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录取分数线,大致是,考清北总分要618+,复交是580+,同济华师大985类的是569+,211大学是540+,一本大学是490+,二本的是440+,三本的是405+。
附上秋季高考总分构成:
一、高中等级考
(一)等级考(一般在5月)上海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由合格考和等级考构成。
加三科目,考试时,卷面成绩是每科100分,考完后,按照学生的比例,进行等第赋分。从最高第一档A+档,到最后一档第11档E档,共分为11个等第,每个等第之间相差3分。每个对应的计入高考的分值如下:
按等第赋分,简单说就是,加三科目每科,所有考生的前5%是A+档,不管他考多少分,只要是在前5%,那么都是A+档,那么该科目计入高考总分的成绩就是70分,如果是仅次于前5%,而在5%之后的前10%以内,就是A档,那么该科目计入高考总分的成绩就是67分,依次类推。二、加三科目选科分析
(二)2024年上海高考的大致选科情况
2024年上海高考本科上线人数41594人,其中:
物理考生25310人,化学24858人,生物17170人,政治16127人,历史16632人,地理24685人。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谬误欢迎指正~
从上表可以看出,简单的整体规律是:
1、高分段的同学,多数倾向于选择物理化学,相对低分段的同学,倾向于选择政治历史。
2、大多数同学的组合,都是物化+地/生,或者,政治历史+地/生。
以上只是帮助大家对于加三科目,有一个整体的概况性了解。至于每个同学具体的选择,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分析后进行针对性选择。
三、加三科目选科建议
加三科目,到底该如何选择?几个建议:
1、加三科目,越早确定越好。简单说,越早确定加三科目,你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越聚焦,效率相对越高。
有人说,高一不必着急过早地确定加三科目,多学学其他科目,对自己的视野、知识储备都很有帮助。这话理论上是没错的。但是,我们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假如你一开始很早就确定了加三科目,而另一个同学,到了选科确定上报前才确定,那么,这二人对于高考加三科目的学习和投入,大家想想自己心里就能明白。
各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学习,是有益的,但要看在什么阶段。高一开始学9科,你就是学神,时间精力分配也来不及的。
知识视野的拓展,客观说,放在将来大学大一的时候开始,一点也不晚。但是高考前的时间,总共才3年。
高中阶段,文理兼通,知行并举,固然不错,但不现实。
高中三年,对于走体制内高考路线的同学,高考时拿到一个尽可能的高分,比任何一切事,都紧急且重要!
2、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绩情况选择。简单说,就是政史地理化生6科里,你哪几科能考高分,就选那几科。大致上,有的同学是相对而言偏理科一些,理化相对好,有的是偏文科一些,政史相对好。那个成绩好,则选那个,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高考,到最后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强基,还是综评,还是其他诸如平行志愿等等,高考裸分的成绩,永远是王道。
这里,会有个特殊的小众问题:我政治历史学得好,但是我又怕选了政治历史偏文科类的,将来大学学了文科专业,未来不好就业。这种情况,一个建议,将来高考后填志愿时依然适用。仅供参考:
(1)如果两所大学相差不大,比如华师大和上财,那么建议选上财的好专业。
(2)如果两所大学相差比较悬殊,比如,某211和复旦交大,则建议选牌子好的大学。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大体能确定,学文科类课程,大概率能进一个较好的大学,反之选理工科类课程,则是比较普通的大学,则建议选文科类的。
我们都知道,本科阶段的选择,在好学校和好专业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大概率是好学校权重大于好专业的。
不仅四年的学习、成长氛围、平台、校友,将来考研、保研的概率,还是未来社会上去找工作时,985和211,以及非985和211,差别都很大。
做过HR工作的人都很清楚,本科的学校背景,是伴随你一生的无法更改的,也是绝大多数时候,用人单位筛选的第一道标准。
而且,虽说确实是理工科类的专业,就业相对好找工作,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每个专业的时候,其实情况大体上是差不多的。文史的理工的,要找大家都觉得好的好工作,说实话,都不容易。
而且,还有一个客观的、并不小众的现象:很多人的实际从事的工作,和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吻合,这也不是少数。
但是可以从大数据的角度,大体能确定的是,985毕业的同学,或者211毕业的同学,整体的收入水平和各方面情况,是高于非985/211的。
当然上述观点,仅为了说明高考时,高分最重要。高分,进好学校,比进普通学校较好的专业,长远看,性价比更高。
这只是建议,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觉得,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根据自己的比较有倾向的专业或者职业来选择。比如,有的同学,特别喜欢医生这个职业,那医学类的专业必须物理化学双选的。有的同学非常喜欢计算机类的工作或者专业,那物化也是必须双选。有的同学喜欢文史类的专业,那么,政治历史就必须双选。无论是有倾向的大学专业,还是未来的职业、志业,都可以目标倒推,来作为选科的依据。
当然,如果你将来选的专业是语言类、商科、管理类、艺术类等等话,则大多数专业没有明确的限制。
4、再是根据你的兴趣。比如,你大概率选了物理化学,或者政治历史,但是还缺一门,缺的这一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或者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感觉成绩都差不多,这时候,可以兼顾你的兴趣,选一科自己相对比较喜欢的。
5、未来的就业情况。我们客观说,社会上对理工科的人才的需求,相对于文史类的社科人才的需求,要量大、频次高一些。当然是有个前提:如果,你的物理化学,和政治历史,这四科的成绩差不多,那么,建议你选物理化学,将来理工科的专业,就业相对要容易一些。
6、你们高中学校的各科实力。比如,你大概率选了物理化学,或者政治历史,但是还缺一门,缺的这一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或者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感觉成绩都差不多,你的兴趣也都差不多,那么,可以看看你们高中学校,那科更强一些,就选那个。
7、不要看四校八校的同学如何选择,不一定要避开他们。意思是指,有的人会“投机取巧”,四校八校的同学大多选择的是物理化学,那么,按照比例赋分,我竞争不过他们,那我就不选物理和化学,虽然我的物化要比政治历史强一些,这样做其实是有些因小失大的。
除非,你的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相差不大,你也无所谓将来就业问题,无所谓理工科略强于文史类,那可以选择避开四校八校的物化高手们。如果你的物化强于政史,还是建议选物化,因为,对“你”个人而言,更容易考高分,将来也好就业。
或者说,你能大概率确定,你的物化成绩,在前5%左右上下浮动,而且你还能确定,你的政治历史的成绩大概率在前5%以内,那么,可以避开物化高手的四校八校生,选政治历史。
这种情况,其实跟哪个科目选科的人多,就避开这个科目的思路一样,完全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概率性事件,而且必须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才能生效的:(1)对你自己这届全上海高中选科人数的数据了若指掌+(2)对自己的成绩判断接近于非常准确,二者缺一不可时,这一策略才会有效。
所以,在此建议大家,所有的选择,要遵于自己的实力,要遵于已知可知甚至可控事实的逻辑,要遵于常识,而非投机和拼概率式的碰运气。天上哪有那么多的馅饼掉下来?还能正好砸中你?还没人抢没人争等着你去捡这漏呢?
所以,综上所述,加三选科,越早确定越好,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成绩的哪科强则选哪科(这里的比较,一般是指物化比对政史),再次根据自己将来的专业或者职业的倾向来倒推。
声明:图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 小学数学最容易搞错的15条基础概念,一定要教会孩子 下一篇: 想进985/211,上海高考有多少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