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年上海市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5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作家作品

_《水浒》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概括了农民起义_发生_、 _发展____失败___的过程。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课文节选自原书第十回,原来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主人公是__林冲___,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2、①生难字注音: 仓廒(áo )    酒馔(zhuàn)   尴尬(gāngà)   髭须(zī)    

央浼(měi )   朔风(shuò)   搠倒(shuò)   迤逦(yǐlǐ)    庇佑(bìyòu)

②多音字辨析:反省(xǐng )   提防(dī)  模样(mú) 干事(gàn   赍发(jī)

省事(shěng )  提高(tí)   模型(mó) 干涸(gān   赏赉(lài)

③形似字辨析:陪(奉陪 )     眷(眷恋 )     瑕(白璧微瑕 )  漱(洗漱 )

赔( 赔偿)     券(入场券   暇(应接不暇  嗽( 咳嗽)

沽(沽名钓誉  啜(啜泣)   缀(点缀)   撼(震撼  玷(玷污

诂(训诂      掇(拾掇  辍(辍学)   憾( 遗憾)  拈(拈轻怕重       

④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我因了高太尉          wù:冒犯、触怒。(今义:讨厌;憎恨。)

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但: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     下饭:菜蔬、菜肴。(今义:就着菜把主食吃下。)

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不合:不该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        迤逦:颠沛流离

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权:姑且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主张陪话:出头作主,为他说话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    将出:拿出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   讲了礼:相互致礼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生事:设计制造事端

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不尴尬:不正派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消耗:消息

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自来:从来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结果:结束,了结

3.重点难点探究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林冲来到沧州,一直抱着安度刑期、回家团聚的想法。即使他知道陆谦来沧州加害他,他仍心存幻想,求“神明庇佑”。直到草料场燃起大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百般迫害自己的真相,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绝不会给他一条生路。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激起他抗争的斗志,于是他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政治的道路。

(2).林冲的遭遇和他思想性格的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什么意义?

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腐败,善良本分的人们生活、生命得不到保障。像林冲这样的中级军官,都被恶势力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奋起反抗,那么一般的民众受欺压、迫害,进而铤而走险,聚众起义,反抗官府,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林冲被“逼上梁山”,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提供了一个窗口。

2.装在套子里的人

1、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变色龙》《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小说的艺术特色:①简练、朴实(“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   

②夸张幽默讽刺手法,      ③情节富有戏剧性。

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2、字音字形

揉皱(zhòu)   默许(mò)    尽管 (jǐn)   筋疲力尽(jìn)   熨帖(yù)    熨斗(yùn)

祈祷(qǐdǎo)  降服(xiáng)  丧葬 (sāng)   垂头丧气(sàng)  劲敌(jìng)  使劲(jìn)  

陶冶 (yě)    讥诮(qiào)   游说 (shuì)  说长道短(shuō)   恐吓(hè)   吓唬(xià)

怂恿(sǒng)     辖 制(xiá)   瘦削(xuē)  削足适履(xuē)   削苹果xiāo   撮合(cuō)

谗言(chán)  蒙蔽(méng  蒙古(měng 蒙骗(mēng

3、重点词语:

  辖制:管束,控制。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陶冶(yě):原指制作陶器,冶炼金属,比喻培育。

  六神不安:形容心慌意乱。道教称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为六神。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作品解读:

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

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毒化,号召人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边城

基础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2、生难字注音:

安辑(jī )    蘸(zhàn) 酒       泅 (qiú)水   傩(nuó)送    僭(jiàn)越    商榷(què )

(tǔn)水    蚱zhà)蜢(měng)   踹(chuài)水  碧溪岨(jū)    竹篁(huáng)  甬道(yǒng )

茶峒 (dòng)  埋(mán)怨        镇筸(gān)   角隅(yú)      歇憩 (qì)    锣鼓喧阗 (tián)    

(nì)     戛(jiá)然而止   糍粑(cíbā)  涎皮(xián)  奇葩(pā)   踹水(chuài)

鞶鼓(pán)

3、重点词语

     伶俐:聪明,灵活。                   泅水:凫水,游泳。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

     缓促:快慢。                         氽水:氽,漂浮,文中指潜泳的意思。

4、感悟主旨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

一、重点词解释:

1、乃瞻衡宇,奔(一边…一边)    2、三径荒,松菊犹存(近于)

二、通假字

1、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三、一词多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  走)

感吾生之行休        (将  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      (离  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  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  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  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退   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疏导,引来)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   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    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  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   着)

退而论书策(竹  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四、词类活用

1、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          2、园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孤舟(划着,名作动)              4、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    6、携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颜(使颜怡,使动用法)      8、倚南窗以寄(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休(将要,动作状)

五、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而昨(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六、特殊句式

1、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 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 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5.《滕王阁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6.《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通“返”,返回)

  3、小不及大(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也(通“辨”,区别)

  5、(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五日而后(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通“变”,变化)

三、一词多义

  1、之:①鹏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③穷发北(助词,的)

  2、息:①去以六月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生物之以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①则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②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4、以:①去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介词,用)

         ③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④奚知其然也(介词,凭)

         ⑤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介词,因为)

    四、词类活用

1、怪:《齐谐》者,志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2、南:奚以之九万里而为(名作动,南行)

3、致:彼于福者(使动,使……到来)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①古义:虽然这样。  ②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①古义: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②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①古义:一般人。   ②今义:多数人。

    六、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

    3、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句)    4、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

    5、莫之夭阏(è)者(宾语前置,=莫夭阏之)  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彼且适奚也)

7、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之二虫又知何)

8、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待恶乎哉)

    9、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10、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蓬蒿之间翱翔)

    七、难句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样所见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译: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所以说:修养极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7.《陈情表》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准许)

    二、通假字

    1、闵:夙遭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蓐:常在床(通“褥”,草席子)

    三、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四、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名,远的地方)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六、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生下我六个月,慈受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终于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孤单无依,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6、乌鸟之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1.有关常识: 作者朱光潜,著名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

2. 生难字注音:

   锱铢zī zhū    寂(cén    dú  chéng 

yùn jiè 憎恶                斟酌       

 3.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不领会精神实质的现象)。

   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情都计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很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4.本文在写法上,选取了典型材料来阐释道理,例证论证的方式:

(1)引用郭沫若剧本《屈原》的例子,意在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2)援引《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意在说明换了说法意味就变了。

3)引用贾岛,韩愈“推敲”的例子,意在说明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4)引用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诗句,意在说明善于用字的联想意义。

9.说“木叶”

1.字音字形词义:

ɡēnɡ)   王(bāo)    (shù)    颂(jú)    招(lái)

阳(cén)   首(lǒnɡ)   (zhēn)  杆(wéi)  袅(niǎo)

窸窣(xīsu)    远(tiáo)   灼其华(zhuó)   得鱼忘(quán)

得鱼忘筌: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的竹器。

2.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作者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强调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10.谈中国诗

1.字音字形词义:

        如(                 而就(         剪掠(    

眉眼颦蹙      )(          见不(        )(       )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

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管它,就算完事。

了不足奇:一点也不值得奇怪。

颦蹙:皱着眉,形容忧愁。

2.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人称“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

3.剖析难点

1)“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字音字形词义:

            兽(       子(                穹窿      

戗兽:垂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戗:支撑斜脊的斜梁。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革,翅膀。翚:野鸡。

2.作者作品:

  作者是梁思成,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 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5. 简要分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使用说明方法的。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类比说明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举例说明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字音字形词义:

鳟鱼(       )    木屑(       )    迄今(       )    蜂窠(       )    毗邻(       )

阈值(       )    蚁冢(       )    霎时间(       )  苜蓿(mù xu)   鲱(fēi)鱼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2.作家作品:

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13.宇宙的未来

1.字音字形词义:

模棱(      沮丧(     ) 尴尬(   ) 坍缩(     ) 混沌(   ) 流逝(     )  辐射(       )

2.作家作品: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明确: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②“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明确: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文言句式归纳

[知识点精析]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

难度不大。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我们现代汉语常用“……是……”来表示。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者”表判断,译为“四个人是……”。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解析:“也”表判断,译为“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

⑤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解析:“也”表判断,译为“这作战是靠勇气的啊”。 

⑥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者也”表判断,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啊”。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乃”表判断,译为“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析:“则”表判断,译为“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表判断,译为“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解析:“皆”表判断,译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表判断,译文“现在人家正好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辞什么呢?”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问现在是什么世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解析:“是”表判断,译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④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解析:“皆”表判断,“是”是代词,这样,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所在的地方到处都是这样啊”。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六国破灭,不是兵器不锐利,战斗不擅长,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非”表否定判断,译为“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皮革不是不坚固锋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解析:靠语意判断,译为“刘豫州是王室的后代”。

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这种句式里,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代词“自”做“信”的宾语,“不自信”应调整为“不信自”,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代词“之”做“有”的宾语,“未之有”应调整为“未有之”,翻译为“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解析:代词“吾”做“知”的宾语,“不吾知”应调整为“不知吾”,译文是“你对我不了解也就罢了,只要是我的心确实美好。”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译文是“大王来拿什么东西呢?”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如”的宾语,应理解为“如何”,译文是“因为跑五十步耻笑跑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③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奚”做“适”的宾语,“奚适”的意思是“适奚”,译文为“它将去哪里去?” 

④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恶”做“待”的宾语,“恶乎待”的意思是“待恶”,译文“他将仰赖什么呢?”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安”做“在”的宾语,“安在”的意思是“在安”,译文是“沛公在哪里?”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是“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有何厌”,译文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③ 惟命是听 (成语)

解析:“是”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惟听命”,译文是“只听你的命令”。也此相同的还有“惟利是图”、“惟马首是瞻(《冯宛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何”做介词“何”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译文是“凭什么知道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谁”做介词“与”的宾语,应调整为“吾与谁归”,译文是“除了这种人,吾与谁同归呢?”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解析:“谁”做介词“为”的宾语,应调整为“为谁哀者”,译文是“为谁悲哀呢?”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解析:“是”做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余以是记之”,译文是“我把这个记下来”。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容。(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那么现在的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于余学。(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受……于……”表被动,译文是“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体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耻笑”。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吴广平素痛爱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解析:“为……所……”表被动,译文是“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长时间地被有学问的人家所耻笑了”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被”表被动,译文是“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解析:“被”表被动。 

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解析:“被”表被动。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解析:“见”“被”表被动,译文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句意表被动。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攻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大将,他攻打齐国,大败齐军”。 

②蒙后省。

A、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文:“沛公对张良说:‘……您估计我到了军中,您才进去”。 

③对话省。

A、(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称谓)(《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内容)

译文:攀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非常紧急。”

2、省略谓语

①承上文省。

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行走,则一定有我的老师啊,选择哪些好的东西而学习它,选择哪些不好的东西而改正它

②蒙下文省。

A、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译文:杀人惟恐杀不完,处罚人惟恐用不尽酷刑。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得多是代词“之”字。

①动词宾语省略。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

译文:军尉拔剑挺起,吴广站起来,夺下剑而杀了军尉。

②介词宾语省略。

A、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

4、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于)河北战。(《鸿门宴》)

译文: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②试与它虫斗,虫尽靡,又(以)鸡试之,果如成言。(《促织》)

译文: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

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于)白帝发,暮到江陵。(《三峡》)

译文: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 

虽大风浪不鸣之也

狗尾续于貂

五、 在现代汉语里,介宾短语作状语,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如“比水寒冷”,而在文言文则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如“寒于水”。这样的介词常用的有“于”“以” “乎” 等。

① 今王鼓乐于此     译文: 现在大王在这里弹奏音乐。

② 具告以事  《 鸿门宴》  译文: 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他。

③  生乎吾前   译文:出生在我的前面

六、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形式如下:

 中心词 + 定语 + 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 +之+定语 + 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中心词+之 +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劝学》

、谓语前置

将谓语提前,起强调作用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2-2023年上海市高二政治复习知识点 下一篇: 2023年上海市高二英语复习知识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我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