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市杨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思中学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就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B.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

C.揭示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方法论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哲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以下对科学性表达正确的是(  )

A.运用科学理论能动地改造世界

B.为人们提供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方法

C.能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和社会重大问题

D.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5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感悟。这说明(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6.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  )

A.整个自然界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

7.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能动性

8.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9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反映的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0.《现代汉语词典》第五次修订版收入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非典等新词数千条。可见(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加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

意识是一种物质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机械地而是能动地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艺术创作

(  )

A.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B.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C.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D.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5.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 B.实践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6.宗教宣扬超越自然、主宰人类的神灵观念,并声称上帝、神灵具有不可怀疑性。我们认为,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主要是因为(  )

A.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相信上帝、神灵

B.宣扬神灵遵循了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

C.宣扬神灵否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神灵并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7.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上智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B.人的命天注定,努力半天没有用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

18.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19.下列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动中恒静,静中恒动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0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1.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2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这里的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规律性

C.去研究 D.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23.据报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理事会已通过《基准文件》.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这一计划表明(  )

A.人类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

B.人类能够战胜自然

C.自然界的存在不再是客观的

D.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24.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25.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

A.昼夜更替 B.四季循环

C.能量守恒与转化 D.水往低处流

26.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7.以下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28.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9.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这说明(  )

A.联系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B.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

C.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状态就不同

D.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30.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31.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一定条件实现的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下列格言或成语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4.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5.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够同时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  )

唇亡齿寒   吐故纳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62012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单表明,虽然上海教育在数学、阅读、科学三大科目成绩领先,但也存在数学表述、运用及阐释能力缺乏、阅读中的读表及访问与检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为(  )

A.每个局部在整体中都处于关键地位

B.只有重视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部分与整体可以相互转化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7.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 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 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8.下列一组成语中全部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

A.物极必反、刻舟求剑、断章取义、统筹兼顾

B.滴水穿石、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浅尝辄止

C.断章取义、固步自封、一叶障目、兼听则明

D.刻舟求剑、断章取义、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39.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402013929日,中央纪委再次强调,工作作风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  )

A.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二、综合题

41.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成为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1)恩格斯是依据什么标准将哲学划分为两大阵营的?

2)世界的本原是     

3)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     

4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决策是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并不是拍脑袋决策。人口众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在现阶段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条件成熟,时机有利。

1)所谓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     办事。

2)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          ;一是     。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

3)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不是拍脑袋决策。拍脑袋决策     

是主观主义的工作态度            是主观思想脱离客观实际的表现

是从书本出发的决策                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7-2018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思中学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谓世界观,就是(  )

A.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B.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

C.揭示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考点】F4:哲学与世界观.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解答】A符合题意,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B说法错误,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研究的结果;

C说法错误,哲学揭示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D说法错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故本题选A

 

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方法论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考点】F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解答】A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说法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不合题意,题目要求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而该选项讲的是世界观的含义;

故本题选A

 

3.哲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考点】F7:哲学与具体学科.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学科

1)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具体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答】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以下对科学性表达正确的是(  )

A.运用科学理论能动地改造世界

B.为人们提供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方法

C.能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和社会重大问题

D.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考点】FK: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答】A说法错误,运用科学理论能动地改造世界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

B说法错误,为人们提供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方法是属于哲学的功能;

C说法错误,能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和社会重大问题是真正的哲学特征,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正确表达;

D说法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故选:D

 

5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感悟。这说明(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考点】F3:哲学的的功能和任务.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1、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答】A说法错误,应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说法错误,哲学是对整个世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C说法错误,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能说是科学的;

D符合题意,从李振声的感悟中可以得出哲学具有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故本题选D

 

6.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  )

A.整个自然界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

【考点】G1:哲学的物质概念.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解答】A错误,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括仅是说明整个自然界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的说法不对,故排除;

B错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括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故排除;

C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概念表述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入选;

D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是意识的共同特性,并非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故排除.

故选C

 

7.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能动性

【考点】G7: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解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FD:朴素唯物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解答】A选项观点符合题意,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说明这种哲学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故A入选;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哲学上没有主观主义观点,故排除B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排除C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排除D

故选:A

 

9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反映的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考点】FH:主观唯心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解答】A符合题意,无中生有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形容凭空捏造;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二者都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CD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10.《现代汉语词典》第五次修订版收入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非典等新词数千条。可见(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考点】GF: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答】ABC不符合题意,与题意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主旨不符;

D正确,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非典等新词是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答案为D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加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

意识是一种物质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机械地而是能动地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GF:意识的内容和本质;GG: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解答】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来说是对物质的反映;

正确,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加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题干中不外是移入人脑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③④正确,移入一词表明意识不是人脑自行产生的,而改造则说明这种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射,而是能动地反映;

故答案为B

 

12.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的和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艺术创作

(  )

A.纯属人的主观创造 B.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C.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

【考点】GG: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解答】A错误,艺术创作属于意识活动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B正确,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

C错误,艺术创作属于意识活动范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错误,艺术创作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故答案为B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D.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考点】GL: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依据: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解答】A不合题意,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依据,而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依据;

B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C说法错误,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而不是反作用,意识对物质才具有反作用;

D不合题意,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的依据.

故本题选B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考点】F9:哲学基本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解答】B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15.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 B.实践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考点】G4:世界物质性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答】C符合题意,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ABD三个题肢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选C

 

16.宗教宣扬超越自然、主宰人类的神灵观念,并声称上帝、神灵具有不可怀疑性。我们认为,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主要是因为(  )

A.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相信上帝、神灵

B.宣扬神灵遵循了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

C.宣扬神灵否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神灵并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考点】FG:唯心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解答】A不合题意,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相信上帝、神灵不是宗教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原因,故排除;

B符合题意,宗教宣扬神灵观念,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因而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遵循了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故入选;

C说法错误,宣扬神灵没有否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且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D说法错误,神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且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故选B

 

17.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上智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B.人的命天注定,努力半天没有用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

【考点】FC:唯物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认识只是一种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于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因此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陷.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在历史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是真正的唯物主义.

【解答】A.不合题意,选项认为人的先天的聪明愚笨是不可改变的,即认为人的命运决定客观世界,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B.不合题意,选项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符合题意,选项认为存在决定精神,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D.不合题意,选项认为人的想法决定事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故本题选C

 

18.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考点】GH: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解答】A不合题意,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意思是想到就能做到,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不合题意,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意思是我的心灵是宇宙的主宰和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符合题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意思是如果不亲身参加实地调查,就没有对该事物或者该观点的发言权.这里的调查指的是对实际情况的亲身体察,而实际情况就属于客观存在,属于物质的范畴,而发言权指的就是一种想法、观点,属于意识的范畴,由此可知,该说法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不合题意,存在即被感知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故本题选C

 

19.下列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动中恒静,静中恒动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考点】G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答】A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表述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表述错误,动中恒静说法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

D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选D

 

20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考点】G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解答】A不合题意,生命在于运动强调的是运动,没有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说法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D符合题意,生命在于运动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故本题选D

 

21.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

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C.空间的无限性

D.时间的无限性

【考点】G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答】A表述错误,人的认识能力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包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符合题意,坐地体现的是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的是绝对运动;

C不合题意,该说法不是哲学观点;

D不合题意,该说法也不是哲学观点.

故选B

 

2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叫做实事求是。这里的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规律性

C.去研究 D.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考点】G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分析】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1、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

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依据: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解答】C符合题意,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这里的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研究、去探求;

ABD三个题肢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选C

 

23.据报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理事会已通过《基准文件》.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这一计划表明(  )

A.人类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

B.人类能够战胜自然

C.自然界的存在不再是客观的

D.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考点】GG: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事物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解答】A不符合题意,人类将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该计划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B错误,人类将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该计划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

C错误,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

D正确,人类将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该计划说明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故答案为D

 

24.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考点】G2:自然界的物质性.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2)因此,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对自然物的利用要以自然物的属性为基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解答】A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

B符合题意,材料告诉我们,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人类不正确地改造自然有关,启示我们,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表述错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不会失去客观性;

D表述错误,改造自然的前提是保护自然,而不是必须牺牲自然.

故选B

 

25.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

A.昼夜更替 B.四季循环

C.能量守恒与转化 D.水往低处流

【考点】GA:规律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其中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相互区别:

1)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肤浅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单纯的、深刻的.

2)现象是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本质则只能运用抽象思维,间接地被人认识.

两者相互联系:

1)两者相互依存,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表现,现象与本质统一在同类事物中.

2)现象是人们认识本质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解答】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肤浅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单纯的、深刻的.而本质则只能运用抽象思维,间接地被人认识.

A不合题意,昼夜更替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属于现象;

B不合题意,四季循环属于现象;

C符合题意,能量守恒与转化只能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属于规律;

D不合题意,水往低处流属于现象.

故本题选C

 

26.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考点】GC: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分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解答】A符合题意,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了三大世界难题,说明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说法错误,实践活动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C说法错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D说法错误,该说法夸大了当前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故本题选A

 

27.以下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考点】H9: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部分影响整体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答】A不合题意,勿疏小善,方恢大略意思是:成大事者,从不放弃做小善事,常做小善事,方能增加大事的辉煌,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符合题意,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后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体现部分影响整体;

C不合题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体现矛盾的同一性;

D不合题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故本题选B

 

28.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考点】H4:联系的普遍性.

【分析】本题考查: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解答】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选项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

B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不能主观意志一些联系,地震属于正确的自然现象,与国家兴衰没有必然联系;

ACD均不合题意,这三个题肢选项都体现了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故本题选B

 

29.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这说明(  )

A.联系是客观的,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B.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

C.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状态就不同

D.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考点】H6: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分析】本题考查: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解答】A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事物的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调整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不合题意,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C符合题意,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这说明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状态就不同,联系具有多样性;

D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认为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0.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考点】HF: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HE: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HH: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考点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根据题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存储介质越来越先进,未来将有存储能力更强的存储介质出现,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解答】【答案】C

【解答】

A表述错误,事物不一定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存在事物质变的情况,质变是显著的变化,故排除;

B不符合题意,提高强调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没有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难,故排除;

C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存储介质越来越先进,未来将有存储能力更强的存储介质出现,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故当选;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故排除.

 

31.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一定条件实现的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H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

1、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条件性

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解答】符合题意,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现了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说法错误,事物间的联系有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之分,但都是客观的.

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作为中介实现了一个人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一定条件实现的.

说法错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客观的,不是以信息为基础.

故本题选B

 

3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FJ: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分析】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解答】符合题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了要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包含辩证法的发展的思想;

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包含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

符合题意,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包含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

不合题意,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否认事物的变化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故选:A

 

33.下列格言或成语体现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考点】HF: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解答】A符合题意,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意思是: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强调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B不合题意,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说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C不合题意,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意思是:有伴随着无,无伴随着有,有生无,无生有,前后相随,强调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D不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灭火,水被用完了,池中的鱼类也遭殃了,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故本题选A

 

34.数学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1.02365=1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考点】HF: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解答】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C符合题意;

ABD说法都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故本题选C

 

35.下列成语或俗语中,能够同时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  )

唇亡齿寒   吐故纳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H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HB: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的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不合题意,唇亡齿寒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观;

符合题意,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即体现了联系观,又体现发展观;

不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灭火,水被用完了,池中的鱼类也遭殃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体现了联系观;

符合题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体现了联系观;后用这句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体现了发展观.

故本题选B

 

362012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单表明,虽然上海教育在数学、阅读、科学三大科目成绩领先,但也存在数学表述、运用及阐释能力缺乏、阅读中的读表及访问与检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为(  )

A.每个局部在整体中都处于关键地位

B.只有重视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部分与整体可以相互转化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H9: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部分影响整体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答】A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每个局部在整体中都处于关键地位的说法错误;

B符合题意,虽然上海教育在数学、阅读、科学三大科目成绩领先,但也存在数学表述、运用及阐释能力缺乏、阅读中的读表及访问与检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只有重视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说法错误,部分与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说法错误,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故本题选B

 

37.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 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 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考点】HF: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G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H8: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根据题意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答】A材料中讲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故符合题意,当选;

B表述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故排除;

C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运动;

D表述错误,事物的内部矛盾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但不起决定作用,故排除.

故选:A

 

38.下列一组成语中全部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

A.物极必反、刻舟求剑、断章取义、统筹兼顾

B.滴水穿石、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浅尝辄止

C.断章取义、固步自封、一叶障目、兼听则明

D.刻舟求剑、断章取义、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考点】FJ: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分析】本题考查: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解答】A不合题意,统筹兼顾体现了既抓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是辩证法的体现;

B不合题意,滴水穿石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是发展的观点之一,属于辩证法,而不是形而上学观;

C不合题意,兼听则明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即强调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是矛盾的一分为二,也是辩证法的观点;

D符合题意,刻舟求剑墨守成规违背了运动是绝对的,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断章取义是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是用孤立的眼光看问题;固步自封是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是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符合题意.

 

39.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考点】HE: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DK:创新与借鉴 融合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可知,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之初由于西方殖民文化的入侵,使得民族文化发展困难重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文化与现代元素相嫁接,实现了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答】A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说明中国文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符合题意,当选;

B材料并没有表明我国的文化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这本身不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故排除;

C材料也没有表明我国文化的发展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且这本身不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故排除;

D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做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故选:A

 

402013929日,中央纪委再次强调,工作作风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  )

A.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考点】HF: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解答】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是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中央纪委的观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符合题意;

AB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C

 

二、综合题

41.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成为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1)恩格斯是依据什么标准将哲学划分为两大阵营的?

2)世界的本原是 物质 

3)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 从客观实际出发 ;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 从意识(精神)出发 

【考点】F9:哲学基本问题.

【分析】1)本题为基础知识问答题,要求回答恩格斯是依据什么标准将哲学划分为两大阵营的.该题考查的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标准,这一知识点教材上有明确的表述,即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意识出发.

【解答】1)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物质.

3)唯物主义是一条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是一条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即从意识(精神)出发的认识路线.

 

4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决策是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并不是拍脑袋决策。人口众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在现阶段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条件成熟,时机有利。

1)所谓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 实际情况 办事。

2)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 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 ;一是 经验主义 。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 唯心主义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

3)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不是拍脑袋决策。拍脑袋决策 B 

是主观主义的工作态度            是主观思想脱离客观实际的表现

是从书本出发的决策                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GL: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1)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从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另外一个是经验主义,这两种态度,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3

①②④符合题意,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从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作出的说明该决策的制定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不合题意,拍脑袋决策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

故本题选B

【解答】1)实际情况

2)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唯心主义

3B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上海市杨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上海市延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数学周测试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