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
C. 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故B项正确。

百家争鸣现象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A项;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百家争鸣局面是当时的文化现象,题干所问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指向的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然后联系所学史实,从这一现象的背景来确定导致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这一主题的原因。难度中等。

2.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其目的在于(                

A. 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
B. 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 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
D. 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答案】C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其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A项是不符合史实,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

B项是指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信息点秦始皇,难度中等。

3.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这说明汉统治者(                

A. 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                                           B. 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
C. 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                                       D. 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

【答案】D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主张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文帝时期尚无此学说,故A项错误。

天下臣民举贤并未限定为儒家人士,故B项错误。

材料重点为将自我行为与天象相联系,并未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尚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错误。

汉文帝将天文现象与自己为政德行联系起来,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可以看出天人感应,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儒家支派占有103 “篇数3123 说明汉代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

百家争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已经结束,与材料不符,排除B。活

字印刷出现在北宋时期,排除C

科举制度出现隋朝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表格中的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儒家占有很大的优势,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5.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一些法律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下表(      

曹魏律

殴兄姐加至五岁刑

南朝律

子贼杀、殴伤父母枭首,骂詈父母弃市

北朝律

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父祖子孙用刀刃者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卖子一岁刑。卖五服内尊长者处死,卖周亲、妻、子妇者流刑

A. 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
B. 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 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D. 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尊卑长幼为刑罚轻重等级,反映了儒家伦理纲常对法律的渗透,故D项正确;

材料中只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无法体现出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色彩和严刑峻法,故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法律对于家庭伦理的约束,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6.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答案】D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两汉著作中礼、义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汉朝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故D正确;

礼、义多次出现并不能说明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故A错误;

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两汉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儒家礼仪是两者的共同点,进而得出,难度中等。

7.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                

A. 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 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C. 政府鼓励尊老尊贤                                              D. 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福利

【答案】A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材料表明,明代在伦理道德方面加强了对女性的管理与控制,这是明代理学不断发展且日益僵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

材料明显没有提升妇女地位,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中没有提及妇女的福利,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可以看出对妇女的约束,进而得出结论,难度较大。

8.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主要是基于朱熹(                

A.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
C. 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 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答案】A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朱熹把儒家思想上升到天理高度,从三纲五常出发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的秩序,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所以材料中对于朱熹思想评价极高,故A项正确;B包含于A项内容;D是心学思想出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发展,只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难度中等。

9.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宣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答案】D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矛盾日益尖锐;玄学的产生主要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故D项正确。

魏晋时期,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不是动摇,排除A

玄学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不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排除B

C项因果倒置,应该是国家分裂是玄学产生的原因之一,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出一定的文化是有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难度中等。

10.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B. 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C. 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D. 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答案】D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得出王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故选D

A项表述有误,排除;

不能概括为以行代知,排除B

C项表述有误,知行脱节,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由材料知而不行,是不知可以得出注重行,即道德,难度较大。

11.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C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地位有所要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

D选项错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人们的思想,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2.从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皇权的衰落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A  

【考点】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
B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故B错误;
C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错误;
D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没有解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繁荣景象,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形成了冲击,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3.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项中的《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与战国史实不符,排除AB

②项,朱熹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史实可能正确。

③项中突火枪用于战争应是唐朝末年,与隋唐之际不符,排除C

④项,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史实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科技和文学成就回答即可,关键是熟记可以文化成就的时间。

14.柏拉图在《理想国》写到: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一个城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 统治者应该为被统治者的利益而统治                          B. 正义的城邦应当由哲学家统治
C. 统治者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     D. 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

【答案】D  

【考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解析】【分析】柏拉图反对直接民主采用的轮番而治的统治形式,认为人有才能和品质上的差异,从柏拉图强调各自特殊的功能”“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来看,柏拉图可能反对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故D项正确。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回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难度中等。

15.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 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 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D. 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答案】B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神具有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反映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A项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与材料神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不符,排除。

C项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与材料有偏狭、愚昧的一面不符,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反宗教倾向,而是强调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可以看出宗教中的人文精神,难度较大。

16.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                

A. 由地理环境决定                                                  B. 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 由社会性质决定                                                  D. 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答案】D  

【考点】智者学派   

【解析】【分析】古希腊与中国古代政客所采取的措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最根本的是与政治制度有关,不同的制度使得政治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是主要差异之一,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

B选项错误,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之分;

C选项说法错误,两者都是奴隶制社会。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的能力,由材料的题意可知掌握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和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相关内容是答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17.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

【答案】D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说明宗教改革之后,教士的权威被限制,体现出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D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信息,A错误;
缴纳赋税不符合材料信息,B错误;
宗教仪式属于宗教改革内容,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 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 可见对于从事宗教的人员没有严格的要求,人们只要通过《圣经》就可以和上帝沟通,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8.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A. 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 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 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

【答案】D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从材料信息来看,这一时期的小册子应当是宣传宗教改革思想,有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D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是主导形式,排除A项;
B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小册子有利于传播新思想,进而得出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的结论,难度中等。

19.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 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 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 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 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答案】C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从材料反映的由信仰教会变为信仰圣经,以及对教阶制度和宗教仪式的改革来看,通过宗教改革,新教的信仰方式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排除;

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并非不再需要宗教仪式,排除B项;

新教教徒的信仰自主性得到增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由图片可知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17世纪前后兴起的一场基督教社会改革运动,以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宗教教义的异化和教会组织对民众的压迫而闻名,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组织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难度中等。

20.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为北京图书馆之馆藏文物,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全图标注地名七十多处,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A. 是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的佐证
B. 该图绘制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C. 是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的历史依据
D. 应该是根据更为古老的文献翻印而成

【答案】D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解析】【分析】《汉西域诸国图》体现的是汉代西域的地理分布和交通路线,不能成为西汉发明造纸术的证据,故A项错误;

材料内容无法证明该图的绘制技术来自中西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西域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情况,但不能证明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故C项误;

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隋唐之际,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由材料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为北京图书馆之馆藏文物,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结论,难度中等。

21.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
D. 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分析】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神化君主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天文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统治而非发展农业生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观测天象不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并不落后,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综合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可知:①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对外推行开放政策。②经济上,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③民族和对外关系上,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兼收并蓄。④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刻苦钻研和重视调查研究,有创新精神。

22.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这说明(                

A. 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B. 东西方的科技特点趋于一致
C.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 中国科技推动了世界近代化

【答案】C  

【考点】文学成就   

【解析】【分析】材料《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体现出当时东西方科技等文明交流比较多,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领先

B项说法错误,错在趋于一致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物种起源》一书中有出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难度中等。

23.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分析】材料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其原因是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正统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故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故D正确;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成败决定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故B错误;
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正统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观念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 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 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 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答案】D  

【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扁足青铜方鼎小篆可以判断出三者出现的时间分别是母系氏族时期、商周时期和秦朝时期,但秦人可以拥有前代的玉面人青铜方鼎,而前代绝对不可能出现秦代才出现的小篆,故选D项。其他三项不能包含材料所有信息。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难度中等,结合手工业和文字的发展历程回答即可。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专制。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

示例二: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本题据材料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例如: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方面的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欧洲两个思想运动的社会环境、阶级性质、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都以复兴古代思想的形式来反对封建主义。

阐述:在明末清初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刺激下,启蒙学者以理想化的三代之制去衬托今世之弊,用传说中的氏族民主制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以百家争鸣的诸子学风去声讨盛行于明清的文化专制。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对希腊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用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进步的思想界还未形成全新的思想体系。

总之,当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借助古典文化对抗强大的封建主义。

示例二:论题: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性质和影响上大相径庭。

阐述:从性质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没有超越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影响来看,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社会制度构想,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对社会的影响力有限,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对新航路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重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总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差异带来了二者在性质上与影响上的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度表分析,难度较大,答题的关键是找准二者的相关点,如形式、实质、作用、思想产生的原因等,然后提取出信息,注意史论一致,观点明确。

2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局面:百家争鸣。


2)概述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


3)政治: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考点】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分析】(1)主张:根据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得出实行仁政;根据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得出无为而治;根据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得出强调法治。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

2)根据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积极影响:可从肯定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的道德自律等方面分析总结。

3)政治:根据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得出批判君主专制;经济:根据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振兴工商业得出主张工商皆本;学术:根据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得出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故答案为:(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局面:百家争鸣
2)概述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
3)政治: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行仁政而王,处无为之事,明法者强等可以得出结论,难度较小。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可以看出思想上的多样性,进而得出三教合一有利于理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的社会责任,人格修养等角度分析,难度中等。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清的政治、经济可以分析出结论,难度中等。

27.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第27条: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四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主张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答案】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破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人的思想,有利于资本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制。法国大革命。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解析】【分析】(1)从材料《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卢梭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

2)根据材料中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就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从材料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第一小问的伟大人物就是要回答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第二小问进步主张就是回答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通过对教材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归纳总结,可以回答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制等代表性主张;启蒙思想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第三小问中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冲破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人的思想,有利于资本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人是自由的,自由是天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
3)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与法制。法国大革命。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得出文艺复兴,由材料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得出宗教改革,由材料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得出启蒙运动,三大运动的作用从反对对象,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等分析,难度一般。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结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回答即可,难度较大。
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结合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影响回答,难度较大。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三期中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我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