子配位数较高
⑤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作用
⑥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来源:Z#xx#k.Com]
⑦金属铜和镁均以ABAB……方式堆积
⑧用铂金做首饰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来源:学|科|网]
⑨固态和熔融时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的晶体可能是金属晶体
⑩ Al、Na、Mg的熔点逐渐升高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小于后者的有
①C(s)+O2(g)===CO2(g) ΔH1 C(s)+2(1)O2(g)===CO(g) ΔH2
②S(s)+O2(g)===SO2(g) ΔH3 S(g)+O2(g)===SO2(g) ΔH4
③H2(g)+2(1)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⑤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9
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10
⑥4Al(s)+3O2(g)===2Al2O3(s) ΔH11 4Fe(s)+3O2(g) ===2Fe2O3(s) ΔH12[来源:学+科+网Z+X+X+K]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来源:学#科#网]
9.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减小 ②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 ③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定减小 ④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增加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小于逆反应速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 D.②⑤
10.已知①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1 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③H2O(g)=H2O(l) ΔH3=-Q3 kJ·mol-1;
若使92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4Q1+4Q2+4Q3)kJ B.(2Q1-2Q2+6Q3 )kJ
C.[2(Q1+Q2+Q3)] kJ D.(2Q1-6Q2+2Q3)kJ
11.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 B(g)+C(g)
容器 编号[来源:学科网]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A(g) |
B(g) |
C(g) |
||
Ⅰ |
387 |
0. 20 |
0. 080 |
0. 080 |
Ⅱ |
387 |
0. 40 |
|
|
Ⅲ |
207 |
0. 20 |
0. 090 |
0. 09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A体积分数与容器Ⅱ中的相同
C. 容器Ⅰ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短
D.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0.15 mol A、0.15 mol B 和0.10 mol C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2.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实验装置上看,除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外没有其他问题
B.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大
C.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
的数值会偏大
D.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
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是所求中和热相等
1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A(g)+2B(g) 3C(g)。如图是
A的反应速率v(A)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A的浓度:a点小于b点
B.该反应的某种生成物可能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C.曲线上的c、d两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
D.A的平均反应速率:ab段大于bc段
14.有下列两个反应:a.C2H2(g)+H2(g)=== C2H4(g) ΔH<0
b.2CH4(g)===C2H4(g)+2H2(g) ΔH>0。根据上述变化,判断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s)+2H2(g)===CH4(g) ΔH=-2(1)Q1 kJ/mol
②2C(s)+H2(g)===C2H2(g) ΔH=-Q2 kJ/mol
③2C(s)+2H2(g)===C2H4(g) ΔH=-Q3 kJ/mol,其中Q1、Q2、Q3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Q1>Q3>Q2 B. Q1>Q2>Q3 C. Q2>Q1>Q3 D. Q3>Q2>Q1
15.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 CH3OH (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
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摩尔质量:a>c b
B.正反应速率:a>c b>d
C.平衡常数:a>b b=d
D.平衡时a点一定满足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6.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
数不改变
B.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一定
减小
D.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17.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ΔH<0。
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 mol CO
和1 mol H2O,在II中充入1 mol CO2 和1 mol H2,在III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
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C.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容器I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个4题,共49分
18.(14分)(1)金属钠晶体为体心立方晶胞,钠原子的半径为r cm,钠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
体含有______个钠原子,钠晶体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_g/cm3。(表达式化成最简形
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 ΔH<0。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 N2,反应
速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
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3)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
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
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则B的转化率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 (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反应2CO(g)+O2(g)===2CO2(g) ΔH= —566 kJ/mol,则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
(5)已知反应A(g) B(g) + C(g),维持体系总压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
的气体A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
达式是Kp=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表达式化成最简形式)
(6)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当减压后混合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增大。
则加压后,C的浓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C是有色物质,
A、B是无色物质,减小压强,反应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
“不变”)。
19.(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一定量的NaHSO3溶液(加入少量淀粉)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
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查阅资料 知NaHSO3与过量KIO3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且其反应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应
决定。已知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3HSO3—===3SO42—+I—+3H+,则第二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下。
编号 |
0.01mol/LNaHSO3溶液/mL |
0.01mol/L KIO3 溶液/mL |
H2O/mL |
反应温度 /℃ |
溶液变蓝所用时间t/s |
① |
6.0 |
10.0 |
4.0 |
15 |
t1 |
② |
6.0 |
14.0 |
0 |
15 |
t2 |
③ |
6.0 |
a |
b |
25 |
t3 |
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t1 ______t2(填“>”、“=”或“<”);
实验①③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_______,b=________。、
(3)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在恒温条件下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
逐渐增大。该小组对其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
在烧杯甲中将一定量的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甲) 在烧杯乙中先加入少量①_____,其他条件与甲完全相同,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乙) |
②若v(甲)___v(乙),则假设一不成立 ③若v(甲)___v(乙),则假设一成立 (填“>”、“=”或“<”) |
20.(10分)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
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
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正反应△H______0(填“>”、“=”或“<”);
(2)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达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
(4)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的体积分数(Ⅰ)________(Ⅱ) (填“>”、“=”、“<”或
“无法确定”)。
21.(13分)氮、碳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含氮、碳元素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 CO2(g)FeO(s)+ CO(g),已知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T℃、p pa压强下,在体积为V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v正(CO2)= v逆(FeO)
③T1温度下,向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反应过程
中CO和CO2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用
分数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与起始时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分数表示)。
(2)在恒温条件下,起始时容积均为5L的甲、乙两密闭容器中(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
器),均进行反应:N2+3H22NH3,有关数据及平衡状态特定见下表。
容器 |
起始投入 |
达平衡时 |
|||
甲 |
2 mol N2 |
3 mol H2 |
0mol NH3 |
1.5mol NH3 |
同种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
乙 |
a mol N2 |
b mol H2 |
0mol NH3 |
1.2mol NH3 |
起始时乙容器中的压强是甲容器的 倍。
(3)一定条件下,2.24L(折算为标准状况)N2O和CO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条件恰好完全反应,
放出b kJ热量。生成的3种产物均为大气组成气体,并测得反应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
气体密度的 7(6)倍。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C 6.C 7.D 8.A 9.D 10.B 11.D 12.D 13.B 14.A 15.C 16.B 17.B
18.(1)2 (2)变小 不 (3)变小 变小
(4)283kJ/mol (5) (6)变大 变浅
19.(1)IO3—+5I—+6H+=3I2+3H2O
(2)KIO3溶液的浓度或者浓度 > 10.0 4.0
(3)生成的I—或H+对反应 起催化作用
(4)①Na2SO4粉末 ②= ③<
20.(1)< (2) (3) (4)无法确定
21.(1)①放热 ②A ③3(2) 33(25)
(2)0.8
(3)4N2O(g)+2CO(g)==4N2(g)+2CO2(g) + O2(g) △H=-60b kJ·mol-1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