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儿子背一会儿,发一会儿呆,翻来覆去一小时也没背出来;
一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磨磨蹭蹭要熬到11点才能完成。
开学测试,儿子从中上游一下跌到了倒数第十,闺蜜质问他为什么倒退这么多,他不仅没有一点愧疚,反而振振有词:
“我后面不是还有9个吗?怕什么?”
闺蜜气得血压蹭蹭往上飙,她说:
“为了他,我特地辞职在家陪读,他倒好,我越操心,他越不上心,一点都不自觉!”
其实,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著名心理学家黄仕明曾指出:
孩子的内驱力,主要源于三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力量:自主感、信任感、价值感。
而父母盯着陪写作业,恰恰是毁掉这三感最快的方式。
很多父母以为,作业不盯着,孩子就不自觉。学习不陪着,孩子就不积极。
却不知,陪学时间越长,父母角色越接近监工,有哪个孩子会喜欢一个监工呢?
儿童教育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男孩刚上一年级时,妈妈就每天盯着他写作业。
男孩觉得烦躁,做作业时,总是东摸摸西搞搞,妈妈不催他就不动。
时间久了,他就直接无视妈妈的催促,自顾自地跑一边玩。
本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的作业,他就是一拖再拖。
妈妈气得只能动手,但越暴力,孩子越对着干。
妈妈打他一下,他就还妈妈两下。
甚至,母子俩常常斗争一晚上,孩子就是只字未写。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
“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
孩子一旦发现自己被监督,被催促,就会激发逆反心理。
孩子不配合,又会带来父母的吼叫、指责、打骂。
父母越是想要掌控,越是失控,最终彻底毁掉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超级育儿师》中就有一个叫龙威的男孩,阳光开朗,不仅游戏玩得很厉害,溜冰更是拿了当地的冠军。
在说起自己喜欢的事时,他眼里总是闪着光。
唯独一谈到学习,他立马就蔫了。
原来,他每次写作业,妈妈就守在一边。
他写得提心吊胆,本该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全耗在了察言观色上。
妈妈叹一口气,他不自觉地就紧张起来。
妈妈声音大一点,他脑子更是一片空白做不出来。
整个过程,他不是在担心出错,就是害怕妈妈骂他。
也因为频频分神,又引发了妈妈更大的怒火。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父母越陪→孩子越紧张出错→父母越生气→孩子越深陷自我否定。
试问,一个孩子学习时感受到的只有否定、无助、痛苦,他如何能投入学习?又如何喜欢上学习?
这位妈妈也坦言,儿子一年级时还肯学习,现在却越来越差,经常考倒数,甚至还自暴自弃。
尹建莉老师说:“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
孩子没有内驱力,往往是父母陪写的过程先把孩子写作业的胃口给败坏了。
唠叨催促,强化了孩子的拖拉行为。
指责训斥,加深了孩子学习的无力感。
粗暴打骂,摧毁了孩子的自尊自信。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要想点燃孩子的内驱力,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自主感、信任感和价值感。
1. 及时反馈:激发孩子的自主感
作家千寻妈妈分享过女儿的故事。
女儿平时做事喜欢磨蹭,唯独学英语和识字特别积极。
因为学英语和识字的APP把及时反馈做的特别好:每学完一课,就可以领取一个小礼物,还会显示出学习指数多少,超了多少人。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激励,特别有成就感,女儿每天都惦记着要去学习,自主感特别强。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自主的关键,是持续、及时正向反馈。
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拥有足够的内心能量,可以巧用即时反馈让孩子“上瘾”。
比如,让孩子用清单的方式把众多的作业分解成一段段,每完成一个任务,孩子打一个勾。
就像游戏通关一样,会有一种“过关斩将”的兴奋感。
当孩子按时高质量完成所有作业,还可以奖励孩子自由安排剩下的时间,让孩子有愉悦的情绪,对下一次的作业更积极主动。
2. 无条件信任:给孩子信任感
曾经有一个叫赵启琛的男孩,高一时成绩在班上是垫底的,高考时却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谈到他的逆袭,他说:
妈妈从来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
在我迷茫时,她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给我拥抱。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我始终不气馁,不放弃,坚信自己可以。
在孩子所有能力中,自信是最重要的一项。
而自信,往往源于父母的他信。
始终无条件地信任孩子,他们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感,拥有更大的动力去投入学习。
这就叫精神崛起。
在自我认同下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努力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3. 暗示法:唤醒孩子的价值感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权威性谎言”实验:
他随机召集18个孩子,暗示他们“你很聪明”“你是天才”“你不一样”。
因为得到肯定和欣赏,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他们不仅进步非常大,求知欲也特别旺盛。
因此得出了一个教育真理:
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自我价值感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多说这几句黄金句式:
“我知道你行的。”
“你有力量去面对。”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是金子总会发光。”
……
拥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当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力量,那他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成长。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