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测,参与谈判的是最有可能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美国

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等主张,其用意在于

A.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冲击旧纲常名教
C. 发展资本主义 D. 解决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4.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中央集权 B. 专制皇权 C. 检察权力 D. 改革力度

5.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奴隶参与了立法 B. 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6. 下图漫画所体现的罗马法的原则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至上
C. 维护私有财产权 D. 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7. 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光荣革命 D. 责任内阁制

8.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9. 下列法律文献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0. 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

A. 国情不同 B.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 传统不同 D.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1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能性 D. 必要性

12.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13.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4.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5.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而特朗普的选民选票却落后于对手希拉里280多万张。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B. 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度
C. 国会议员的选票至关重要 D. 政治生活中女性仍处弱势

16. 世界近代史上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颁发给下列哪个国家最适合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17.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B.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C.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D. 帝国国会由普遍、直接的选举产生

18. 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的历史进程自此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由于

A. 专制皇权受到猛烈撞击 B.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中国在战争中惨败 D.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9.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 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D. 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20.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 自然灾害频仍 B. 社会治安混乱 C. 土地兼并严重 D. 官吏贪暴腐败

21.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2.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3.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

A. 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 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 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D. 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24.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5. 下图为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出的部分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6.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当时在德国

A.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 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27.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8.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篙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篙焘辞职。这说明

A. 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 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 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垢病
D. 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

29.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 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 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 《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30.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三    明清之际,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此后,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采取的哪一措施直接相关?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永乐帝采取了什么针对性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朝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特点? 
3)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的政治体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3.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据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整理

材料三:下图是美国费斯特拉教授向学生讲解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三权分立”的示意图(注释:Legislative Branch,立法分开;Executive Branch,行政分开;Judicial Branch,司法分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谁斗争的结果?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假如你是费斯特拉教授,请简要向学生介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三权分别由什么部门掌握?部门之间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 2. A 3. C 4. B 5. C 6. C 7. B
8. D 9. C 10. A 11. A 12. A 13. B 14. B
15. B 16. B 17. D 18. D 19. C 20. D 21. D
22. C 23. B 24. C 25. D 26. D 27. A 28. A
29. B 30. B

31. 1)根据材料一“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可知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根据所学知识,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根据材料二“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以概括出:传达皇帝旨意,没有任何决策权;结合所学知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的强化. 
3)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对历史的发展主要起阻碍作用,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以致无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埋下了落后挨打的祸根. 
故答案为: 
1)朱元璋的措施: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明永乐帝的针对性措施: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主要职能:传达皇帝旨意,没有任何决策权.政治特点:皇帝亲自掌握军政大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影响:政治制度日趋落后,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以致无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埋下了落后挨打的祸根.  

32. 1)制度:察举制。说明: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33. 1)平民。积极意义:法典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开端。

2)限制的权力:国王随意废除法律的权力;国王随意征税的权力;国王在平时维持常备军的权力;国王干涉议会言论自由的权力;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的权力。

3)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权力制衡原则。

  

【解析】

1. 依据图片意思官员上朝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说明了臣下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应了君权的日益加强,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君权与相权矛盾·君权加强

2. 本题考查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与《南京条约》史实不符,均排除。故选A

3. 本题考查的是对《资政新篇》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资政新篇》不相关,而是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关,排除AB项提及的是思想领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提及的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与《资政新篇》不符,排除;《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4.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涉及的机构,都是古代中央政府的机构,其设置和调整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服务和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故B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属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范畴,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这些机构只有个别部门分管监察,如御史大夫,但大多是参与决策的机构,故C表述片面,排除;D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故选B

5.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十二铜表法》知识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公民法,奴隶不可能参与立法,A项错误吧,排除;罗马当时保留了一部分习惯法,习惯法的内容并没有被完全摈弃,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由“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分析出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C项符合题意,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C

6.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的相关原则,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史实的掌握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在形式上体现出了一定的民主性,但是其民主只限于公民,其实质是维护罗马的统治阶级利益,所以漫画中可以看出其在极力维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免受损失,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图片主旨信息并不是在强调法律及其作用,排除AB两项;D项与图片信息明显不相关,排除。故选C

7.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内容中,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所以说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体现不出国王的权利受到了限制,排除;1688“光荣革命”只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此时君主立宪制政体尚未确立,排除CD项所述不符合17世纪”时间信息,排除。故选B

8. 本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18世纪中叶......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体现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议会对国王权力的有效限制,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国王对内阁的控制,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排除;题目中的信息18世纪中叶......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由国王掌握”表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国王仍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9. 本题考查的是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美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共和政体,“议会主权”,较好地制约了政府的权力,BD两项错误,排除; 1689年《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英德两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德国政府只对德国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德国皇帝权力巨大,可知A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10. 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有所不同,但都是使当时各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B.各个国家的国情,就包括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故而发展程度不同,应该属于国情不同的范围之内. 
C.传统不懂也是国情的一部分. 
D.思想发展的程度同样属于不同国家的国情.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政体发展的具体事实来分析材料.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国情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这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怕影响到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是任何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现实依据.

11. 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所言“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说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鸦片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A项符合材料主旨信息和题意,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 本题考查的是汉宣帝治国理念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汉宣帝强调皇帝与优秀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这一观念被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说明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吏治的重视,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是提到后来的帝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故选A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元朝中书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说明军国急务不拘于“三日一奏事”时限,不能说明中书省只是处理军国急事,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从材料“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不是强化相权,故C项错误;“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只是遇到重大事件且意见不同时才禀报皇帝,故D项错误。故选B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光荣革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光荣革命”之后,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两者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故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的信息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的意义,而题干说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故D项错误。故选B

15. 本题考查美国政治体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选举方式看,美国的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属于间接选举,即由选民选出总统选举人,再由总统选举人选出总统。故A错误,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会议员的选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D。故选B

16.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主要有民主选举、分权制衡、政党政治等。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是帝国议会会员,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D项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说法均与代议制特征无本质联系,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

18.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提及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即中国战败,而不是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9. 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强调禁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林则徐提出了鸦片泛滥的几大危害,如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等;但从材料看,林则徐最担心的还是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所以鸦片必须禁止,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不属于题干“最大危害”,均排除。故选C

20. 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等,分析、认知,说明曾国藩认为官吏贪暴腐败严重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正确;AC两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与题中曾国藩所言不符,排除;“粤盗益复猖獗……几无一尺净土”说明社会治安混乱,但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的社会现象,B项错误。故选D

21. 本题考查的是对科举制选官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分析可知,题干主旨信息提及的是贫民子弟通过科举制改变命运的期盼以及相关状况。分析可知科举制度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主旨信息没有体现“禁锢思想”,排除AB项提及的是察举制选官制度,排除;C项结论与题干主旨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内容。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 C项。A项错误,内阁全体成员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是重要原则,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则;B项明显错误;D项错误,内阁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席位的政党上台组阁,其政策由议会中的多数党决定。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

23.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参议院的设置目的在于与众议院相互牵制,达到制衡,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A“削弱”的说法错误,排除;由“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可知,C项说法错误;D“取代”说法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

24. 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的共同点及作用。备选项中责任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是美德法的相同点,而三部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是三国代议制的确立而不能体现不断完善。

25.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由参众两院依据多数票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英国,国王是世袭的,排除;B项提及的是美国,美国总统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排除;C项提及的是德国,德国皇帝是世袭产生的,排除。故选D

26. 本题考查的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属君主立宪制,政府应向皇帝负责,皇帝处于国家的权力中心,故AB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题干信息体现出,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德国总理与政府行使各种权力受到国会的限制,国会是大部分人利益的代表,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项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27. 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强占“租界”的现象,再结合“法律不适用”等相关信息,即可得出这是破坏了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在1843年的《南京条约》附件,即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所示条约均在《南京条约》之后,不符合题干“最早出现在”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8.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提及的是“清朝官场相互倾轧”,而题干提及的是中国的外交,排除;C项结论明显具有片面性,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来,排除;“开始”一词没有依据,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排除;A项与题干信息“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想对英国称臣”相一致,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

29. 本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英国国王立法权的问题,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不了“权力制衡机制”,排除C;《权利法案》是1689年颁布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题干提及的是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排除DB项表述比较客观,符合当时史实,符合题意,正确。故选B

30.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与理解,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引文“(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了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视态度,反映出清政府统治下民众的民族意识淡薄,民族观念不强,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正确;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多开眼看世界,关心局势进展的国人,A项表述错误;C项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故排除;D项表述太笼统,清政府当时仍然有很强的地位,没有完全失去人民的支持,故排除。故选B

31. 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君主专制虽然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但更容易造成君主的独断专行,使国家的兴衰成败维系于君主个人品质的优劣.同时,权力的过度集中,更容易导致朝中百官、王公贵戚争权夺利. 
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对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的综合把握.

32. 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 察举制选官制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表明瓘认为魏设九品中正制,是暂行的制度,不是长久之计,应该恢复古代乡里的选择举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举里选”指的就是察举制。关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析作用,“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即尊崇贤才使民俗更加肃穆,废黜恶人使人们的行为就更敦厚等。 

 2)本题考查的是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信息“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高;根据材料二信息“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反映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根据材料二信息“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反映了科举制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这一制度相对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3. 1)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平民斗争的结果;意义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法典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开端。

2)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的权力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皆为非法”、“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国会应时常集会。­”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随意废除法律的权力;国王随意征税的权力;国王在平时维持常备军的权力;国王干涉议会言论自由的权力;国王随意解散议会的权力。

3)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部门掌握一问,可结合《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可回答: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原则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回答:权力制衡原则。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期中模拟试卷 下一篇: 2020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中模拟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