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
暑假拉开的差距,新学期如何赶超?
在课堂上,我们时常会见到这种现象:
同样是听一堂课,有些孩子一听就懂,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也没有压力,而有些孩子,老师讲了好几遍都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了,写作业的时候却犯了难,稍微变换一下题型就不会了。
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习过程中用错了方法!
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陷入很多误区,比如课后疯狂刷题,或者是对数学公式死记硬背,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课前预习。
在平时的学习中,90%的孩子都会忽略课前预习。
没有养成预习习惯,总是机械性的依靠老师学习,在低年级的时候,由于知识难度小,上课尚且能跟得上。
但是伴随着所学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么孩子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将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课前预习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思考必然会对新的知识产生疑问,那么在上课时,他就会有目的、有侧重的吸收新知识。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理清学习思路,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还能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心对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非常重要。而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即将讲到的新知识点,有助于课堂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
这对于基础较差的慢热型孩子非常有利,能够有效弥补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孩子确立战胜数学的信念,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
第一步:读
认真阅读知识内容,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作为老师讲解时时听课重点。
第二步:思考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
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
第三步:讲出来
预习时如果遇到难题或不懂的地方,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四步:记课前笔记
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对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第五步:查漏补缺
数学知识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
第六步:练习
课后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
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 中考试卷扫描后啥样?评卷误差咋回事?这些答题细节一定要注意! 下一篇: 中考化学常考热门题:7个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