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经济生活
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生产→基础,交换→流通过程,分配→中间环节,消费→最终目的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①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②全面发展→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③协调发展→有利于协调发展(城乡、地区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生活消费资料来源于社会生产
②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变动→政治文化生活变动→使整个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①劳动者的劳动 ②土地 ③资本 ④经营管理 ⑤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
①科技含量高 ②经济效益好 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④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
含义:一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意义:①GDP总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③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消费+储蓄
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消费结构的分类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衣、食、住、行、用
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
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
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
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⑤食物比重↓即恩格尔系数↓
原因:①生产发展、社会进步②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消费者的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受尊重权⑥获得赔偿权
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
①和经营者协商
②去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③去仲裁机构仲裁
④去法院诉讼
(4)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
①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①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其他部门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为其他部分提供物质技术装备②提供基本生活消费品③国家积累的来源,巩固国防)
③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①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小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
正确对待择业问题
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
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
①先双方平等自愿协商
②协商不成就去本单位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
③再不行就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必经程序)
④不服仲裁的话就在仲裁15天内向法院起诉
(5)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
①两者辩证统一
②财政收入决定财政支出
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又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辩证关系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实现国家的职能。
财政作用
总:①财力保证→国家履行职责完成任务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巩固国防
税收的特征
特征: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相对固定性
我国税收的本质
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原因:国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都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金融服务和投资理财
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单利:利率=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利率=本金*(1+利率)^年数-本金
中央银行性质、地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性质:特殊的金融机构(①代表国家的行政机关②不以赢利为目的)
职责:①政府的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
②发行的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
③银行的银行(服务的对象仅是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
主要任务: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①吸收存款(基础)→提供资金的安全、利息的收入和使用的便利
②发放贷款(我国银行收益来源:存贷利差)→使闲置的货币作为资本要素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企业和家庭投资理财的的首要目标
生财并不是理财的首要目标
①企业: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
②家庭: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虑,获得基本的保障
保险及其职能
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
债券和股票
债券:一种表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股份公司发型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7)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
意义: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是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必要性
总: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根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总: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①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不能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
②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③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
内容: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
(8)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自发调解资源的配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理解市场经济的作用
①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③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平台
④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⑤择优汰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负责的系统协调有序运行,必须将其法制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一般都是什么不好的现象)评价: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不利于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性
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有助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②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问题
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④促进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标志和特征
含义: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规则、金融运作、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标志: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特征:①国际间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②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
目标: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贸易障碍和其实,充分利用给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 ②利用外资 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
①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既要反对闭关自守、墨守成规,又要反对盲目崇外
③既要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1)我们的政治生活
政治的含义和核心
含义: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核心:国家政权
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
①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
②政治植根于经济。政治由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
③政治对经济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人民政权 人民当家
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含义:社会各阶级所处的地位
判断标志:统治阶级的性质
国家政权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政权含义:国家权力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不是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
含义: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与对敌专政的结合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两者密切相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政权对内对外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
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职能)
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③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④组织社会公共服务
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②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协调我国和他国的关系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小结: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地位:①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②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③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钢铁长城
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18周岁到22周岁男性公民有应征服现役的义务
(3)人大制度 造福人民
国体、政体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构成)形式
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②政体体现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突出人民的权利为核心,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②动员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⑤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青少年学生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做法
①关心全国人大和本地区人大有关的新闻
②积极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③了解社情民意,向人大代表提出合理建议
④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
人大代表和人民之间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人大代表权力的源泉在于人民,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必须以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前提
(4)国家机关 以民为本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
①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②最高任免权③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④最高监督权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
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属于司法机关)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系
①都承担着保护人民,惩罚犯罪,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
②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③三者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可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国家公务员要努力为人民服务
公务员行使的职权都是人民赋予的,他们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坚持执政为民
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
总:国家公务员接受人民监督是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做好国家机关工作的根本保证
(5)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民主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由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
③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
④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①使广大人民群众称为民主制度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 ②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保证 ③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改善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关系
①两者紧密结合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主要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③依法治国
(6)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①政治选举②政治结社③政治表达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即“依法”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原则和现实意义
原则:①党领导②法制化③渐进式
意义:①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③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
④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
特点: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真实性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7)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
特征:①对内:至高无上性②对外:独立性
基本内容:①政治独立②经济自主③领土完整
“一国两制”方针科学内涵
①坚持“一国”是前提和基础
②两种制度并存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一国两制”重大意义
①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涵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
特点:①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前提②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③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
意义:①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②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③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
①维护民族团结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8)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
基本权利:①独立权 ②管辖权 ③平等权 ④自卫权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③不得对他国进行威胁④不干涉他国内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核心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③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基于我国国情②基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③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④根据自身利益作出的选择
(9)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运用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宗旨: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②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③党的领导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
④党的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性质: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1)生活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意识的本质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世界观】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尊重客观事实②重视调查研究③不私心④求真
(3)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
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
【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方法论】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则为一;现象变动,而本质相对稳定。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方法论】认识客观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含义
实践: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认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实践的基本形式
形式:①生产实践(最基本)②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②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世界观】认识是实践的目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思想路线的概括
(4)把握联系 促进发展
联系的含义
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的观点,特别是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因果联系:【世界观】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原因,任何事物或现象发展后必然会得到一定的结果。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方法论】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性:【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关键部分还会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方法论】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部分
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含义: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方法论】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善于在曲折中前进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17-2018年上海市上宝中学九上压轴题天天练 下一篇: 2018年-2019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