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2)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上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上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注释】①休沐:休息沐浴,即古代官员的例行休假。②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但坚持推辞并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童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②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勋。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复征代袁隗为太傅道路隔塞王命竞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日:“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献帝既思东归,见畴等大悦。时,虞子和为侍中,因此遣和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

(节选自《后汉书·刘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B.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C.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D.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卑,古代少数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
C.太傅,位列三公,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D.尚书,中国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六部长官称为尚书,在本文中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虞德感民夷。他的恩德感化了其治下的边疆夷族,这些夷族都按时朝贡,没有敢扰乱边境的,百姓都非常高兴。
B.刘虞施政得当。他施政宽松,鼓励农植,开放与胡人的交易,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
C.刘虞天性节约。他位居上公,却穿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是下属节俭的榜样,过于奢侈的豪强受其感化。
D.刘虞忠于汉室。张歧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给他加皇帝的尊号,被他所斥责和坚决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

(2)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氽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禾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馀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呢,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别军在上庯/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西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临幸,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②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灼然。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B.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C.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D.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时的君主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借指国家。
B.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文明礼仪进行区分,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中庶子是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多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本文中的“中庶子”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宠臣蒙嘉所负职责相同。
D.顾命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其权势可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温峤机智聪慧,洞察世事。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在两次平叛中,他都能够抓住关键,果断决策。
C.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败奔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策略地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2) 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也。父伟之,本国郎中令。韶之家贫,父为乌程令,因居县境。好史籍,博涉多闻。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伟之少有志尚,当世诏命表奏,辄自书写,太元、隆安时事,小大悉撰录之,韶之因此私撰《晋安帝阳秋》。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善叙事,辞论可观,为后代佳史。迁尚书祠部郎。义熙十一年,高祖以韶之博学有文词,补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中书侍郎。恭帝即位,迁黄门侍郎,领著作郎,西省如故。凡诸诏黄,皆其辞也。高祖受禅,加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如故,西省职解,复掌宋书。驳员外散骑侍郎王寔之请假事曰:“伏寻旧制,群臣家有情事,听併急六十日。太元中改制,年赐假百日。又居在千里外,听併请来年限,合为二百日。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臣等参议,谓不合开许。或家在及岭、沔、汉者,道阻且长,犹宜别有条品,请付尚书详为其制。”从之。坐玺封谬误,免黄门,事在《谢晦传》。韶之为晋史,序王珣货殖,王廞作乱。珣子弘,廞子华,并贵显,韶之惧为所陷,深结徐羨之、傅亮等。少帝即位,迁侍中,骁骑如故。景平元年,出为吴兴大守。羡之被诛,王弘入为相,领扬州刺史。弘虽与韶之不绝,诸弟未相识者,皆不复往来。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太祖两嘉之。在任积年,称为良守, 加秩中二千石。十年,征为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坐去郡长取送故,免官。十二年,又出为吴兴太守。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七庙歌辞,韶之制也。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B.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亊/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C.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D.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秋,就是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舂之讳,改春为“阳”。文中指历史。
B.受禅,指前朝末代皇帝让位于新朝皇帝。但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而交出帝位的。
C.河、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水。后“河”词义扩大,“洛”基本保持原义。
D.七庙,指天子之庙。古代宗庙分等级,天子七庙,大夫五庙,诸侯三庙,不能僭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之私撰晋安帝朝的历史,成就很高。王韶之在他父亲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编成《晋安帝阳秋》,很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朝后期的佳史。
B.王韶之因博学备受两朝器重,身居显位。王韶之学问广博,有文词,无论在晋朝末年还是在刘宋王朝初期,很多诏辞都出自他之手,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
C.王韶之反对官员随意延长假期,有理有据。王韶之认为官员请假六十天至一百天足够, 而有的官员把下一年的假期也合并用上,这很不合理,但路途远的可酌情考虑。
D.王韶之因写历史而得罪了人,自修获赞。王韶之撰晋史,写了王珣经商而富、王廞作乱的情况,担心他们的后人报复,在任地方官期间,勤政有为,被称良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成,时人谓宜居史职,即除著作佐郎,使续后事,讫义熙九年。

(2)韶之在郡,常虑为弘所绳,夙夜勤厉,政绩甚美,弘亦抑其私憾。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②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摧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除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七》,有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B.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徙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C.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D.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丁父忧,与“丁母忧”合称丁忧;原指遭遇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不离官位居丧。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又称“四夷”。
C.俸秩,指俸禄。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其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从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是父亲的侄子,是自己的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博闻强记,很有才干。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十七岁时,由豫州刺史赵伯符推荐做了左军行参军,从此步入仕途。
B.孙谦做官很有威信。他在任巴东、建平二郡的太守时,以威力镇之,后广施恩惠,推行教化,从而威信大增,深受蛮人与獠人亲近。
C.孙谦为官济廉,生活简朴。他做官多年,从不接受百姓的礼物,甚至没有私宅,每次离职时,只能借官府空着的车马棚居住。
D.孙谦为人敦睦,努力施行仁义。客居历阳时,他曾躬耕以养弟弟妹妹;到晚年,他善待生病的从兄,还把对从兄不好的妻子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人常多于邻境。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位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陟”表示晋升;“左迁”“迁谪”表示降职等。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
B.蔡徵政务娴熟,办事干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
C.蔡徵位高权重,险遭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大怒,想杀蔡徵,幸有人极力谏诤,蔡徵才免于一死。
D.蔡徵历官三朝,颇受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②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玲福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

②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永安中,拜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都督,从叱列延讨刘灵助,平之,拜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邑五百户。义旗初建,雄随尔朱兆败于广阿,遂率所部据定州以归高祖。时雄从兄杰,尔朱兆用为沧州刺史,至瀛州,知兆败,亦遣使归降。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于时禁网疏阔,官司相与聚敛,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境。雄设伏要击,生擒洪芝、当伯等,俘获甚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侵扰南城。雄率众讨之,大破庆和于南顿。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城。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去烦碎,举大纲而已。抚养兵民,得其力用。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于今怀之。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兴和三年,征还京师,寻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四年,卒于邺,时年四十四。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武恭。子师嗣。

(节选自《北齐书·尧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B.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C.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D.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指朝廷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相关权力。
B.县伯在文中是爵位名,地位在县侯之下,先秦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荆州在《禹贡》中是汉地九州之一,与冀、兖、青、徐、扬、豫、梁、雍并称。
D.谥是古代按死者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的称号,有朝廷颁赐与私谥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雄择主而事,受到高祖信任。他最初追随尔朱兆,后来尔朱兆战败,他于是占据定州,随兄长归降高祖,高祖认为他诚心归顺,对他进行褒奖。
B.尧雄勇猛善战,安定国家边境。与陈庆之作战,他虽然两处负伤,但斗志更旺盛,后来元庆和侵扰南境,他统众反击,打败元庆和,不久又攻下楚城。
C.尧雄善于用兵,解除荆州之围。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围南荆州,他主张攻打白苟堆不仅解除了荆州之围,而且攻克了白苟堆,生擒梁将苟元广。
D.尧雄治理有方,不同一般武将。他品性宽厚,治民极讲诚信,为政去繁就简,只注重大事,抚育教养士兵百姓,得其所用,豫州人很怀念他的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

(2)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刚字僧庆,河南洛阳人也。起家奉朝请。累迁镇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历大行台郎中、征东将军,加金紫阶,领司徒府从事中郎,加阁内都督。魏孝武与齐神武构隙,刚密奉旨召东荆州刺史冯景昭率兵赴。未及发,孝武西迁。景昭集府僚议。

   司马冯道和请据州待北方处分。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刚曰:“公宜勒兵赴行在所。”久之更无言者。刚抽刀投地曰:“公若欲为忠臣,请斩道和;如欲从贼,可速见杀!”景昭感悟,遂众赴关右。侯景逼穰城,杨祖欢等起兵应景,以其众邀景昭于路。景昭战败,刚没蛮中。大统初,刚于霸上见太祖,具陈关东情实。太祖嘉之。是年,诏刚剛使三荆,听在所便宜从事。使还,称旨,进爵武城县侯。顷之,御史中尉董绍进策,请图梁汉。刚以为不可,而朝议已决,遂出军。绍竞无功而还,免为庶人。除刚颍川郡守。为侯景所破,乃率余众赴洛阳。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时有流言传刚东叛,齐神武因设反间, 声遣迎接。 刚乃率骑袭其下坞, 拔之, 露板[注]言状。太祖知刚无贰,乃加赏赉焉。渭州民郑五丑构逆,与叛羌相应,令刚往镇之。魏文帝举觞属刚曰:“昔侯景在东,为卿所困。黠羌小竖,岂足劳卿谋虑也。”刚至,并攻破之。孝闵帝践,出为利州总管、利沙方渠四州诸军事。 沙州氐恃险逆命,刚再讨服之。 方州生獠,自此始从赋役。加授渠州刺史。刚初至,渠帅惮其军威, 相次降款。 后以刚师出逾年, 士卒疲弊,寻复亡叛。后遂以无功而还。又与所部仪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阙。遇疾,卒于路。年五十七。

(节选自《周书赵刚传》)

 [注]露板,书信不封口。

1.下列对文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B.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C.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D.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的解释有三: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兴家立业和出身。这里为第一种。
B.“阙”意思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指应召入朝觐见皇帝。
C.“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在本文中赵刚让冯景昭率兵前往的皇帝西迁后的逃亡处。
D.古代庙堂下东边的台阶称“阼”,“阼践”原指踏上这层台阶,又表示登上国君宝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刚有识有胆,不恤个人安危。皇帝危难之时,群臣议政,赵刚不仅能出谋划策,而且能在众人犹豫不决时,勇敢地站出来,以其决绝的言语左右局势。
B.赵刚深受信任,受诏遇事自决。他先在霸上遇太祖,向皇帝说明了关东一带的情况,受到嘉奖;后在出使外地时,被赋予了自行决断处置的权力。
C.赵刚忠于朝廷,赢得皇帝赏赉。齐神武帝设下反间计,大肆宣扬要迎接赵刚东叛,一时流言四起,然而赵刚却率兵袭破敌城,获得皇帝信任、赏赐。
D.赵刚总领四州,出师未克全功。沙州被他两战征服,方州也归顺了;渠州也曾被降服,但后来因为军队征战时长,士兵疲劳不堪,他未能稳定全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侯景逼穣城,杨祖欢等起兵应景,以其众邀景昭于路。

(2)昔侯景在东,为卿所困。黠羌小竖,岂足劳卿谋虑也。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也。父岱,历职清显。范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后主即位,为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范容止都雅,文章赡丽,又善五言诗,尤见亲爱。后主性愚狠,恶闻过失,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朝廷公卿咸畏范,范因骄矜,以为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白后主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后主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益以为然。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寻而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执城主庄元始,韩擒虎陷南豫州,败水军都督高文泰。范与中领军鲁广达顿于白塔寺。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时任蛮奴请不战,而己度江攻其大军。又司马消难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不过十日,食尽,二将之头可致阙下。”范冀欲立功,志在于战,乃曰:“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伧士,语并不可信。”事遂不行。

   隋军既逼,蛮奴又欲为持久计,范又奏:“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后主从之。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师,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免。寻与后主俱入长安。

   ,晋王广所戮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过恶未彰,故免。及至长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  

(节选自《南史·孔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B.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 重其赏赐
C.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D.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 重其赏赐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阴,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中“山东”都指崤山以东。
B.尚书,战国始置,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 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仆射为正副长官,均统归于门下省。
C.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
D.文帝,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古代学者、士大夫死后由亲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他写的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南陈后主每做什么坏事, 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饰,称扬赞美。
B.孔范结交权贵,宠遇优渥,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整个朝廷的文臣武将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C.孔范谗言惑主,自以为是。他怂恿后主,诸将领稍有过失,就夺取其兵权;敌人来袭,他妄言守边将领谎报军情。后主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D.孔范恶有恶报,罪有应得。隋军逼近,他罔顾诸将的建议,决意出战,结果大败;陈国灭亡, 他被俘至长安,坏事败露,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

(2)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

答案

1答案:1.A; 2.B; 3.C; 4.①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了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得那些书里的内容,把它们详细地写了出来。

②天子很敬畏(说“尊敬害怕”也行)大将军,但是内心里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还要亲密。

解析:1.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诏:下诏。识:记得。
2.惮:害怕。内:内心。心密与光焉:状语后置句。
4.【参考译文】

   张安世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出行到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找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谈论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

   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2答案:1.C; 2.D; 3.D; 4.

(1)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关键点“但”“务”“部曲”。)

(2)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关键点“戮力”“相”“垢误”。)

解析:1.画波浪线句前有“复征代袁隗为太傅”,这是朝廷下的命令,并不需要“王”亲自去,故“隔塞”与“王”连在一起错,“竟不得达”的主语应为“王命”。排除A项。“旧幽部”为“应接荒外”的主语,并非“达”的宾语,排除B项。“得”是“能够”的意思,不是“得到”的意思,不能与“达”拆分开,排除D项。
2.“在本文中即此意”错,东汉尚未实行三省六部制,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3.任意嫁接致误,“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的不是张歧,而是“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
4.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渐渐升任幽州刺史,夷人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都按时朝贡,没有敢骚扰边境的,百姓歌颂喜爱他。因公事被免官。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做榜样。后升任宗正。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召他接替袁隗为太傅。因许多地方音讯不通,诏命竞没有送到。

   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粮很多,每年常要挪用青、冀二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到,而刘虞致力于实行宽松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开放上谷胡市来取得财利,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谷子一石才三十钱。青州、徐州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归附刘虞的有百余万人,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迁徙而来的。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那些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者,无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而诚心归附。当初,朝廷命公孙瓒讨伐乌桓,受刘虞指挥。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与山东诸将商议,认为皇帝幼小,受董卓逼迫,远隔关塞,不知是否还活着,觉得刘虞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于是派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带着他们商议的结果,给刘虞加皇帝的尊号。刘虞见了张岐等人,严厉地训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动乱,主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坚决拒绝了他们。韩馥等人又请刘虞兼任尚书,以皇帝名义封官拜爵,他又不答应。随即把来人杀了。于是选派下属右北平人田畴、从事鲜于银冒险秘密前往长安。献帝早想东归,见了田畴等人非常高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任侍中,因此派刘和偷偷从武关出发,告知刘虞领兵接驾。

3答案:1.C; 2.B; 3.B; 4.①孙权虽然自称藩国,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

②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这段话是说“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亡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刘备”“别军”“上庸”“山道”“彼”“我”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刘备别军在上庸”的意思是“刘备的一支军队在上庸〔驻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奇兵潜行”是主谓短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错误,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故选B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B项,“妙用计策,攻下江陵”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可见夏侯尚奉命率军与曹真共同围攻江陵,并没有攻下江陵,故选B项。
4.参考译文:

   夏侯尚宇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文帝曹丕与他亲近交好。太祖平定冀州,夏侯尚任军司马,率领骑兵跟随〔太祖)征伐,后任五宫将文学。魏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夏侯尚)升任黄门侍郎。代郡匈奴叛乱,〔太祖〕派鄢陵侯曹彰征讨他们,让夏侯尚参与曹彰的军队事务,平定代郡,回归。太祖在洛阳去世,夏侯尚手持符节,护送太祖的灵柩回邺都。一起记录夏侯尚前后的功绩,封他为平陵亭侯,官任散骑常侍,升任军领军。

   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他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夏侯尚上书说:“刘备的一攴军队在上庸〔驻守),那里亡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料到我们会去〔偷袭〕,如果派遣骑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就只有战胜〔他们)的态势了。”于是他带领各军攻下了上庸,平定了周围的三郡九县,〔这一仗后,)他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然自称藩囯,夏侯尚更加修缮进攻征讨的装备,孙权后来果然不忠诚。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孙权派诸葛瑾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到了江中小洲,并将水军分散在附近江中。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带领一万多水、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江陵城尚未攻下,适逢瘟疫蔓延,〔皇帝)诏令夏侯尚率领各路军队回师。又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一千九百户,又授予他斧钺,升官为荆州牧。荆州荒凉残敗,外部与少数民族临近,又和东吴依靠汉水作为边境,〔荆州)以前的百姓大都居住在江南。夏侯尚从攻占上庸后,开逦道路,向西行军七百多里,山里的百姓和少数民族有很多顺从他们的,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投降并归附与他的有数千户。

   黄初五年,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夏侯尚有一个十分宠愛的小妾,得到的宠愛几乎夺去了正室应有的权利;〔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的女儿,所以文帝派人鉸杀了〔夏侯尚的〕愛妾。夏侯尚悲痛感伤,生了一场大病,神情恍惚,小妾已经下葬了,他还不能经得住思念她、想要见她〔的欲望),又挖开〔小妾的)墓穴看她。文帝听说后发怒说:“杜袭轻视鄙薄夏侯尚,实在是有道理。”然而因为〔夏侯尚)是老臣,恩惠和宪爱没有减少。黄初六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数次去看望他,拉着她的手留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谥号悼侯。儿子夏侯玄继承他的爵位。〔文帝)又赐給夏侯淌家三百户封邑,赐给夏侯尚弟弟的儿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4答案:1.D; 2.C; 3.B; 4.(1)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2)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

解析:1.“及敦构逆”必须断,排除A、C,“陛下何惜一桥”不能断开,与前面“帝怒之”呼应,排除B。
2.《荆轲刺秦》中蒙嘉负责管理国君车马。
3.在平叛王敦时,他果断烧桥以保“社稷”,能体现出“抓住关键,果断决策”,但在平叛苏峻时没有体现。
4.

文言文翻译

   温峤字太真,聪明敏捷,有见识器量,博学而有文才。温峤体态俊美有风度,擅长谈论。散骑常侍庾敳名声极大,但贪财聚敛,温峤上奏举报他,京师为之震动,人人肃然。后并举秀才、灼然两科。正值西晋倾覆,社稷崩危,宗庙祭祀将绝之际,元帝立足于江左,经略于南方。于是温峤以左长史的名义,传檄于华夷内外,上表劝元帝登基立国。后来升迁做太子中庶子。到了东宫辅佐太子,深得太子宠敬,两人建立了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后,明帝非常信任并依靠他,所以王敦对此很不满意,温峤因而自请为左司马。王敦拥兵自重,不上庭朝拜,恃强骄横不受约束。温峤明白他最终不会悔悟,于是伪装对他敬重,揽下他府中的公事,献计献策,来顺从他的旨意。正值丹杨郡缺少一个丹杨尹,王敦就上表让温峤补了丹杨尹之职。温峤以计回到京师后,向皇帝汇报了王敦将要叛乱的情况,请朝廷要有应变的准备。到王敦叛乱时,王含、钱凤都到了城下,温峤就烧了朱雀门外的木桥,以挫其锋芒。明帝为此发怒,温峤说:“目前我们防守力量薄弱,援兵还未赶到,要是贼兵突然攻城,天下社稷就难保了,陛下何必可惜那一座桥呢。”敌兵逼进河边,果然因桥毁而不能渡河。温峤亲自率军背水与敌作战,攻击王含,打败了他,又督促刘遐追击钱凤直到江宁。等到事变平息,封为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明帝病重,温峤和王导、郗鉴等同时受诏委以后事。当时历阳太守苏峻收藏亡命之徒,朝廷对他不放心。温峤听到了一些有关苏峻的消息,担心会有事变发生,请求回朝作准备以防不测,朝廷没有答应。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反叛,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水军前往救援京师。等到京师沦陷,温峤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有人前来探望,他和探望的人相对悲泣。不多时庾亮逃奔而来,对他宣读太后诏书,加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温峤说:“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寸功未建而蒙受殊荣,这是前所未闻的事,怎好向天下人交待呢。”坚决不接受。当时庾亮虽是兵败投奔而来,温峤处处敬重他,分兵让他统领。派遣王愆期等邀陶侃一起投身国难,陶侃恼恨没有被授予顾命大臣之职,没答应此事。温峤开始依从了陶侃。后多次劝说陶侃,陶侃同意了,派都护龚登率兵见温峤。等乱平贼灭,温峤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授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

5答案:1.A; 2.D; 3.B; 4.(1)书成之后,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亊,至义熙九年止。

(2)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抑制了个人的恩怨。

解析:1.原文标点为:“此盖一时之令,非经通之旨。会稽虽途盈千里,未足为难,百日归休,于事自足。若私理不同,便应自表陈解,岂宜名班朝列,而久淹私门。”
2.应是“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3.“一直兼任重要部门——西省之职”错。
4.参考译文:

   王韶之字休泰,琅邪临沂人。父亲王伟之,任本国郎中令。王韶之家境贫,父亲任乌程令,因而住在乌程县境。他喜欢史籍,广泛涉猎,见开广博。最初为卫将军谢琰行参军。王伟之从小有志向当代的诏命表奏等文告,往往亲自抄写下来,太元、隆安年间的事情,无论小大全都编排记録下来。王韶之就凭借这些材料私家编写《晋安帝阳秋》。书成之后,当时人认为他应当任史官之职,朝廷就授任他为著作佐郎,并命他续写以后的史事,至义熙九年止。王韶之善于叙事,言辞议论都很不错,是晋代末年的佳史。义熙十一年,高祖认为王韶之学识渊博,文辞富赡,补任通直郎,领西省事。转任中书侍郎。高祖受禅登位,王韶之加授骁骑将军,本郡中正,黄门侍郎不变,解除了西省之职后,又为宋修史。王韶之驳回员外散骑侍郎王寔之请假一事说“我翻寻旧的规章,朝臣若是家中有特殊情况,听从他们一并告假六十天。太元中期改变规定,每年赐给朝臣一百天假期。又规定家住在千里之外的臣子,允许他们连同下年的请假期限一并告假,合起来二百天。这实在只是暂时的规定,并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理。京城至会稽虽然路有千里,但行程不算艰难,回家体假一百天,处理家事的时已经够用。假如自己以个人原因不回朝就应当自己上表陈奏,请求解职,怎么能够姓名排在朝臣之列,却又长期滞留自己家,我们反复商议,认为不该准许。假如有人家在河,洛以及岭、沔、汉等地,路途远,行程难,还应当另外定出条例,请把这件事交付尚书,详细制定有关规定”,朝廷听从他的意见。王韶之后来因为用玺印封发文书出现差误,被免去黄门之职,这事在《谢晦传》中有详细记载。王韶之撰写晋史,记叙了王珣经商而富、王廞叛乱的事。王珣的儿子王弘,王的儿子王华,都有高官显爵,王韶之担心被他们陷害,所以结交徐羡之、傅亮等人,且交情颇深。少帝即位,王韶之迁侍中,骁骑将军之职不变。景平元年,王韶之出任吴兴太守。徐羡之被诛后,王弘入朝为相,领扬州剌史。王弘虽然与王留之并未绝交,但他们那些彼此尚未相识的弟兄,都不再交往。王韶之在郡任职,常常担心被王弘以法治罪,夙夜操劳,勤谨奋勉,政绩很好。王弘也排制了个人恩恕,太祖对双方都加以称赞。王韶之在太守任上多年,被称为良守,加秩中三千石元嘉十年,朝廷徽王留之为祠部书,加给事中。因离郡长时告假迎送故人而获罪,免去官职。兀嘉上三年,又出任吴太守。就在这年王韶之去世,死时五十六岁,天子祭祀的歌辞,都是由韶之编定的。王韶之的文集流传于世。

6答案:1.B; 2.B; 3.C; 4.①孔稚硅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②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元徽中”是年号;“太中大夫”是官职;“解星文”“好术数”是动宾结构;“太祖”是开国帝王的庙号;“沈攸”“灵产”“攸之”是人名;“曰”表人物对话,要停顿。
2.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

C项,“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4.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笃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守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直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留心于律法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诏命狱官对旧注详加考订,于是让八座公卿共同评议,考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处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竞陵王萧子良主张,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如果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下旨决定。到永明九年,孔稚珪上表说,大学要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太学生想要就读者,策试达到最高等第,立即提拔任用,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鼓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听从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转任为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年,又调任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孔稚珪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但是齐明帝没有采纳孔稚珪的意见。征聘他为侍中,不去就职,仍留任原职。孔稚珪风度气韵清静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情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弟何胤都交情深厚。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经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鸣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攀。”(东昏侯)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转迁为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元三年,孔稚珪得了重病,东昏侯要斥退他,于是便用卧车载着让他走,因此加剧了病情,于是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7答案:1.B; 2.A; 3.B; 4.(1)孙谦任郡县长官,常常努力鼓励督促百姓耕种农田,种桑养蚕,力求地尽其利,他辖下百姓的收入常常比相邻郡县百姓的收入多。

(2)有个彭城人叫刘融的,行乞吋病重,无家可归,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的家中,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解析:1.原文标点为:“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2.官员居丧要离官位。
3.“以威力镇之”错,“以威力镇之”的是以前的官员。
4.【参考译文】

   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人。他在年少时被亲成赵伯符知晓。孙谦十七岁时,赵伯符担任豫州剌史,选用孙谦为左军行参军,孙谦以处理公事的才干著称。因为父亲去世,孙谦离职守丧。他客居历阳,亲自耕种来供养弟弟妹妹,同乡人都称赞他们兄妹间的亲厚和睦。孙谦出京担任句容令,清廉谨慎,记忆力强,县中百姓称他明智如神。泰始初年,孙谦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命孙谦为司徒参军,并向明帝推荐他,孙谦被擢拔为明威将军、巴东和建平两郡的太守。两郡都处在三峡之中,以往常常依靠武力威压镇服郡中百姓,孙谦将要赴任,明帝下令要孙谦招募一千兵丁跟随。孙谦说:“蛮夷不肯归顺,是因为对待他们缺少一定的准则罢了,哪里用得着派兵打仗,耗费国家的资财呢!”孙谦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兵丁。到郡之后,孙谦广施惠政,推行教化,蛮僚都纷纷归服,并争着向孙谦情赠金银财宝,孙谦——抚慰他们,晓之以理,然后把他们送回去,馈赠的金银财宝一点儿也没有接受。后来抓住一些违法的蛮僚,也都把他们释放回家。本由吏民承担的官员俸禄,也全都把吏民的负担免除。这样一来,郡境之内安然无事,孙谦的成望大大提高。齐朝初年,孙谦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洁的方法处理繁杂的政务,狱中不拘留尚未审讯判罪的犯人。孙谦离职的时候,百姓因为孙谦在职期间不接受馈赠,就在孙谦离县之后用船装着缣帛追着送给孙谦,孙谦拒不接受。每次离职,孙谦都没有自己私有的房宅,常常向官府借空车棚居住。明帝将要废立太子,想要选用孙谦做心腹,于是让他兼做卫尉,配给他一百多名披甲执仗的卫士。孙谦不想处在这种交接承转的时期,就遣散了甲兵。皇帝虽然没有怪罪他,但不再重任他。天监六年,孙谦出京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年纪已衰老,但还是努力处理政务,官吏和百姓都很安心。孙谦到任以前,郡中虎多,常伤害人畜。孙谦到任之后,虎竟绝迹。孙谦离职的那天夜晚,虎又出来伤害当地的百姓。孙谦任郡县长官,常常努力鼓励督促百姓耕种农田,种桑养蚕,力求地尽其利,他辖下百姓的收入常常比相邻郡县百姓的收入多。天监九年,因为孙谦年老,朝廷征调他为光禄大夫。孙谦回京赴任之后,高祖十分赞赏孙谦的清廉高洁,对他以隆厚的礼仪相待。每次朝见皇帝,他还请求担当繁难的重任以报效国家。皇帝笑着说:“我任用你的智慧,而不任用你的体力。”孙谦从年轻直到年老,历任两县五郡的长官,处处都保持廉洁。他生活俭约朴素,坐榻旁只设置用苇或竹编的粗席做的屏风,冬天盖布被铺莞席。夏天没有床帐,但他夜晚睡觉却未曾有蚊蚋骚扰,很多人对此感到奇异。孙谦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如同五十岁的人。每逢朝会,他往往在众人之先到达朝门。他努力奉行仁义,立身行事超过别人很远。孙谦的从兄孙灵庆曾因有病寄住在孙谦的家中,孙谦外出回家后去问候孙灵庆的饮食起居状况。孙灵庆说:“先前喝水觉得冷热不合适,随即就又感到口渴。”孙谦从孙灵庆那儿出来后就休弃了自己的妻子。有个彭城人叫刘融的,行乞时病重,无家可归。 他的朋友用车把他送到孙谦的家中,孙谦打开厅堂接待他。等刘融死后,孙谦按礼仪殡殓埋葬他。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十五年,孙谦在任职期间去世, 死时九十二岁。

8答案:1.C; 2.D; 3.D; 4.①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

②隋军渡江,后主认为(译为“因为”亦可)蔡徵有才干,(让他)暂时代任中领军。/暂时掌管中领军。

解析:2.文帝是谥号。
3.文中“高祖”应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不是“即刻”也不能说明隋文帝对他器重。
4.参考译文: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强于记忆。七岁,母亲去世,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认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梁朝承圣初年,(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不久,授予太学博士一职。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力,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岁时去世。

9答案:1.D; 2.B; 3.B; 4.①李业兴即使在贫苦的时候,也常常骄矜自负,如果对他的礼遇不够,即便是面对权贵,也不会屈服。

②李业兴喜好阅读古代典籍,不停地搜索,亲手修补整治,他家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

解析:1.前几句按照句式整齐地原则“四字一断”;后面的“具”应为全部之意,所以前面最少应该是两个方面;所字结构。
2.中秋不是节气,而是节日。
3.原文中“万门千户,所宜访询”并非主管。
4.文言文翻译: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李兴业年少年时非常正直,专心求学,背着书去求学,不怕辛苦。深思经书中的章节句子,喜欢浏览看奇闻异说。稍大一些以徐遵明为师。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徒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录尚少。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与其他求学的人一样。灵馥于是说:“李生你长久跟随徐遵明学习,收获了什么?”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中大义问灵馥,灵馥无法回答。于是业兴整理衣服而起说:“遵明弟子正像我这样!”于是扬长而归。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

   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尤其擅长算术历法。李业兴虽然贫寒地位低下,却一直骄矜自负,如果别人对他礼待不周,即使权贵之人,他也不因此低头屈服。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由于朝廷施用的赵的《元始历》节气少算而后于天时,延昌年间,李业兴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奏请推行新历。魏都刚迁到邺城时,起部郎中辛术启奏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博学大儒,有广博的知识,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皇上让我到他那里去,展阅图籍记录文字,考核审定正确与错误的地方,检验古今文字,择其中确定规模制度,召集画工连同所需要的一起安排,详细地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臣希望开始营造的时候,百事顺利。”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

   李业兴爱好古代典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而他则读书不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的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义气。别人遇到急难,委身投奔他,便能得到他的收留和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倾注身心,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缺点加以诋毁,以至于怒形于色,横加诅骂。性情又很急躁偏狭,以至于论辩的时候,高声粗语,伸拳振臂,没有儒者风度。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至于他学术的精深微妙,当时无人能赶得上。

   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崇祖的弟弟遵祖,太昌年间,李业兴把大儿子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建国,归降了齐。

10答案:1.A; 2.D; 3.A; 4.(1)只有尧雄坚守道义然后取之有道,又能用宽大恩惠(的态度)对待下属,深得官吏百姓拥戴。

(2)(尧雄)爱惜人才,多施予财物,与宾客往来,礼物赠送十分丰厚,也因此受到了赞许。

解析:1.本题的考查的形式与选择与2018年全国卷三完全一致,选取的是选段中对人物介绍的语句。本题考查点有二:一是对“魏”的判  断,从下文“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中可以推断“魏司农卿”是一个指魏国  的司农卿这个官职,不能分开;二是对“雄少骁果”的判断,“骁果”是一个词语,指勇猛刚毅,勇猛敢死的人。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谥号不仅限于给予褒扬,也有“恶谥”。  【能力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3.“随兄长归降高祖”错误。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氏。祖父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年时勇猛矫健,长于骑马射箭,轻财重义,被同辈人推崇。永安中,拜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都督,跟从叱列延攻打刘灵助,获胜,拜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食邑五百户。义旗初树,雄随尔朱兆在广阿大败,于是他便率领自己的部众占据定州,之后归顺了高祖。这时雄的从兄杰,被尔朱兆委任为沧州刺史,赴任抵达瀛州,得知兆败的消息,也遣使归降。高祖认为雄兄弟都有赤诚之心,就让杰行瀛州刺史事。很快又授雄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替代杰,并晋爵为公,增加食邑五百户。这个时期,国家法律不严,官员们纷纷聚敛,只有尧雄能坚守道义,然后取之有道,用宽大恩惠对待下属,深得官吏百姓拥戴。梁将李洪芝、王当伯偷袭平乡城成功,继之骚扰州境。雄设伏兵拦腰袭击,活捉了洪芝、当伯等人,俘虏缴获极多。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又率部围攻州城,雄领兵出城应战,一时所向披靡,虽身体两处负伤,但斗志更旺,庆之败,抛弃辎重逃跑。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说:“白苟堆是梁朝北面的重镇,现在城中空虚,攻打的话一定可以夺取,庆之他们听了白苟堆的消息,荆州之围自然也就解除了,这是所谓的机不可失吧。”于是依计划进行,庆之果然放弃荆州赶来救助。当他还在路上的时候,雄攻克了白苟堆城,生擒梁镇将苟元广,以及兵士二千人。梁拜元庆和为魏王,侵扰魏之南境。雄统众反击,在南顿大败庆和。不久,与行台侯景攻下梁朝的楚城。雄虽是武将,但品性宽厚,治民极讲诚信,为政去繁就简,只是注重大事而已。抚育教养兵民,而能尽其所长。在边地十年,多次建有战功,豫人直至今日都在怀念着他。(尧雄)爱惜人才,多施予财物,与宾客往来,礼物赠送十分丰厚,也因此受到了赞许。兴和三年,征还京师,不久,统率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四年,死于邺城,时年四十四岁。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谥号武恭。儿子尧师继承。

11答案:1.D; 2.B; 3.C; 4.(1)侯景近穰城,杨祖欢等人组织军队接应侯景.率领自己的人马在路上截击冯景昭。

(2)过去侯景在东面袭扰,被您打得困窘不堪。较猾的羌人小子哪里值得烦劳您操心呢!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转输送”的地点是“洛”,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连战”是接连作战,主语是“刚”,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赵刚就带领下的军队奔赴洛阳大行台元海派遗赵刚回颍川郡一带征收粮食。当时侯鞏的部队已经透入颍川,赵刚在西部的边界上招集收复阳翟两万户,特送到洛阳,第二年,洛阳失守。赵刚逃隔在敌人之中,连作战打败了东魏广州史李仲侃。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赴阙”多数情况是指应召入朝觐见皇帝,结合文本内容“又与所部仪同尹才失和,被征赴阙”分析可知,有时没有应召指奔赴京城。故选B。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根据原文“时有流言传刚东叛, 齐神武因设反间, 声遣迎接。刚乃率骑袭其下坞,拔之,露板言状”分析可知,是先有流言,后有齐神武帝设反间计。故选C。
4.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起”,发动;“应”,接应;“以”,动词,率领;“邀”,截击;“以其众邀景昭于路”(状语后置)。(2)“昔”,过去;“为……所”,被动句;“岂足”,哪里值得;“劳”,烦劳;“谋虑”,操心、担忧。

参考译文:

   赵刚字僧庆,河南洛阳人。被征召投予奉朝请之职,屡次升迁为镇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魏孝武帝与齐神武帝结怨,赵刚秘密奉旨召唤东州刺史冯景昭带兵奔赴京城尚未来得及出发,孝武帝己经向西迂移了。冯昭召集冋僚商议。

   司馬冯和捉议占据东荆州等待北方咐。赵刚说:“你应该兵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过了很久再没有发言的人了。赵刚抽出刀去在地上说:“您如果做忠臣,可以杀死冯道和;如果想限随贼寇,可以杀我。”冯昭交到感动有所醒悟,于是带领部众奔赴了关右。侯逼近穰城祖欢等人组织军队接庶侯,率自己的人马在路上拦截景昭。冯景昭战败,赵刚于是沦落在了黨族。大统初年,赵刚在霸上拜见太祖,详餾陈逑了美东的实綜情况。太祖喜奖了他。这」年,皇帝下诏赵刚让他出使三荆,听任所到之处可以自行决断处置。出使返回,符合皇帝的意旨,升爵为武城县侯。不久,卿史中尉董绍进献计策,请求谋梁汉。赵刚认为不能这样做。但朝廷的商议已经决定了,于是出兵。董绍终于没有成采而返回,被兔为平民。赵刚被投予颖川郡太守。颍川郡被侯景攻破后,赵刚就带领下的军队奔赴洛阳大行台元海派遗赵刚回颍川郡一带征收粮食。当时侯鞏的部队已经透入颍川,赵刚在西部的边界上招集收复阳翟两万户,特送到洛阳,第二年,洛阳失守。赵刚逃隔在敌人之中,连作战打败了东魏广州史李仲侃。当时有流言传说赵刚向东背叛,齐神武帝趁机设下反间计,声称派人迎接。赵刚却带领騎兵袭击齐国的下坞,攻下了它,用不口的文书说明情况。太祖知遒赵刚没有貳心,于是加以賞赐。渭州人郑五丑造反,与羝的羌族互相呼应,皇帝下令赵刚前往镇压,魏文帝举起酒杯嘱咐赵刚说:“过去侯景在东面时,被您国过。较猾的羌人小子,嘟里值得烦劳您操心呢!”赵刚到达,把他们都攻破了。孝闵孛登基,出任利州总管、利沙方采四州诸军事。沙州氏人侍仗险阻违背王命,赵刚两次征讨使他们归服。方州的缭人,从此开始交税鼠役。于是皇帝又任命赵刚为采州刺史。赵刚初到,采州的部落首领害怕他的军成,一个接一个地投降顺服。后来因为赵刚出师过了一年,兵士疲劳因苦,采州人不久又逃亡叛变。此后赵刚终于未能成功平叛而回。赵刚又与所管辖的仅同尹才不和,被征召回朝,遏上疾病,在丰路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12答案:1.A; 2.B; 3.C; 4.(1) 隋军将要渡江,群臣请后主设置防御,施文庆从中阻挠,后主因此迟疑未决。(济,过河,渡江;备防,准备防御;沮,止,阻止。)(2)孔范平时不与武人交往,所以没有人肯来,只有不少商贩和轻薄子弟来跟随他,高丽、百济、昆仑等外国军队受他指挥。(素,一向,平时;负贩轻薄,名词性短语,商贩和轻薄子弟;督,统帅,指挥。)

解析:2.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统归于尚书省。
3.孔范对后主说的是将领没有深谋远虑,“将帅稍有过失,就夺去兵权”是后主行为,是否为孔范怂恿,不得而知。
4.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父亲孔岱,历任清雅显要之职。孔范从小好学,博览史籍。陈太建年间,任宣惠将军江夏王长史。陈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书,和江总等人都是后主的陪权贵游乐的人。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尤其被后主宠爱。后主生性愚笨狠毒,不愿别人说自己的过失。每做什么坏事,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饰,称扬赞美。当时孔贵人很受宠爱,孔范与她结为兄妹,因而宠幸恩遇更加优厚,后主对他言听计从。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他的文武才能整个朝廷无人能比得上。孔范从容地对后主说:“外面诸将领出身行伍,只不过匹夫之勇。深谋远虑之事,他们怎么能懂。”后主拿这话问施文庆,文庆怕孔范,便曲意附和,后主更认为孔范说的对。从此将帅只要小有过失,就夺去兵权,分派他们去做文吏。

   隋军将要渡江,群臣请后主设置防御,施文庆从中阻挠,后主因此迟疑未决。孔范上奏说;“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敌寇岂能飞渡?都是边将想立功,谎报军情紧急。我自恨职位低下,敌寇如果能来,我一定能立功作太尉公了。”有人瞎传说北军的马死了,孔范却说:“它们是我们的马,为什么死了呢。”后主笑了,认为他说得好,因此并不认真防备。

   不久隋将贺若弼攻陷南徐州,俘获守将庄元始。韩擒虎攻陷南豫州,打败水军都督高文泰。孔范与中领军鲁广达屯兵白塔寺。后主拿出许多金银丝绸,招募人去立功,孔范平时不与武人交往,所以没有人肯来,只有不少商贩和轻薄子弟来跟随他,高丽、百济、昆仑等外国军队受他指挥。当时任蛮奴请求不要出战,而由自己率兵渡江攻击隋大军侧后。又有司马消难对后主说:“贺若弼如果登高点起烽火,与韩擒虎相互呼应,鼓声连成一片,人心必然溃散。请赶紧调兵北面占据蒋山,南面截断淮水,扣留出战将士的妻儿作人质,多给他们赏赐。陛下带精兵万人,坚守城中不要出战。不超过十天,隋军粮尽,贺若弼、韩擒虎的人头便可献进宫内。”孔范想立功,决意出战,就对后主说:“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是淮南粗鄙之人,他们的话都不可信。”他们的建议便都未能实行。

   隋军逼近以后,蛮奴又想作持久战,孔范又上奏说:“请速决一战,我要像窦宪破匈奴那样为皇上建功立业。”后主听从了他。第二天,孔范带着招募来的那帮人居于队伍中间,去迎击隋军,还未布阵便都逃跑了,孔范脱身而逃免于被俘。不久国亡,和后主作为俘虏被带到长安。

当初,晋王杨广杀了陈朝五个奸佞之人,而孔范与散骑常侍王王差、王仪、御史中丞沈瓘罪恶没被揭露,因此幸免。等到长安后,他们所作坏事败露,隋文帝因他们奸佞谄媚,欺惑君主,全部公布他们的罪恶,称为“四罪人”,流放到边远地区,来向吴、越之人谢罪。

 

 


获得更多试题及答案,欢迎联系微信公众号:ygjjcom

上一篇: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3)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 下一篇: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阳光家教网版权所有    电脑版
webchat客服微信号:ygjjcom
首页 学员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